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曹雪芹著《红楼梦》是胡适先生1921年《红楼梦考证》得出的结论,也成为此后关于《红楼梦》作者的主流说法.但在此前是不确定的,此后也有不同看法,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更是异说叠出,乱人耳目.本文大致依时间为序,梳理了有关《红楼梦》作者的种种异说,并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一直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大家都认为这部小说的作者曹雪芹写了80回,本文作者在仔细阅读原著的基础上,经过研究论证,提出了《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爱新觉罗·胤祕这一观点,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巨著《子夜》的艺术渊源在哪里?在《红楼梦》。可是茅盾生前避而不谈《红楼梦》对自己创作的影响,这是为什么?本文作者从宏观着眼,不仅说明《子夜》受了《红楼梦》的巨大影响,而且论证了受影响的原因,同时指出了《子夜》对《红楼梦》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红楼梦》中的诗词为研究对象,以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韵文十三辙为押韵标准,对《红楼梦》诗词的押韵情况进行系统考察。通过对《红楼梦》诗词韵脚字系联,将《红楼梦》诗词押韵韵辙分为十三类。《红楼梦》诗词基本上能按照明清十三辙押韵,偶见出辙押韵现象。其诗词出辙押韵,多是受时音、方音、古音等因素影响。从《红楼梦》诗词押韵中,透露出语音的时代信息、作者的方音痕迹以及作者对古音的实践认知。  相似文献   

5.
杨向奎在《齐鲁学刊》94年第1期撰文阐述关于《红楼梦》作者研究的新发展。文章经过分析研究指出,七十年来关于《红楼梦》作者悬案,因为王家惠同志画龙而刘润为同志点睛,完全解决了。解决此一繁难问题的有功人物应当是:一、胡适之先生首先提出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二、周汝昌先生把曹寅家族和丰润曹家联系了起来,这是寻找曹渊、曹(?)的关键一步。三、王家惠同志之找到曹渊即曹颜,说明两个曹家之合为一家的由来,是为寻找《红楼梦》作者画了一条龙。四、刘润为同志遂画龙点睛,指出曹渊即《石头记》的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我国的一部古典小说名著,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 的最高成就.200多年来,人们热烈地阅读它,谈论它,研究它,其 中,对于它的作者是谁,就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不少学者 认为《红楼梦》的前80回是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鄂所续,但也 有人提出质疑.《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人们曾从各个方面进 行考证、分析.令人感兴趣的是一些专家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红 楼梦》的作者问题,取得了目前最让人信服的成果. 一般地说,作家写作时,某处的遣词用字由于其写作习惯与文 风的影响,往往表…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作者在这部旷世奇书里,依据人物的精神境界的不同,创造了宗教境界、审美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四种生命境界1。《红楼梦》中描写的四种生命境界,来源于人物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但对此,作者的态度又是十分明朗的,他并不全部赞同,而是有褒有贬。那么作者的倾向何在呢?我以为宗教境界作者是赞同的,审美境界作者是欣赏的,对于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作者是同情和谴责的。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倾向呢?那就要从《红楼梦》作者的创作心态来分析。我认为《红楼梦》的主题就是表现了一种生命情绪和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终极思索。《红…  相似文献   

