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中师的《文选与写作》教材中,对鲁迅小说《药》中的“满门抄斩”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抄没财产,杀戮全家”。一般人也理解为:“抄没罪犯全家的财产,杀戮罪犯全家的人。”其实这种解释是欠准确的。《药》中的夏瑜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志士,他们从事的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按照清朝法律,他属于“谋反”罪。《大清律例》规定,凡谋反、谋大逆,凡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间喜剧》的序幕, 《高老头》通过对拉斯蒂涅“蜕变”过程的描写,展现出了一个热情、真诚的没落贵族青年被资产阶级金钱观腐蚀后逐步走向堕落的过程.关于他蜕变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包括家庭因素、伏盖公寓的环境和里面人物的因素以及圣·日耳曼街区里富人的因素.这也是三个对他影响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内莎学界一致认为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代表,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代表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进步的。本文认为,这是对莎士比亚的拔高。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这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已由过去的联盟走向矛盾对立。资产阶级一转过去王权支持者的身份而成了它的反对者,他们要求冲破封建王权在政治经济上的种种束缚,自由发展。在这种变革与反变革、进步与保守展开斗争之际,莎士比亚宣扬权威、等级和秩序观念,极力维护王权,以历史的观点看,他的政治思想不能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不是进步的,恰恰相反却跟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等传统思想一脉相承,是落后的。莎士比亚持有这种落后的社会政治观决非偶然,这与传统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与他个人发迹了的社会地位分不开,也与当时英国特殊的政治状况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文风问题,归根结底是个路线问题。一九三一年在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下,国民党的走卒张资平、梁实秋一类人物,竭力鼓吹反动没落腐朽的资产阶级文风,以此来反对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左翼文艺运动。所谓《小说法程》、《小说作法》的一类“写作经验”充斥书店。鲁迅洞若观火,看透了他们的鬼把戏。他趁左翼文艺刊物《北斗》杂志编者询问创作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作为时代前沿的作家,他的作品无疑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的剧作深刻反映了“人性”这一主题,也可以说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人学家,他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对人性这一主题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本文将以《奥塞罗》这部剧为依据,分析莎士比亚在这部悲剧中所反映的人性哲学。  相似文献   

6.
如同莎士比亚的戏剧,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歌颂了一个浪漫的足以战胜死亡的爱情力量。柴科夫斯基吸取了莎士比亚戏剧的基本情调,没有定义每个角色、也没有描绘确切的故事情节。高度对比的主题用米表达世仇的家庭和年轻人爱情之间的冲突。柴科夫斯基还描绘了温和达观的神父劳伦斯,是他调解着相爱者和残酷无情的社会环境。《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含有一个慢板的引子和奏鸣曲式快板乐章的音乐会序曲。(柴科夫斯基的标题“幻想序曲”意味着以一种自由和想像的方式处理音乐素材。)在欣赏《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我们能够把它看做一首感…  相似文献   

7.
吴虹 《教育探索》2004,(7):82-83
莎士比亚是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作为时代前沿的作家,他的作品无疑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的剧作深刻反映了“人性”这一主题,也可以说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人学家,他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对人性这一主题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本将以《奥塞罗》这部剧为依据,分析莎士比亚在这部悲剧中所反映的人性哲学。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旧势力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几乎全部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一些人用剑,一些人用舌与笔,一些人则两者并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603页)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未必意识到“诗言志”这种观点,但他在借用丹麦  相似文献   

9.
司汤达(1783~1842)原名亨利·贝尔,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曾经指出:"司汤达是在资产阶级胜利之后,立即就开始敏锐而明确地表现它的特征的第一个文学家,他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内部腐化的不可避免和它的愚蠢的短见。"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拉辛和莎士比亚》《红与黑》《巴马修道院》《意大利轶事》。  相似文献   

10.
《奥瑟罗、威尼斯的摩尔人》以其简单明了的剧名,强调了该剧男主角的出身与血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异族通婚的社会问题。 一百多年以来,由于资产阶级文学批评家不愿意,也许是不可能理解莎士比亚的进步政治观点以及他对重大问题的关注,一直把对该剧的错误解释的独家之说强加给读者。《奥瑟罗》的遭遇,如同《哈姆雷特》一样,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例子。  相似文献   

