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秦东是戏曲之乡,同州梆子、阿宫腔、合阳线偶戏、碗碗腔、老腔、二华迷胡等百花齐放。秦东戏曲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作为秦东百姓的精神食粮,它传承着地方民俗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在高台教化方面,秦东戏曲有利于扭转社会不良风气,净化村民的心灵。新农村文化建设为秦东戏曲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与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2.
以撤村并社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社区化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随着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很多自然村落实体渐渐消失,随着自然村落实体的消失,附着在自然村庄实体之上的部分民俗文化也将不可避免地流失。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是非常突出的。所以,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各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到对民俗文化的保护问题。文章论述了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以及民俗保护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保护民俗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以农村学校为基地,为农村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农村学校体育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问题,目的在于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更新和改变农村学校体育,发挥农村学校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载体导航作用,从而推动农村体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阿细祭火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以阿细祭火民俗为代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各方的态度、开发原则及效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等的探析,更好的传承阿细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提升红万村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农民利益为根本,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和谐与农民富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发展目标来看,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全面性目标;从发展思路上来看,它不是就农村建设农村,而是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上来谋划和实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求真务实,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现代文化传播条件有了显著改善。由于对中央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农村文化建设要求的理解偏差,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造成空前的农村传统文化保存传承危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牵涉全局的系统工程,其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的繁荣。县域经济的状况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集中反映,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要求,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从而实现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谭坊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把全镇的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化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为主线,发挥农业产业化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深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专业化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等,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政府提出的农村建设的新举措,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因此面临新的契机.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展新时期的农村体育,以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发展"新农村体育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也为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包含生态文明发展的内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表现为外在环境的保护和相应的设施建构,也包括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其中生态伦理教育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有助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实践执行,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民俗旅游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具体的参与型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的专项研究几乎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参与型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对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赣南客家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以赣县白鹭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文化资源因为与人的有机融合,而显出相当的复合性。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古村落加以合理保护,涉及到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关系,并且体现出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艺术日益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尽管发展中国家想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但是并没有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认同,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陷入困境。本文试从经济利益平衡和文化传播的视角探讨如何协调各国利益,找到一条兼顾各方利益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库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且独具风韵和魅力,具备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在民俗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世界级品牌的三峡旅游区,其民俗旅游开发相对滞后。近年三峡旅游两度火爆之后有所降温,为使传统的三峡旅游冲出低谷,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彰显三峡旅游的文化特色,综合开发参与性强的民俗旅游。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方式,民俗的区域性特点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学术界所关注。文化学中的文化圈和文化区理论,为民俗区域存在和传承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和区域民俗理论延伸的支撑;而上述理论与具体个案的研究,为民俗的存在和传承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形态,为民俗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在李白故里江油市,李白文化在儒家庙宇、佛寺、道观等处都有影响痕迹。这是故里人们自古以来通过民俗信仰表达对诗仙李白的崇敬之情。这些寺庙观宇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有关部门应对这些寺庙观宇进行保护与开发,并将其纳入李白文化旅游路线规划。这对江油市打造以李白文化为品牌的旅游城市,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意义。这些寺庙观宇实际具有了从民俗学角度传承李白文化的功能。由此引发我们对当下江油市文化教育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7.
民俗是应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也因这种需要的改变而变化,而民俗的基本社会功能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现代旅游背景下,民俗具有经济诉求、文化展演和社会整合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生命力之间存在着互动,儒家思想是我国民俗存在的灵魂,而民俗是儒家文化得以存在的和延续的有效载体。陕西关中地区的民间剪纸民俗是儒家文化对当地民俗生活影响巨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在以保护妇女和下一代身体健康的名义下,共产党开始大力推广新法接生.然而这一被共产党认为是农村"生育革命"的新法接生,却没有在农村妇女的生育记忆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是因为一方面繁重的社会化生产劳动与家务劳动以及当时的生活处境使她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考虑生育的事情;另一方面,当地的文化风俗使她们对新法接生的接受有一个过程,这需要共产党和当地政府在经济、文化方面做出努力.当然,1950年代开展的新法接生为以后农村新法接生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