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进步,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改造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必须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下进行.因为,民族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母体和源泉,而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要义的凝聚,并且是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持续发展的精神向导与动力之源.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提供精神资源、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舞蹈在世界舞林之中独树一帜,有其独特的个性.而这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与中国戏曲艺术密切相关的.戏曲艺术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呈现出很强的特点,可具体概括为叙事性特点、表意性特点、意境虚实性特点.其中戏曲艺术所蕴含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完颜亮是生长于东北、叱咤风云于中原的女真族君王作家,其豪放粗犷雄健的文学艺术风格是女真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反映,是其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写照,也体现了女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不仅影响了金代和南宋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在文化发展上的时空差异较大,民族心理也有相当的差异.这必然造成对汉语习得的影响.从认知心理看,汉民族偏好形象思维,多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形象性强,注重相关性和整体性,具有非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联结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正确看待中国历史,看待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特别是在史学研究中——关键之一是要能正确认识民族文化认同在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与融合进程中的作用。本文以金朝这一少数民族政权为例,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上分析了女真族认同中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探讨了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视角研究金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联结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正确看待中国历史,看待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特别是在史学研究中---关键之一是要能正确认识民族文化认同在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与融合进程中的作用。本文以金朝这一少数民族政权为例,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上分析了女真族认同中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探讨了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视角研究金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的民族,在其各自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总有其自身的个性。这个个性,简单说就是民族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自然也不例外.现今,中华民族的精神、特性,民族的道德,优点也罢,缺点也罢,都是历史的发展,且都与孔子思想有一定的关系,炎黄子孙谁敢不承认它呢?我们与其回避民族的旧有的东西,不如把孔子倡导而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艺术繁荣时期,也是胡汉文化交流、融合及其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更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交流最充分的时期。将从西域乐舞对中原宫廷乐舞、民间乐舞的传播和发展,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展开论述;详尽分析了西域乐舞在中原盛行的原因。因而民族文化艺术既要保护、开发和传承,也要交流、创新和发展,还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创中华民族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上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之间是可以发生文化交流的。历史上的东北古代民族与中原民族文化交流并非处于一种“时封闭时交流的状态”。始祖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多元一体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以南方和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地区为代表的游牧文化,南牛和北马则是二者文化的象征符号。历史上不同的民族或与牛关系密切。或与马形影不离,二者所蕴涵的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写真。  相似文献   

11.
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代表,具有时间久远、内容丰富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培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原历史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激励民族创造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民族文化与语言自身特点都对词义的发展变化施加着影响,使得不同语言中的词义引申现象突显民族个性.外语词汇教学中必须关注词义引申的语际差异.  相似文献   

13.
伊利里亚人在古代巴尔干地区的历史上一度留有显著的印痕,并与当时的周边世界始终保持着多方面的交往.在与外部世界主要民族、尤其是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持续接触和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伊利里亚民族文化与个性,同时正是通过这种交流和吸纳,伊利里亚人的民族发展过程也在寻求着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传统道德何以在今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传统道德活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中,也活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其葆有生命而存活、发展的根据何在呢?就在民族、中华民族之中。创造并承载文化的主体不仅是阶级,而且还有民族。中华传统道德,是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级所创造和承载的,同时,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和承载的;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特点,有其合理存在的根据。全盘西化论和“彻底革命论”否定中华传统道德,就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根据。  相似文献   

15.
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外迁与东北女真人内聚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的迁徙明显有两大流向:一是中原汉族向边疆地区的外迁;一是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内聚。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大量北迁,而东北女真人则纷纷南迁。辽金时期北方各族人民的迁徙流动,对我国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改变了我国北方各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广东地区的民族变迁和考古文化与中原以及长江流域的吴、越、楚等国均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认为,形成广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既与中原有联系,又有差别且具有地方色彩;夏至战国末,广东地区的民族(含部族)在社会制度和民俗方面比之中原及岭北先进的民族或国家相比是比较落后,但其经济、文化还是缓慢而逐步地向前发展着,华夏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文章还提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文化进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萧君和在《佛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撰文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有着以下几个环节的历史过程:(1)起源于云南;(2)向东迁移,在中华大地上多元分布;(3)在多元分布的基础上形成中原中心;(4)形成中原中心后又向外辐射,表现为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融。作者认为:(1)中华民族源自中华大地;(2)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上的远古部落集团融合、古代民族融合的产物;(3)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同时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4)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5)中华民族的出现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地域文化视角来看,李准小说人物形象最具典型的是具有群体特征的"侉子"性格与充满个性的"辣女"形象。这丰满的人物形象彰显着中原地域文化,又因中原地域文化的典型性而折射出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们成为李准小说中最具深层意蕴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9.
民族教育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各民族的文化既存在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这些文化或相互影响或相对独立,但都在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必然在民族教育及其校园文化建设中反映出来,因此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注重共性,又要彰显个性,以提升学校应对社会经济变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政权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时期,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成熟时期。其间,各民族文化包括中外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甚是频繁。西域音乐在中原的传播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现将西域音乐之兴起、东传及在中原的流行、影响等内容集结成文,以求教于方家。古代人使用“西域”一词时,其界定范围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西域包括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岸及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从狭义上说,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我国历代中央及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