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的这旬名言虽是对文艺创作而言的,但对新闻写作,特别是人物通讯的写作,也不无一定的指导意义。读了一九八四年获省一等奖的人物通讯《受聘前后》——记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新任经理王步美,能给我们许  相似文献   

2.
通讯被称作报纸、杂志的“重型炸弹”,在宣传、教育读者方面有着其它新闻文体作品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效果。这并非在它文字多、篇幅长、块头大,而在于它总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实和情节的描写,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动人形象。因此,要写好通讯,特别是要写好人物通讯,就应该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功夫。把人物放进矛盾中去写,重视从矛盾冲突中深挖其内心,从而表现他(她)同于一般人而有异于一般人的特征,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恩格斯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此话中的“典型环境”,指的就是人物所处的特定时代和背景下的重大矛盾冲突。众所周知,绘画最难画的是平原。因为平原上除了田野以外,没有其  相似文献   

3.
写好人物通讯要特别注意与主人公的贴近。何谓贴近?贴近 ,意思就是接近、亲近。也就是说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完全忠实于新闻人物的实际 ,最大限度地贴近新闻人物的性格、身分、情感等等 ,写出真实可信的“这一个”来。“贴近”是人物通讯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 ,人物通讯主要是写模范人物的 ,所表现的模范人物愈真实 ,愈像 ,就愈有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物通讯是所表现新闻人物的文字化的素描 ,是其基本相貌、性格、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复印或传真。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对采访对象的“贴近”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1、“贴近”是…  相似文献   

4.
典型,是文艺创作中十分强调的中心课题。恩格斯谈到文学创作时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其实,写新闻报道也非常需要典型。没有典型的事实,既写不出好消息,更难写出好通讯等新闻作品。那么,何谓新闻中的典型呢?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它是事物的集中表现,既能代表一般,又比一般突出。如果用新闻语言来说,它是最能说明问题又有说服力的事实. 在探讨典型的时候,还应弄清文学中的典型与新闻中的典型有何不同.众所周知,文学中的典型,是艺术的典型。文学作品是  相似文献   

5.
以我本人的写作经验,以及从翻译国外广播作品中悟得的道理,我较深地体会到:典型化,应是广播作品艺术追求的一个重大目标.恩格斯曾对一位小说作者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玛·哈克奈斯的信》,1884年)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要求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以之体现社会、人生本质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尽管恩格斯不可能对广播作品的写作作出什么理论启示,但细想起来,通过典型体现社会人生本质的祛则,应同样适用于新闻纪实和我们广播作…  相似文献   

6.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反映.在新闻中采用新闻人物的语言,可以真实地再现新闻人物说话的口吻语气,表现新闻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使新闻作品精炼传神,真实生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其语言都各有特点.在新闻作品中采用人物的语言,就要注意以最“本色”、最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去表现特定情境下新闻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我们熟知的新闻名篇《刘胡兰慷慨就义》,全文不足300字,但除了导语和结尾外,文章都是用人物的对话来有声有色地再现了新闻事件的始末,这里不妨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曾把“细节的真实”列为现实主义文学的要素之一.可见,细节描写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象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那样,文学作品则往往是由一系列细节描写而构成.因而,细节便成为作家在描写社会环境、展现事态进程的同时,用以突出人物性格的最基本的手法。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对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作细膩逼真、具体生动的描写,赋予人物以真实感和形象性,进而“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性格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勇敢,有的怯懦;有的慷慨,有的吝啬;有的善良,有的残暴;有的率直。有的狡黠…….就每一个人而言,性格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但作为性格  相似文献   

8.
刊林漫步     
人物通讯如何写出形象美韩炼撰文讲,人物形象美中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情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揭示宣传特定形象呢?如何使特定形象写得“美”呢? 抓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客观事物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记者了解、把握、深知事物的外形和内部的种种,才能写出人物或事物具体的特殊之处,即个性。抓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格是人们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是打在人们行动、行为上的不同个性的烙印。可见,人物性格只  相似文献   

9.
形象再现式通讯就是用形象描绘再现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场景和人物的新闻体裁。它包括报纸上常见的速写、素描、特写、目击记、观察记和人物通讯等。如果把特写类单独划出来,形象再现式通讯就以目击记、观察记和人物通讯为主。为了说明形象再现式通讯的特定含义,需要把这里讲的形象和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还是其他种类的通讯,都具有新闻性、完整性、形象性的特点,都要求作者“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个人物、一种经验、一个问题”,而且要写得“具体深刻,生动感人”。也就是说,从本质上看,通讯是要写故事的,是通过写故事来完成作者的主观意图的。因此,通讯的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故事在通讯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找准故事、用好故事,让通讯真正成  相似文献   