11.
徐南铁笔下的《历史剧:时代的心情》里有这么一段话:“莎士比亚笔下的君主多是暴君或者昏君,在他们身上展示了封建制度的没落,折射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而我们当下走红的几部历史题材电视剧却非常慷慨地给了那些封建帝王许多‘溢美之词’,大力赞扬他们的‘英主’形象,至于他们作为封建王朝代表的残忍、落后、昏庸、愚昧、独裁的一面,却‘为尊者讳’,被轻易地抹去……‘明君’、‘清官’,  相似文献   

12.
读莎评有感     
莎学犹如红学,评论文章浩如烟海。阮珅同志在《略谈莎士比亚的人道主义》(刊《外国文学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一文中,从现世、人、理性、和谐四个方面,论述了莎士比亚的人道主义。在国内莎评中,阮文颇有创见。但由于个别论据欠妥,立论难兔欠切。阮文引用了莎士比亚《理查二世》第三幕第四场中园丁的一句话:“咱们国里一切都应该平等的。”(着重点系我所加,下同。)认为“莎士比亚在微茫的烟涛中放眼于和谐的未来,壮怀激烈地喊出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等级观念,向封建教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在1607年前后创作的古罗马历史悲剧《科利奥兰纳斯》一向不为戏剧史学家重视。他们把它看成是一出单纯反映统治阶级争权夺势问题的“政治剧”,缺乏莎氏其他著名悲剧中特有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苏联学者阿·阿尼克斯特说;“一向以政治问题出名的《科利奥兰纳斯》唤不起人们很大的喜悦,可能因为主人公心灵枯燥无味,谁也不愿去深刻体察他的内心世界。”殊不知,《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构思多年,寄托着他对现实生活感慨的一部剧作。剧中所展现的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严酷性,表现了莎士比亚对在英国历史上发生重大影响的埃塞克斯伯爵叛乱案的沉思。研究这部剧作,有助于我们对莎士比亚政治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提起杨朔,人们自然会记起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象《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这几篇写于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名作,是杨朔耕耘的散文园地里几支香气袭人、艳丽夺目的奇葩。他注重情感,一直在努力表现时代感情的氛围。他曾说:“只有深入到人的思想感情里去,才能算真正深入生活了。”(《写作自由》)有情就有诗,所以他的散文追求诗的意境。这不是那种缠绵悱恻的情调,而是一种高迈绝尘,发扬蹈厉的精神,一种如“登高壮  相似文献   

15.
“……去寻求勇士的墓地,它当属于你……”我们暂且把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与牛顿的苹果树放在一边,康河边行走的不仅仅是理性的人群。还有这样一个人,在西敏寺诗人角里留下痕迹。在另一个世界,与莎士比亚、弥尔顿、雪莱、济慈为邻。他有着“对于社会公道与自由经常的关切”。他是一个浪漫的歌者。他叫拜伦。  相似文献   

16.
一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一生是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崇高理想就是要把中国“造成一个极合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驾乎欧美之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选集》下卷第497页)为了使这一“最新式的共和国”能“确立于世界文明国之林”,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摸索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是改造中国的根本出路的科学结论。1922年他在《国民公报》上发表的《对外宣言》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即物质文明),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7.
作为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灌注着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正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特征,能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8.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绝大部分戏剧都是利用现成材料加工改编而写成的,即所谓“旧瓶子里装新酒”,赋予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代表作如历史剧《亨利四世》、悲剧《哈姆莱特》、喜剧《威尼斯商人》、传奇剧《暴风雨》等都早已脍炙人口,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风格瑰丽多彩,因此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谜一样的莎士比亚”之说。我们高中语文教材把《威尼斯商…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根据许多历史学家的意见,华盛顿并不是军事或政治天才,他是属于美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保守派”,是“保守分子”。我觉得这种看法不符合事实,实际上是贬低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革新开创的进步作用和功绩。其实,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华盛顿以其卓越的军事与政治才能为自己的祖国效劳,充分显示出他“是一位天才的统帅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他并不属于美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保守派,而是属于革命的稳健派。他大大促进了美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以下一系列革新开创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虽然莎士比亚已故去三百七十九年,但他留给后人的剧本《李尔王》至今读来还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李尔王》一剧是舞台上演出最少且最不成功的一个剧本.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李尔王》比《哈姆莱特》更受到东西方学者和评论家的注意.布拉德雷教授认为,从戏剧的角度来看,此剧的确有些瑕癖,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它的想象效果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的结论是:“我认为《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成就,但不是他最好的剧本.”在我看来,《李尔王》一剧中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莎士比亚传递给我们的道德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