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鲁迅的《自嘲》一诗,研究者是有不同解释的.我认为,要确切地解释这首诗,就必须弄清《自嘲》这首诗的本事,这是确切地解释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我认为这首名作所描写的,是鲁迅的一次避难生活,它是一首写实的诗.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寓沪期间,有过三次避难.第一次是1930年3月,鲁迅因参加自由大同盟、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早年的重要诗作《自题小像》的写作年代和地点问题,值得讨论一番,因为它牵涉到对诗意的正确理解。鲁迅的这首诗,其实是应该称作《无题》的。一九○三年鲁迅在日本东京第一次将此诗题赠友人许寿裳时,并无诗题。一九三一年鲁迅在上海两次重写此诗,亦无诗题。只是因为鲁迅是将这首诗题在断发照片的背面赠给许寿裳的,所以许寿裳在回忆此事时,给这首诗加上了《自题小像》这个题目,以后就被大家所沿用了。应该指出,鲁迅写这首诗的动机和诗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绮罗幕后”一诗,几十年来被认为他全部遗诗中最难理解的一首。原来,一九三四年九月,鲁迅因老友、《申报·自由读》主编张梓生索字,写赠一诗:“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鲁迅逝世后,这诗才于一九三七年初由许广平录入《集外集拾遗》,并加上题目《秋夜有感》。可是全诗的意义到底怎样,读者和鲁迅研究者多年还无从理解,鲁迅的亲人也未明究竟。一九四一年冬,锡金受许广平之托,着手研究鲁迅遗诗。关于这首诗的含义他听到张梓生青年时代教书时的  相似文献   

4.
吴欣 《华章》2011,(29)
1902年,年轻的鲁迅东渡日本留学,所闻所见,使他愈加痛心于积弱多病的祖国.这首《自题小像》写于留学的翌年.当时,鲁迅毅然剪去了被认为是民族压迫象征的辫子,并写下这首凝聚着他雄心抱负的诗篇.这首诗有数个译本,摘取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译本加以推敲分析,对弘扬鲁迅文化,总结格律诗歌翻译的成败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题》是鲁迅一九三四年五月三十日写赠给日本社会评论家新居格的。新居格来华访问,在上海拜会了鲁迅,鲁迅通过赠送这首诗,向日本人民介绍了当时中国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真实情况,传达了中国人民的声音。二十多年后的一九六一年十月七日,当着日本人民进行反压迫斗争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又把此诗亲笔书赠给正在我国访问的日本朋友。这就见出这首诗的深刻的革命内容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76周年纪念日,世人皆知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对他教育孩子的思想和方法较少关注。1927年10月8日鲁迅与许广平结婚。当有了儿子海婴后,有人曾讥笑鲁迅对海婴太热爱,鲁迅为此写了首《答客诮》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相似文献   

7.
《我的失恋》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唯一分行抒写的诗篇,这首被李长之称为“无聊”之作的“拟古的新打油诗”,一直以来被当作小小的讽刺诗而排斥在“真正的诗”之外。在创作中,鲁迅采用了幽默、讽刺、夸张、漫画的手法,以自嘲、戏谑的方式,表达了恋爱中的鲁迅苦闷、彷徨、焦虑和自卑情感。其实,这是一首真正的恋爱诗。  相似文献   

8.
我在拙作《关于鲁迅1907年在东京作的一首佚诗》里,谈到1907年7月,徐锡麟刺杀清朝安徽巡抚思铭后惨遭杀害。在日本东京留学的绍兴同乡闻讯,立即举行了哀悼会。鲁迅在会上坚决主张发通电,以声讨清政府的滔天罪行。随后,拜读了龚济民同志的商榷文章《也谈1907年鲁迅的一首佚诗》。济民同志在文中引证了周遐寿(作人)  相似文献   

9.
《我的失恋》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唯一分行抒写的诗篇,这首被李长之称为"无聊"之作的"拟古的新打油诗",一直以来被当作小小的讽刺诗而排斥在"真正的诗"之外。在创作中,鲁迅采用了幽默、讽刺、夸张、漫画的手法,以自嘲、戏谑的方式,表达了恋爱中的鲁迅苦闷、彷徨、焦虑和自卑情感。其实,这是一首真正的恋爱诗。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插图选入了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这幅手迹最后一句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课文中最后一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科书中这幅手迹与课文有“向”与“到”一字之差。这是为何呢?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所作,1957年1月  相似文献   

