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推进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国出版、印刷界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05上海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于11月2~4日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原上海印刷专科学院自并入上海理工大学组建为出版印刷学院后,借助上海理工大学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优势,特别是结合当前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印刷出版学科建设上逐渐显露出特色优势,探索着一条有益的教学与科研之路.  相似文献   

3.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05上海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5年11月2日~4日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举行。会议将对国际印刷、出版技术发展趋势与教育、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为加强中外印刷、出版与传播、新媒体等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为中国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其他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会议也将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携手开创数字化时代的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的新未来。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印刷出版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并不断加强.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印刷、出版产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加强官、产、学、研紧密合作,推进中国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国印刷出版界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决定主办"2005上海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国际研讨会",由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承办,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召开.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直接领导下,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密切合作,精心筹划,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细致的准备工作,大会于2005年11月2~4日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
《出版与印刷》2005,(4):F0003-F0003
2005年11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印刷人才培养基地”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设立。基地的主要职能是:为上海市和全国出版印刷行业培养出版,印刷专业全日制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上海市和全国出版,印刷企业对印刷,复制、动漫游戏、电子出版、数字印刷等技能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6日下午,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图书馆5楼多功能会议大厅,“深圳市科网联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向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赠送科网联印刷管理软件”仪式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是上海市唯一一所开展全日制印刷工程专业本科与专科层次印刷高等教育的高校。学院同时保留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建制对外招生。学院(校)招收印刷工程、出版传播等学科的本科与专科学生;已开始招收印刷工程、出版传播学科的研究生,设立印刷光学工程和出版传播博士点各1个。印刷出版学科已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印刷出版学科建设的需求,为学校师生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推进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积极开展“现代传播科学实验中心”和“现代印刷科学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争取使之成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这两个实验中心的建设计划投资近3000万元,将按部、省(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1月13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上海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上海理工大学传播学研究牛培养基地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昕隆晕揭牌。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敬良,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楼文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副所长宋英亮等出席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主持。  相似文献   

10.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建设印刷出版一流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经、管、文协调发展,拥有百年悠久历史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优秀学校.出版印刷学院是上海理工大学的一个特色学院,其前身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已有52年的办学历史.原隶属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0年实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上海市共建,2003年7月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成立"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弘扬传统办学特色,紧紧依托上海理工大学的整体学科优势,着力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办学层次,坚持突出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本科教育高地的建设,形成富有出版印刷行业特色的学科体系,并积极探索和完善教学科研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商业票据印刷机操作员的生产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准,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商业票据印刷分会主办,上海新闵太阳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印刷人才培养基地)等单位联合承办第一期"商业票据印刷工艺及技能培训班"于2006年6月11~17日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举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武文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商业票据印刷分会会长邢建民、原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现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田胜立及承办本次培训班的上海新闵太阳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和亮、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党委书记朱南勤、副校长滕跃民及、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上海市印刷技术协会、紫光机械有限公司、豹驰集团上海公司、北人富士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的代表、专业媒体及来自全国15个省市、35家企业的近70名学员约百人参加了2006年6月11日的开学典礼。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校长陈敬良会见了印刷协会与企业的领导及代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29日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与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止静出席签约仪式并为教育培训中心揭牌。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学生对印刷出版学科的理解,加深对信息时代印刷技术与出版传播业发展的认识,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也为营造浓郁的学术气氛,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为一年级的新生安排了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学校及行业的教授、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传道、授业、解惑.日前,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的周舜培教授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的潘晓东总经理分别为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和印刷技术、数字印刷、电子出版、包装工程等专业的学生讲课.  相似文献   

14.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在建校五十三周年之际,编撰完成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志》,于2006年10月28日举行了首发仪式。学校的历任领导及上海理工大学的领导、校友代表、师生员工代表150余人与会。    相似文献   

15.
《出版与印刷》2005,(4):13-14
,.开幕式 时间 开幕式 1月2日上午 9:00~9: 15 主持人:新闻出版总署人事教育司副司长孙文科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院长陈敬良介绍嘉宾 1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谢爱伟致开幕词 2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许晓鸣致欢迎词 3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薛明扬宣读王选院士的贺信 2.高层论坛 时间 薛明扬 陈敬良 11月2日上午 9:30~12:《X) 每人巧分钟 高层论坛 主持人: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l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 “谈我国新型出版人才的培养” 2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武文祥 “治校兴业人才为先” 3上海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在全国范围内招收的印刷工程(电子出版及印刷技术方向)、编辑出版学等三个专业的本科层次的新生已经入学。日前,在上海理工大学南汇校区基础学院举行了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新生入学教育仪式。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  相似文献   

17.
《新闻大学》2012,(3):154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在原出版印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上于2007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是工、文、艺有机融合的多科类学院,是国家新闻总署与上海市政府共建学院,柳斌杰署长为学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18.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等出版印刷教育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和矛盾,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澳大利亚高等出版印刷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富有特色,对我国高等出版印刷教育而言,有诸多可取之处。我国高等出版印刷教育应该强调实践性教学,结合优势学科,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国际交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1995,(4):19-19
印刷出版工业的“电脑化”革命现代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和在印刷出版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印刷出版工业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技术和工艺革命─—这场革命人们称之为“电脑化”革命。它使全球印刷出版工业进入了崭新的电脑时代,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工业的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