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文章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与艺术之思互释的思路历程,指出“转向”时期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是海德格尔从存在去规定艺术和用艺术来阐释存在的尝试,体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艺术本质观和文艺批评观。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最终的答案,但他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和追问,已将艺术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2.
研究现代诗学思想,不涉及其与语言的关联简直是不可能的。本文对海德格尔的语言存在论诗学进行了学理性的探讨,得出了“原初的语言是诗”这一具有存在论意义的语言论诗学之思。对海德格尔语言存在论诗学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西方诗学的学术路向。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可通约性:都认为文艺在本源和本质上乃“神圣自然之馈赠”;都采用了“思.语言.诗”的基本维度和基本路向;都采用了“去蔽”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都采用了“对话.复调.道路”的言说方式等等。这些本质上的可通约之处,很可能为我们的“生产性对话”提供一些新鲜的话题,产生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艺术作品的本源》以"存在者在其存在中成其本质"的存在主义立场、以"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考察了物、作品、艺术、真理、存在等问题。作为海德格尔思想后期转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与《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一道开启了海德格尔"思"与"诗"的对话,并明确表述了对艺术和诗所进行的本质的思考、本真的追问",乃出自一种思的必然性"。在哲学史、美学史上,《艺术作品的本源》有着重大的"事件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海德格尔的艺术哲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疏理和论述.认为海德格尔对存在的本体论追问,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对诗与思、语言的人本学阐释体现了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深度.海德格尔把存在问题与艺术问题联系起来思索,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与理解西方近现代哲学和美学传统;他试图把艺术生成和真理发生统一起来,引导人们重新确立现代艺术价值尺度;他主张在人学层次上把诗、思、语言三者贯通.尤其把语言与存在联系起来考察,为更深入地透视和把握人的生存境界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由于海德格尔完全忽视了人的存在的社会历史结构,忽视了艺术创造的社会历史维度,忽视了思维与语言的社会本性和实践功能,使他的艺术哲学难免陷入非历史、非科学和非理性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桐城派除了有文派外还有诗派,其诗学理论和实践在清代独树一帜。姚鼐的著作提出了多个有价值美学论点,并形成了自己的美学体系。他将古文理论直接用来建立诗学理论,将古文法与诗学合而为一,以文论诗也就成了桐城派诗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批判传统形而上学,认为传统哲学没有能理解存在,把存在者当作了存在,因而提出了他的现代存在论;海德格尔还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观,以及分析哲学的语言观,认为它们都把语言当作了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他则把语言与存在联系起来,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并把这种与存在相关的语言称作为"本质的语言";而诗与思的语言就是这样的显示存在的"本质的语言",因为诗歌给存在以命名,因而它是"存在之家",伽达默尔则进一步把它称作为"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在穆木天的文学生涯中,有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在日本期间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向,其诗歌作品是写于1925年的《旅心》,其理论作品是写于1926年的《谭诗》这篇长文。前者表达的是模糊诗观,后者则是明确诗观。《谭诗》中表达的明确诗观主要涉及三个层面:诗歌的本质,诗歌写作的基本理念与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而其核心的概念即是他主张的"纯粹诗歌"("纯诗")。但在实际上,穆木天的诗作只动用了他诗学主张的第三方面,即他自己提倡的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在他的诗作与诗观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悖离。  相似文献   

9.
“现象”概念要在历史性上考察是基于其—直以来与“本质”概念的复杂而深刻地关系。它作为现象学最为核心的概念,是我们理解何谓现象学的前提。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研究一直是在海德格尔特有的语境下以海德格尔的方式进行分析。在海德格尔的特有语言尚未完全形成的早期,透过他的略有粗糙的哲学语言来更为本源地对“现象”概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诗家语言追求“韵味”的审美传统是与佛家语言观的影响分不开的。作为中国化特有的现象.诗家语言向佛家语言的渗透,使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语言具有较强的审美意味,并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主要表现在诗偈与公案两个方面。而佛家“不在字、不离字”的语言观渗向诗歌,则奠定了古代中国诗歌语言追求“言外之意”、“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的审美传统。“韵味”等传统诗学理论可谓诗禅表达方式的共通点在理论上的凝结。代表着传统诗歌的语言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杭州因西湖而闻名,景色秀美,人文荟粹的西湖吸引了历代诗人,并成为其吟咏对象。对西湖诗人及其诗词作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探究杭州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独特内涵,并对当下发展杭州文化,开发人文资源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青楼诗词或是赞美曼妙女子歌舞之赏心悦目,或是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放身青楼以忘忧之情怀。历来学者的目光较多关注“正统”诗词而很少涉足“非正统”的青楼诗词。文章从歌女、舞女、妓女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代表诗人、词人最真切情感的青楼诗词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展现青楼诗词中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13.
袁可嘉的诗在内容上切近社会现实,真实反映了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以及民众的悲惨生活;在艺术上,则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象征、通感等手法,追求多层次的含义;其诗语言机智、冷隽、幽默。由于知性这一九叶派诗人共同的特点,使袁可嘉的诗蕴涵深邃的思想,使他能更加深刻地揭露当时社会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14.
沙鸥对抒情诗抒情本质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深入过程.20世纪40年代方言诗写作时期是不自觉的;50年代八行体写作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传统的自觉领悟、对抒情诗本质特征的表层解说主要是在诗歌评论中进行的;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接受西方现代派诗学影响又有意继承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及早期现代新诗传统进行"新体"创作(爱情诗为代表),并从容提出现代抒情诗的"主体外化"抒情功能说.  相似文献   

15.
晏殊和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重要的两位词人,晏几道虽然子承父业,继续固守着小令这片土地,但是他却沿其溪而扬其波,对花间词进行了开拓。文章对二位词人在题材上、情调上、节奏上、审美上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杂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作家皮日体、陆龟蒙二人在苏州相识之后,开始了一年多的诗歌唱和活动。据陆龟蒙编纂的皮陆二人唱和诗集《松陵集》看来,其中杂体诗一卷,凡86首。这是文学史上一次规模较大的杂体诗创作活动,其种类繁多, 而且有明确的理论探索,富有文体创新意识,颇为引人注目。研究皮陆杂体诗,对皮陆唱和文体特征的把握,有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仁宗朝的石延年、胡归仁,神宗朝的王安石,徽宗朝的葛次仲和林震,是集句诗的发展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诗人。集句诗在艺术上有从“贵拙速”到“意贯而对偶”的变化。南宋以后,集句诗创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在题材上走向了专门化;集杜诗成了一个突出的品种;创作规模越来越大;“以文为戏”的特点再次被强化;甚至成了小说和戏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人们追求诗意生活的情结,由来已久。翻开史册,不论曾经的盛世还是乱世,诗人们都给今人留下了许多的吟咏诗意的词章,《西北有高楼》就是其中之一。分析该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和独特的诗歌意象,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和谐诗意生活的珍惜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赵翼晚年著作《瓯北诗话》,评论唐宋以来诸位诗学名家,探讨各家独到特色。其中卷八点评明代词宗高启,分析明初诗学风气,通过高启的诗作剖析其诗歌理论及其对扭转诗风、诗歌创新所作的贡献,并赞之为明开国第一诗人。赵翼对高启的推崇体现了他本人对诗歌的期待视野,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高启诗“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形神俱似李青莲诗,却又并非专学青莲,而是“兼师众长”。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诗教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对前人诗歌观念及其具体运用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诗教不但基于<诗>的情感内容,也基于<诗>情感艺术的动人魅力.孔子的诗教,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伦理化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