11.
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藏克家写的。请认真阅读课文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主要歌颂谁?为什么要以“有的人”为诗的正题?前一个问题你一定能正确地回答,从诗的副题“纪念鲁迅有感”,以及诗中有些从鲁迅的名句脱出的句子,可以看出它要歌颂的是鲁迅先生。这是诗人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当年10月1日,人们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诞生。不久,又在首都隆重地召开纪念鲁迅的大会。诗人在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后,写下了这首热情赞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诗  相似文献   

12.
鲁迅写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的《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是鲁迅诗歌创作中一篇重要的作品。最近,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注解的《鲁迅诗歌选》(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十月初版)也收入了这首诗。对于鲁迅写作这首诗的背景,书中是这么说的:“鲁迅曾去过杭州,亲眼看到杭州反动势力的猖獗,因此在听说郁达夫要去杭州时,便借给王映霞题赠的机会,写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诗题“偶作”《亥年残秋偶作》一诗是鲁迅先生的绝笔诗。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这首诗是在1935年12月5日,写给友人许寿裳的。在鲁迅先生六十一题、七十八首诗作中,此诗堪为压卷了。因之,一般的选家大都瞩目于这首诗。但是,几无例外,在题注中,都把“偶作”释为偶而或偶然之作。这种注释实际上是不  相似文献   

14.
在徐志摩先生(1896—1931)的诗中,这首《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几乎与《再别康桥》齐名。1924年5月,诗人随泰戈尔访问日本,其间,写有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后收进诗集《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删去前十七首,仅存这最后一首。在这首小诗中,诗人满蕴激情地摄取了与日本女郎作别的瞬间情境,  相似文献   

15.
许广平不仅是鲁迅的夫人和战友,而且是一位作家,一位创作的多面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了《许广平文集》(三卷本),内收许广平1917年至1966年间的作品389篇,共98万字,涉及了诗歌、散文、杂文、剧作、书信、回忆录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最具独特价值的是她跟鲁迅的《两地书》,以及《欣慰的纪念》《遭难前后》《鲁迅回忆录》这三本回忆体作品。编者在《出版前言》说,该书“几乎囊括了她的著述的全部”,但实际上漏收和未收的数量应该不少。比如,学术著作《弘一大师年谱》,即未收入。  相似文献   

16.
据周遐寿《鲁迅的故家》一书中载,鲁迅一九○七年在日本东京时,曾作过一首八句五言诗。原诗今已失传,我们现在只能知道其中的两句是:“敢云猪叫响,要使狗心存。”①鲁迅作这首诗,是讽刺一个叫蒋观云的。蒋观云,又名智由,是清末的一个负有盛名的维新人物。他早年主张反清革命,一九○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五单元后附录了鲁迅的两首诗,为帮助同学们理解,下面且作一浅析。 (一)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是鲁迅留学日本初期题在自己的小照后面,送给许寿裳的。鲁迅在1931年重写这首诗时说:“二十一岁时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彭德怀指挥红军击败了跟随的敌军骑兵,毛泽东写了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和沙家店大捷,毛泽东根据陕北战场的情势改写重书了这首诗。这首诗有两种版本,没有作者手迹。一种见于《彭德怀自述》;另一种首见1947年8月1日的《战友报》。两种版本具有同等价值,应当并存。  相似文献   

19.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诗人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一诗中的名句,如今诗人已经仙逝,我们就把这句诗作为悼念诗人的挽歌,并在此选读两首小诗,以示对诗人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20.
《加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陈子典同志的大作《采用·变革·创新》,较为了详细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生前对民间歌谣的采取和发展的情况,作为对鲁迅创作活动的研究,作者选择论题的角度,无疑有它独到和新颖的地方.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从对鲁迅先生《我的失恋》和《公民科歌》两诗的分析和解释上提出一点浅见.鲁迅的《我的失恋》作于一九二四年.对这首诗的创作动机,鲁迅作过这样的解释: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呵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