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于其中的环境。即这种根据教学目标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具体地讲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问题实质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培养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化学课以提高学生学科意识,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的。为达成这一目的,就必须创设一种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环境,即一种优化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3.
内隐学习是个体自动化地、无意识地获得环境(情境)刺激中信息(知识)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内隐学习理论,布置"润物细无声"的教室陈设,优化教学物质环境,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心理环境,创设真实、开放的探究活动,优化教学内容环境,促使学生不知不觉(超越常规)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认知效率。  相似文献   

4.
创设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精心设计的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智力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操作,发展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独立地掌握新知识.在化学教学中是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创设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等,都必须根据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确定.  相似文献   

5.
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基于目前教材的改革正在进行,需要我们教师建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我们要把社会中心的"用",学科中心的"序"和儿童中心的"趣"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更好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产生共鸣,并促使儿童在现实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因为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创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挥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 ,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 ,学会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里明确指出教学应从问题情境开始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 ,心理及生理特征 ,遵循“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原理 ,本人认为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入新的学习内容 ,或者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参与探究的必然选择 .如何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笔者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多为学生搭建主动建构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语文。那么,如何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我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一、注重"情境"的创设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如果学生置身其间,就会与课文作者一起喜怒哀乐,就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情  相似文献   

9.
“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就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于其中的环境,即这种根据教学目标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主动去发现、构建新知识,比教师生硬地传授给他们知识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设置问题情境的必要性数学课有必要设置问题情境吗?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思维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物理课堂教学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问题从情境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所以,我尝试着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依据教学要求创设形象、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一、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对解决  相似文献   

12.
利用"情境+问题串"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合作探究,进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一个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为探究环节提供情感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问题串,便可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提供抓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是中央电教馆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本文总结了该子课题三年的研究情况,着重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探索了如何优化专题学习网站模块的信息呈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如何优化网站的组合结构,为学生提供渐进学习环境;灵活设置交流平台、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形成性练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检测学习情境.课题还探索了网络环境下教学流程的设计,以最佳地发挥环境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把"问题"看做学生学习的起点、贯穿在学习全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创没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这就是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和追求.下面笔者就此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中实施建议部分提到:需要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如何让学生把这门"副科"真正地学好,学生兴趣的激发就显得相当重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延长学生在学习中的有意注意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情境,即情景、境地.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采取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情景或境地.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学的特点就是将优化的知识情境作为空间,按照数学教材的内容来创设一种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数学学科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情境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提倡学生们应该在实践观察和生活经验积累中循序渐进地认识数学知识,不断学好数学,提高智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用真实的问题情境来构建有效的学习空间,根据生活实际来创设数学情境,构建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常用模式,深入开发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创设"生活数学"情境来模拟现实生活,再现生活场景,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思维.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模拟成生活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从而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的同时,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情趣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合为一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以趣激情,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问题情境是过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调动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环境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因此,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的这个"魂",也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李吉林认为:"教育之‘情境'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吉林提出的情境使学生的空间不再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空间,而把它变成了一个富有教育内涵的、充满乐趣的生活空间.所以,教师要用尽一切办法让情境走进课堂,使课堂充满生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