8.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在红学界一直没有定论。虽然现在普遍认为作者是曹雪芹,但还存在诸多疑问。通过对《红楼梦》文本和脂砚斋批语的细读,不难发现,曹雪芹确实只是“批阅增删”者,原作者另有其人。诸多证据表明,原作者应该是曹雪芹的叔辈——曹寅的儿子。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一书著作于清朝晚期,是作者曹雪芹出于对当时社会形态的现实主义描写的一本巨著,它的出现打破了一直以来小说写作的创作思想和写作文风,开创了写实主义的小说文风,而《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停滞于此,现代文学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并形成以红楼梦为研究中心的红学,《红楼梦》的核心思想颠覆了在男权的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本文从《红楼梦》中的女性观念的视角入手进行分析,体验深层次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四部名著当中最受争议的文学名著,在学术界中专门为她开辟了"红学"研究。"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就像它的前言诗一样,变幻莫测。笔者认为,《红楼梦》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她独特的悲剧色彩。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在《红楼梦》中体现得非常完美。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悲剧色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脂砚斋在《红楼梦》一开篇就掷地有声:此回中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读者醒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而作者在第一回中又说大旨谈情。本文认为,这两旨就是灵性与佛性,它们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2.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意蕴深邃、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文学巨著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在众多之说中,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即“《红楼梦》不是用某一两种主题所能概括得了的.如果非用一种主题来概括不可的话,“那也只能说是它表现了作者对人、人的价值、人生及其意义的一种独到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本文在这里并不想对《红楼梦》的主题进行全面的概括(这也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而只是想从某一角度谈谈笔者的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请学界前辈及同仁指正.《红楼梦》的作者在第一回中就曾开宗明义地指出该书是“大旨谈情”的,并且我们从全书所写内容来看也是如此,作者并没有蒙蔽我们.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就将《红楼梦》划归“人情小说”,是十分有见地的.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部“情”书,它不仅抒发了情,描写了情、表现了情,而且以情为旨归,以情为衡量事物、判断是非的标准.情在《红楼梦》中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整部《红楼梦》就是用情谱写而成的.《红楼梦》的知情者脂砚斋曾说“雪芹哭成此书”.这里不说写成此书而说“哭成”,可见曹雪芹写此书时用情之真、之深了!那么,《红楼梦》中所抒发的、描写的、表现的又是什么样的情呢?首先,《红楼梦》抒发了儿女之真情.这里所谓儿  相似文献   

13.
孙逊、陈诏合集《红楼梦与金瓶梅》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论文二十六篇,二十多万字,是作者近两年来陆续写成的,其中大部分已经发表。这些文章,探讨《金瓶梅》《红楼梦》二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考证有关两书和它们作者的某些疑难问题,具有自己的观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曹雪芹在语言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他以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奠定了《红楼梦》这部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后人对书中的语言艺术进行了长期研究,探究书中的语言特色与文学成就,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林黛玉语言为例,对《红楼梦》的语言特色与文学成就做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众不同,颇具特色,是其艺术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这些伏笔又可分为预示、预铺、预设。《红楼梦》之第五回用《红楼梦》曲、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画像及判词对小说主要人物之命运遭际、小说故事情节及结局做了非常集中的预示;刘姥姥一进、二进大观园是其三进大观园见证贾府衰败的预先铺垫;贾芸、小红则是作者预先设置的八十回后的重要人物。这些伏笔各有特色,共同作用,与其他艺术手法一道,使《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煌煌之作。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在胡适之前说法较多;自胡适《红楼梦考证》发表之后,学界虽时有异议,但基本认同《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近年来,有人不断提出新说,否定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其实,《红搂梦》本身和脂批的不少记载明确告诉我们《红搂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的同时代人永忠、明义、袁枚、周春、沈赤然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明文记载着曹雪芹创作《红搂梦》这一历史事实;乾隆以后的大量诗文资料明确记述《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不难理解,这些证据若不能推翻,便不能剥夺曹雪芹对《红楼梦》这部不朽巨著的创作权。  相似文献   

17.
古典文献与实际调查表明,南京江宁与曹雪芹家族及《红楼梦》创作有着密切关系。曹上村的《红楼梦》故事采风及花塘村农民的《红楼梦》研究,以及当地有关曹雪芹家族的民间传说,作为一种后《红楼梦》文化现象,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语言运用反映出作家的艺术功力,体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经典,其作者叙述语言、小说人物语言以及作者对民间语言的提炼与运用,都达到了很高水平。《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为汉语叙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叙事既是写实的,也是诗意和象征的。《红楼梦》荒诞叙事,寓示着作者对生命荒诞感的诗性体验,主要表现在语言层面和意味层面。探析《红楼梦》的荒诞叙事,具有文化意义、哲学价值和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20.
胥吏在清代社会普遍存在。《红楼梦》描写的胥吏形象多而生动:他们挟持主官、包揽词讼、贪赃枉法。薛蟠致人死亡案中,胥吏的形象更是被作者揭露得淋漓尽致。胥吏形象的刻画,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具有明显的铺垫作用,同时,胥吏形象的刻画,将爱情掩盖下的《红楼梦》的政治主题、社会主题彰显出来,是《红楼梦》群像刻画的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