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本小32开,每期六七万字的小册子──《解放军报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竟使我如醉如痴。“通讯”架起了一座编辑部──读者──作者的友谊之桥。新鲜的观点,感人的事迹,生动的材料,编辑。记者、通讯员采编写作的酸甜苦辣,一桩桩通过“通讯”之桥,到了广大新闻干部的心中。“懒人不能当记者”时间过去了30多年。抹不掉的回忆,是一句警句式的话:“懒人不能当记者。”说这话的人,是60年代任军报驻广州军区记者的杨子才同志。那时,我并不认识他。我知道这句话,是从“通讯”刊登军报记者会议发言材料上看到的。他讲了很多,我…  相似文献   

2.
当代读者要求新闻评论在传递理性信息时具有可读性。在说理的过程中运用哲理的警句。是其具有可读性的因素之一。 警句,亦称为秀句,丽句,妙语,是一种立意深邃,内容丰富,文辞凝炼,藏寓哲理的句子。古人论诗说文,一句重视警句。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文斌》)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董氏武陵集记》)这里的“警策”、“片言”都是指的“警句”“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谢榛《四溟诗话》)新闻评论在传递理性信息时能用富于哲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许多警句,发人深思,千古流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一例。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出现高指标、浮夸风时,据传达,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就用这句话来告诫过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4.
第一,“软化”之功,就是化“硬”为“软”功夫。从新闻的表现形式租内容上讲,时事新闻与其他新闻一样,也有硬、软之分。这里所说的“硬”,主要是就一些时政新闻而言的。作为地市级报纸的时事编辑,在处理这些必发的“硬”新闻时,就应当运用化“硬”为“软”之功,尽量让其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比如,新华社2003年底播发的我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稿件,在内容上不可谓不“硬”,但作为地市级报纸,尤其是  相似文献   

5.
关于“不改不成篇”的思考许淳熙1改稿的矛盾凡出版界同仁,都知道“无错不成书”这句话,笔者近日见到由之引出且可与之匹配的另一句话——“不改不成篇”。其意是说编辑们总喜欢把作者的稿子改来改去,似乎成了一种职业习惯,不改动稿子就不能发排,就无以显示出编辑的...  相似文献   

6.
张兆春 《湖南档案》2009,(11):16-17
众所周知,黄河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但华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父亲山”,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详细的了解了。其实,华山和黄河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之根”。中华、华夏、华人的“华”,都与华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史学》2002,(2):13-17
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节用“一个严重的问题”作标题,好似故作危词,以耸听闻,其实事情确甚严重,并非张大其词。其事非他,即公路上覆车之多是。当然此一事不能不认为严重,而必须设法使公路当局注意,以冀此不幸事件,不再继续发生。盖当笔者往返于各段公路上,所见倾覆之车辆,何止二三次,就中货车客车皆有,不幸的是,多半系西南公路局车。间尝窃思其故,览西南公路,路线虽十之八九在崇山峻岭中,行车固极不易,若得技术熟练之驾驶者,郑重将事,亦何至覆车有如是之多。以余所见,其故必系驾驶者之技术有问题。但余虽作如是想,同时…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的娱乐化,用形象的话语来讲就是“往骨头上加点肉”。“骨头”是硬新闻、乏味的新闻。又是想让人民知道的新闻。若需引起读者的注意。就应在“骨头”上加点“鲜肉”。即娱乐的有趣味的信息,“净骨头”一般读者是不爱“啃”的。尤其是获取信息意识不强的读者。需强调的是。这“内”是“骨头”上本身具有的,不应是记者虚构杜撰的,只是往往被只见“骨头”不见“鲜肉”的记者剔除掉了。有“骨”必有  相似文献   

9.
钱爱民 《声屏世界》2007,(12):43-43
作家林语堂说过:“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而有了幽默的滋润,人们就能笑对一切,把生活中所有的不快和烦恼统统抛掉。比如,没有生病的时候人们常说“人是累不死的“,可当卧病在床才终于知道要珍惜身体,这反而是“因祸得福”,自然就毋须烦躁;又如,出了机械故障,当别人埋怨无法坐电梯时,你就想正好可以爬楼当锻炼,自然也就心平气和了。所以,幽默滋润也是需要刻意而为的。在这一方面,新闻媒介应该多起“鼓与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来源”“新闻由头”不能缺田厚钢交代新闻来源,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在新闻中注意交代或暗示新闻来源,既能使读者知道新闻事实是从哪儿来的,又能增加新闻的可信性,完善新闻的科学性,增强新闻价值。《我国水利经济正在兴起》一文,尽管新闻事实都是真实的,内...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认为:要注重学问上的兼收并蓄,就是要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学问之道的“理学修身”与“理学经世”相统一,理学就是经世,经世就得躬行,不能只知道空谈心性,也不能只知道空谈践履。  相似文献   

