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字是单音节文字,但在中国的民间流行一些人们创造的多音节汉字。本文从多音节的视角探讨了“酪”、“蛊”、“铨”和“闹”这几个字。这些字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节省了信息储存的空间,增强了汉字的表现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汉字形音义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释读汉字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以“辛”和“辛”旁汉字的形义作一简要分析,可以从某种侧面反映汉字信息发展演变的相关性,为理解汉字的形音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字义指单字在一定语境中的含义。当我们在阅读中对某字的意义不能理解时,就需借助注疏或字词典。但旧注和字书往往存在着字词界限不清、又说异称及文字讹误等现象,这就使我们又面临了一个怎样正确判定字义的问题。对此,本文拟谈一点肤浅体会。 一、划清字词界限,正确判定字义 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字与词都不是同一概念,字义并不全等于词义。汉语中的词,既有单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而汉字对汉语的记录则基本上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这就是说,在记录单音节词时,一个汉字就代表着一个词,字义等于词义。如:“土”、“地”。在记录多音节合成词时,一个汉字只代表该词赖以合成的一个语素,字义只是语素  相似文献   

4.
英语是多音节性语言,其词汇以多音节为主,词重音位置不固定。汉语则呈现出单音节性语言性质,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每一个字基本上都有重音。针对这种差异给中国学生英语词重音学习造成的影响,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性的汉语学习热潮中,汉字的学习依然成为学习者的巨大困扰,耗费学习者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汉字文化信息的系统性、复杂性、隐匿性和动态性,要求人们深入研究汉字文化信息的合成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汉字合成输入方法,对现代常用汉字的文化信息展开音形合成、字词合成、教学合成、学用合成,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汉字学习需求展开教学实验,形成了汉字文化信息合成教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6.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形体中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信息,这是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特点.汉字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被融入到了汉字的结构形体和外观形体之中.汉字形体承栽信息,信息又反过来丰富了汉字,使得汉字更加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区分多音节单纯词和合成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一、从确定语素方面看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语素有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包括双音节的 )。那么如何确定一个词是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还是一个合成词呢 ?我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替代法”。也就是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语素的语言单位。“学者”中的“学”和“者”可以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如 :学者、学风、学费、学籍、学术 ,学者、作者、读者、记者、长者等。因此“学”和“者”各是一个语素。“学者”是合成词非单…  相似文献   

8.
汉字的音型特点就是所谓的单音节结构.它和英语的多音节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字、词、句三个层面探讨汉字单音节结构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有助于预测描写英语语音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帮助学习、掌握英语语音,使汉语经验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初中“新语法”教材中关于“语素”有这样一个判断:“多音节语素都是音译的外来词。”这是一个不正确的判断。第一,它的“主词”和“宾词”配搭不当。主词是“……语素”,宾词是“……词”。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就象“空心砖都是手砌的墙”说不通一样,“……语素都是……词”也是说不通的。说这个判断不正确的第二个原因是:“量词”使用不当。从语源方面看,现代汉语中的多音节语素主要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音译过来的,这是事实。然而“汉语固有的多音节语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为,在“月”“王”偏旁的庞大字族中,把肉字旁和月字旁、斜玉旁和王字旁分别合称为月字旁、王字旁,而漠视肉字旁和斜玉旁的巨大的客观存在,这样的做法既不能有效地保留汉字的文化信息,也不能帮助初学汉语的人正确地理解字义和词义,背离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特点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教育目标。因此,对“月”“王”的偏旁名称,完全有重新正名的必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六书到三书的发展,并比较了六书和三书的异同以及现代学者三书说之间的优长,认为在归纳汉字结构方面,无论是传统的六书还是现代的三书,都有偏颇之处,都不能涵盖古今所有汉字的结构类型。分析了古今汉字的结构类型,用大量的字例证明,汉字的结构原理应该是四书,即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和记号字。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的一种视觉表达,汉字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造字方法——六书,也是东方人为了更好地传达本意的一种视觉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用“六书”的造字法则来指导以图形和文字为核心的现代招贴设计,将“六书”转化成一种新的创造动力,让现代设计在民族的根基和土壤上成长,这是我们设计师当下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汉字节目的热播,激发了更多民众汉字学习的热情,也引发对汉字教学的一些反思。现立足汉字教学的现状,结合汉字节目中一些汉字书写现象,主张汉字教学要有层级目标,并提出将汉语教学与汉字教学相联系、字形教学与字理教学相联系、个体教学与系统教学相联系的统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汉字起源年代的字测定方法"从"金"字开始测定汉字的起源年代。人类认知金属的历史、"金"字的形态特点、"金"字与"金"字群其它汉字之间的形态关系及"金"字的本义都有力地证明:(1)汉字的产生远远早于铁矿冶炼时代;(2)黄金是我国人类发现和利用最早的金属,"金"字指称黄金;(3)从"金"字到"铁"字的历史与我国人类发现和利用从黄金到铁这些所谓的"史前金属"的历史同步;(4)"金"字由三个具有各自指称对象的构字要素构成,这说明,在"金"字产生之前汉字已经产生。从对"金"字的测定可以得出结论,汉字起源早于"金"字,早于我国人类发现和利用最早的金属———黄金,可能要上溯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汉字,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书写危机"。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关注汉字的热潮,激起了人们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和热情,也引发了学术界对语言文字现状与未来走势的思考。透过这股热潮,面对这场危机,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对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刻的反省和剖析,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汉字书写训练:适量布置抄写字词的作业,将更多的汉字书写题纳入语文考试中,将"汉字听写大赛"纳入学校每学期例行举行的学科技能大赛,开设书法课、重视书写的工整和美观,从而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6.
参考汉字学、心理学等学科核心期刊或报纸的有关研究成果,讨论了近三十年的汉字认知方面的研究情况。这些成果大致分为汉字本体与汉字认知研究、汉字教学与汉字认知研究、汉字认知生理因素研究、汉字认知心理特点研究、汉字认知与信息处理研究等。其中研究汉字结构认知和研究认知心理因素的论文偏多,特别是汉字认知的大脑效应研究,这些大多是通过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的,得出的结论比较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汉字形体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受到人们重视。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曾推出两期"探秘中国汉字"节目,探秘者对汉字的探秘虽有精彩之论,但是也有许多观点、看法值得商榷。现在依据汉字学及古文字学领域研究成果,对其值得商榷的看法、观点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8.
汉字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汉字落后论的批判之后,迎来了“汉字优越论”的曙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让 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汉 字及其发展产生的冲击呢?本文以历史的眼光,纵观汉字发展史,对计算机汉字输入将会给汉字发展产生的影响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由政协委员的一份提案引发了简繁汉字的又一次争论,这次争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汉字简繁的第二次比较激烈的讨论。分析这次简繁之争的背景,梳理近年来“挺简”、“挺繁”主要观点,可以明确:目前,在中国大陆,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尊重文字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简化字为国家规范汉字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汉字研究存在的缺失出发,探讨关于汉字美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试图为汉字教学与未来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