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关村是我国主要的知识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中心和辐射源。中关村的发展,尤其是其创新能力,为全世界所瞩目。最近,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等正在研究将中关村建设成为我国新型知识经济试验区的方案,中关村的发展进一步引起关注。为此,本期“知识中国”栏目的主题为“中关村:区域创新与发展”,着重探讨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的培育、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关村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将科技资源、企业和政府三大创新要素联结起来,取得了较好的协同效应,成为中关村区域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区域创新网络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尚不完善,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该网络的培育、完善和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本地化和国际化 培育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加强网络联系正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创新网,本地化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础。 冷战结束以后,经济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高新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主要由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金融机构、专业中介机构等构成。高新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及社会网络都具有阶段性特征。广州高新产业集群正处于创新能力的成长阶段,扩大创新网络密度及加大新技术开发力度为提升其创新网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化及创新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视角,审视了中关村产业集群发展历程。发现中关村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经历了从随机网络向无标度网络变迁的过程。资金、人才、新创企业、政府择优连接机制是网络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无标度网络结构使中关村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呈风险运行状态,表现为:网络创新能力对集散节点故障脆弱;网络呈创新衰退趋势;缺乏创新后续力量。提出:分散集散节点资源与社会连接,降低网络脆弱性;建立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引导创新优先连接,提升网络创新实力;优化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保证网络创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八年五月甘肃省政府在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建立兰州宁卧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决定。决定指出:要以兰州宁卧庄、盘旅路周围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为依托,借鉴北京中关村的经验,建立宁卧庄新技术开发区。坚持高起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抡占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创新孵化网络与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外的竞争可能会导致集群的整体迁移和空洞现象,培育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孵化网络是应对集群风险的有效途径。界定了创新孵化网络与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内涵,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式,确定了二者的耦合域,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提出了促进二者之间耦合作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并以大连双D港创业孵化中心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地理研究的"演化转向",定量揭示中关村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时空演化,对中关村制定产学研合作政策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研究在定性分析中关村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企业视角揭示中关村产学研内部、外部合作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中关村园区规模的快速扩张,中关村产学研合作范围快速扩大、合作规模显著提高、合作网络越加复杂;(2)海淀园与朝阳园是中关村产学研合作最集聚的区域,中关村产学研内部合作创新网络形成显著的"中心—边缘"网络模式;(3)中关村产学研外部合作创新网络外向演化趋势明显,2013年对中国东、中、西部都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期刊与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科技期刊创新在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要围绕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提高科技期刊创新能力,通过科技期刊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促进安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9.
发展创新集群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产业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本文在界定创新集群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发展历程、规模、创新能力、国际化和辐射带动能力,并与国外领先创新集群进行了比较,然后深刻剖析了促进中关村创新集群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后提出了推动中关村发展成为未来全球第一创新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发展定位新中国诞生以来,北京一直拥有科技和人才优势。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科研人员开始从另一种角度和视野来思考科研问题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技人员下海创办科技企业,逐渐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揭开了北京发展创新经济的序幕。1988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后,北京创新经济的发展掀起了新的高潮,顿时,北京尤其是中关村  相似文献   

11.
张忠华  包阳  刘云 《现代情报》2013,33(9):117-122
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在我国大陆地区发表的1 609篇期刊论文,以评估国内创新网络的研究趋势,从4个研究方向对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相关论文和期刊数增长明显,论文涉及学科主要是管理学和经济学,浙江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研究主要以合作形式开展,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网络是国内创新网络研究的焦点,技术创新网络、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绩效、核心企业是国内创新网络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由于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区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范围知识经济的逐渐显露及其日益增长的重要性,首都知识中心地位对首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是国家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自1988年建立以来,在推动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已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试验区为基地,逐步把首都建设成全国的知识经济中心,是21世纪北京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光电子产业存在"多技术融合",创新网络节点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中国光电子产业创新存在整体技术弱势和局部技术优势。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并非光电子产业创新的核心节点。上海市光电子产业存在资本输入、本地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引导等创新网络雏形,但核心节点结网能力较低、结网意愿不足,核心节点创新能力低。中国光电子产业和科研缺乏各级政府的专业化支持。应鼓励专业中介组织发挥桥梁作用,提升创新网络氛围。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性,研究其创新扩散的机制网络对于制定人才创新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设定的创新扩散,是由潜在模仿者基于个体效用决策所决定的行为,以此作为网络自组织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构成了中关村产业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某一集群的网络边界。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集群创新扩散网络的特性,如创新扩散的拓扑形态、创新扩散强度及密度等相关指标,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扩散的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科学城的兴建和发展,脱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科学城顺利建设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试验区”)的腹地,不仅拥有高度密集的智力资源和强劲的科技实力,而且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中关村科学城除能享受国家关于科技进步、产业调整、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一般政策外,还可利用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种特殊政策(优惠政策),来推动自身建设,加快科学与工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科学学研究》2021,39(4):622-631
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存在着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张家港市氢能产业为案例,基于实地调研和访谈资料,对新兴产业创新网络的联系形式、空间尺度与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氢能产业创新网络总体呈中心型和非中心型网络相结合的空间形态。创新网络中正式联系和非正式联系的产生均受路径依赖影响,且可以相互转化和促进。不同尺度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本地尺度上主要机制是地理和社会临近,国内尺度上是认知、组织、制度和社会临近,而全球尺度上是认知、组织与社会临近。中国国内尺度跨区域创新联系的路径创造存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和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地方政府与大学及科研院所间存在着组织和制度临近,促进了创新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反事实”视角,以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域数据为样本,检验并比较2013年首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执行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安慰剂效应法、排列检验法进行有效性分析,采用迭代法敏感性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表明:2013年首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基于此,从创新网络机制、政府支持机制和产业集聚机制三方面进一步解析并验证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梁丽娜  于渤 《科研管理》2021,42(10):48-55
基于中国201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讨论了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创新网络水平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力,利用门槛回归探究了随着区域网络水平的演进,技术市场中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吸纳的变化态势。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均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作用机制和强度不同;(2)相对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自我强化机制,但创新网络的作用力稍弱;(3)无论创新网络发达/欠发达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均大于技术输出;(4)随着创新网络水平的提升,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网络中最核心的网络,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地区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并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区域。本文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维度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了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