11.
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达到予人教育启迪的目的。人物通讯的这一特点,可通俗地概括为:“讲述新闻人物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人物通讯是一种真实、及时地报道先进人物的事迹,并深刻揭示他们精神境界的新闻文体。 真实,是人物通讯的“生命”,也是对人物通讯作者的基本要求。 那么,人物通讯怎样才能使它有“生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我以为,必须做到不夸张,不溢美,既入情又入理,方能令人可信可亲。 在1991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选中,我与他人合作的人物通讯《女儿情》荣获一等奖。获此殊荣,始料未及。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篇通讯除了  相似文献   

13.
人物通讯是一种重要的通讯体裁。它以写人为主,用详尽而生动的笔墨记录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描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以感染和教育读者。 人物通讯的写法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写“全人全貌”,表现人物的一生,为人物全面“立传”,如长篇人物通讯《伟大的战士》就是这样,它鲜明而又重点突出地记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一生;二是写人物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的事迹,为人物重点“素描”,如人物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下简称《孔繁森通讯》)就是这样,重点记述了孔繁森两次进藏的先进模范事迹。这两种写法比较而言,后一种更为常见。 人物通讯在文体上属于记叙文,其写作要求与记叙文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人物通讯既然是一种独立的通讯体裁,其写作上也就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般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事写人,以事托人  相似文献   

14.
石勇 《新闻前哨》2004,(9):45-45
写人物通讯,细节描写必不可少。如果说生动的事例和典型的环境是人物通讯的主体和骨干,那么精彩的细节就是镶嵌于其上的一颗颗闪光的珍珠。生动、精彩的细节,往往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人物写作 ,“千人一面 ,千部一腔”是一种通病。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 ,是会败坏受众的脾胃的。恩格斯在论及文艺作品的“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时说 :“每个人都是典型 ,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 ,是一个‘这个’。”这个论断 ,给我们开出了写好新闻人物的“药方”。个性化的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等外貌特征的描写 ,它往往能传神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三国演义》里写关羽“身长九尺 ,髯长二尺 ,面如重枣 ,唇若涂脂 ,丹凤眼 ,卧蚕眉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写张飞“身长八尺 ,…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通讯写作为例,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史记》。“它是真实事件的画卷,是真实人物的蜡像,不仅对历史对生活负责,讲求真实性,而且在写法上文约而事丰,堪为新闻笔法之鼻祖”。“为当代通讯的多样化多角度选题和多侧面多层次报道新闻典型提供了效法的历史典范。因此。《史记》被看作是通讯的总源”。可见,新闻写作深深地植根于古典文学的沃壤。新闻写作对古典文学的吸收、借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此无法一一详述。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结合新闻写作特性,向历代文论有选择、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通讯也是新闻写作的主要体裁之一。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除了经常而大量的写消息之外,运用最多的一种报道体裁便是通讯了。通讯写作,在讲究新闻要素、真实准确、主题集中等方面同消息写作具有共同的要求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要求。一般地说,运用通讯体裁写作,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率下,可比消息写作容纳更丰富的材料。在表达形式上,通讯写作也比较多样,可以用具体叙述、形象描写、细节穿插、夹叙夹议等多种手法,能够较详细地报道某一事件,或者深刻地反映某一人物的精神面貌,或者描绘某一地区的新貌。因此,通讯写作同  相似文献   

18.
高怀军 《报刊之友》2012,(2):123-124
一段时间,一些媒体在典型宣传中,脱离生活现实,人为地制造一些“高、大、全”的“完美”形象,将其置于群众之上、现实生活之外,疏远了先进典型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人民群众难以对先进典型产生内心认同。宣传先进典型,要以典型事例,真实还原人物本真;以朴实的细节,生动再现人物特点;以朴实的细节,生动再现人物特点,把先进典型的报道从盲目“造神”向注重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性回归,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9.
写人。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并不是说不要写人;相反,不但要写人,而且要把人写好,写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品格。这是优秀的事件通讯必备的条件之一。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人干的,每一件具体事情都是和具体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就没有事,没有人也就无所谓社会了。“事因人而生,人以事而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新闻报道,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在社会大舞台上所展现的形形色色的活动的反映。做为新闻报道主要体裁之一的通讯,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真实地再现人的活动和灵魂,而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只见物不见人。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新闻报道中的“以人为本”。 这样说,都要写人,是不是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就没有区别了呢?区别仍然有,而且是明显的。人物通讯中的“人”,一般一篇(或连续报道中的若干篇)只写一个主要人物,以这个主要人物为主线,贯彻始终,统领全文。人物通讯中当然也要写  相似文献   

20.
穆青同志写的人物常常给人以特别的感受,就好像“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某个人,突然出现在面前,有一种“就是他”的惊喜感。 这种效果,这种强烈的时代性与现实针对性的效果,固然与人物事迹本身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在于作者依据人物事迹材料所提炼出的主题。穆青同志人物通讯主题提炼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他的人物通讯的主题是怎样在充分地程度上适应时代的需要,传达出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呼唤? 以“三个洞悉”为前提 宏观把握人物的典型性 穆青同志在谈他的人物通讯写作经验时,提出“三个洞悉”的要求,用以作为认识和判断人物典型性的前提和依据。这“三个洞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