12.
阅读优秀新闻作品的时候,我们每当读到警句,往往精神为之一振。简练而涵义深刻动人的句子,甚至还使人过目难忘,刻骨铭心呢!请看:“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小车不倒只管推。”“拒腐蚀,永不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做医生就要学习白求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读了这些言简意赅、隽永清新、富有哲理、文采独特的警句,要比看了一大篇见长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一昌黎论文曰:“惟其是尔。”余谓“是”字注脚有二:曰正,曰真。昌黎以“是”、“异”二字论文,然二者仍须合一。若不异之是,则庸而已;不是之异,则妄而已。昌黎尚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非必剿袭古人之说以为已有也,只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自“结撰至思”者观之,皆陈言也。  相似文献   

14.
黄生借书说袁牧黄生允修借书。随国主人接以书而告之日: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手?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41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做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庆藏焉,曰:“始俟异口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准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体去书来,落落大满,素好友丝时蒙卷轴。然后…  相似文献   

15.
《出版视野》2005,(1):46-46
文图并茂的藏书票十分讲究票面上文字的使用。一些已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除了拉丁文EXLIBRIS、作者略号,就是“藏书”、“珍藏”、“所藏”等票主字样的票主与艺术家,在不少的藏书票上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长长短短极富哲理性的箴言警句。  相似文献   

16.
二十九、割忍 [原文]叶多花蔽,词多语费。割之为佳,非忍不济。骊龙选珠,颗颗明丽。深夜九渊,一取万弃。知熟必避,知生必避。入人意中,出人头地。 [译文]叶子多了花儿被遮蔽,浮词多了是语言的浪费。去掉多余的言词,文章才能达于佳境,但非忍痛不能下手。骊龙之珠,颗颗明亮美丽,但在黑夜、在深渊,取一颗即可照明,多了全是累赘而应该舍弃。下笔时知道是太熟的词要避开,知道是生僻的词也要避开。这样,遣词造句才能中人之意,出人头地。 [浅说]去掉多余的句、词、字,“非忍不济”,说得十分中肯。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得到几个“好句”,可是从整体看又属可有可无,要去掉它,没有忍痛割爱的劲头办不到。然而,唯有忍痛,文章才能短下来,才能惜墨如金,用最富于表现力而又十分准确的字句,以一当十地描摹事物,传情达意,用千字文、百字文  相似文献   

17.
除了洋洋大观的严氏日记和一些唱和酬酢的诗词之外,严修绝少有著作行世。他中年时发过这样的感慨:“好争者必不直,好盟者必不信,好怒者必不威,好察者必不智,好服药者必不寿,好著书者必不通。”洞明世事使他“轻著述而重躬行”,择取“毕竟须回实处去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第十《规箴》:“郗太尉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知其意,每引它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复谈。’郗遂大,冰衿而出,不得一言。”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注曰:“‘冰衿’不可解,余初疑‘冰’为‘’字之误。乃观唐写本,则作‘冰矜’,点画分明,其疑始解。盖郗公不善言辞,故瞑怒之余,惟觉其颜色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19.
作为青年记者,究竟如何把握自己,勇敢地踏上跋涉之路,许多老记者、名记者皆有成功之经验,我只能谈一些跋涉途中的酸甜苦辣,和青年朋友们共勉。痴志——历史感——责任感古人有句名言:“好之不如痴子,不痴不能成才”,“书痴者文必工,气痴者技必长”。我对记者职业的痴志开始于少年时代。初中时一  相似文献   

20.
得“非常之观”在于志盛道洪海明威、斯诺。范长江等经典而又带点“游侠”色彩的浪漫的新闻豪杰,正由于在他们笔下,再现了王安石所说的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才使得当时和后人为之赞叹不已。“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