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不应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还应是人文精神的一种载体,语言教育呼唤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一切以人作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作为归宿点,其本质是关怀人的全面发展,维护和关切人的尊严和价值,为人的人文积淀和学习能力打好终身精神发展的底子,以求有效地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人文关怀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也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笔者就人文关怀对语文教育价值的推进作用,拟出几点不成熟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普遍意义来讲,现代性是使现代化成其为现代化的东西,是现代化的内在理由.人文精神是对人的权利、尊严和情感的尊重与关爱,它关注个体生命价值,重视对人的道德良心、个性情感的维护与守望,追求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张扬自由生命本性.现代性与人文精神在现代运动中交汇交锋,虽然现代性对人文精神有张扬有遮蔽,它更多的体现为遮蔽,人文精神则对现代性有着指导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处于新课改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那么,我们如何打造-个真正的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呢?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我国文化教育改革的新方法新理念不断地涌现,在新课改中要求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育中。人文精神是一种尊重精神文化和精神现象,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它不能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必须要渗透到语文的教学中。本文主要论述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分析人文精神的意义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提出渗透策略,以提高人文精神对人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亮 《学周刊C版》2023,(13):103-105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倡导“以人为本”,鼓励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期间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构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凸显人文关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的基本性质便是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如何让初中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还需要教师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作为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社会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把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一系列教育来改善和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人文关怀是指以人文精神为核心,通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要求的一种价值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文关怀的实施将有助于青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一直都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传统语文教育沿袭了自古以来的教育侧重点,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或人文性,两者之间的不平衡都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重工具性则不能够很好的正视学生的个体性,重人文性则会忽视了科学给学生所带来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在语文叫上有了新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培养之外,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教育是以人为基础来进行的教育,注重人的人格和思想尊重,提倡发挥个体优势。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处于新课改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人文精神是教育的基本精神.教育的人文精神在疏远人的科学主义、疏远个体的社会本位论和疏远个体内心的行为主义的作用下,被严重遮蔽.在教育中,实现关爱人类、尊重个体、珍视内心,是教育的人文精神得以显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陈涔 《文教资料》2014,(24):32-33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致有四种途径:在课本中挖掘人文精神;在作文中渗透人文精神;在阅读中渗透人文精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人文精神。最终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造成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同时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也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因此,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关怀“人”的历史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人文精神贯注到整个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去,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的养成,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教育的观念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逐步深化,承担着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精神重任的语文教学已把人性中最重要的爱和生命意识放置其中.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教育学生从认识生命开始,从而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在学习中体验生命、欣赏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使人真正的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学手段上则经常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再由学生回答的方法。然而,这种"为学习而学习"的"师本位"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本身已经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怀,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关怀。我国新一轮的语文教材改革,就强调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什么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其目标就是培养语言能力及其  相似文献   

15.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涵 1.人文精神与历史教育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6.
不管是为国家民族繁荣的建设还是对人的价值存在的追求以及对语文教育的有效实施,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都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高中语文教材肩负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学修养的重任,从教材文本中来发掘、研讨人文精神,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生获得人文关怀的最佳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标准从人文的角度强调了对于儿童这一生命个体的尊重,确立了彰显人文精神、生命关怀和终极价值的基本思路,以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与质量为核心的生命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力促学生个性的完善,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品德课程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充满生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和价值取向上,应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应将教育目标定位于人的发展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上。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彰显语文课堂的人文美?现从以下几则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罗俊杰 《文教资料》2010,(16):47-49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体现人文精神,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文章作者从新课标提出的大语文观出发,针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重构充满生命意识的语文教育,指出在语文教育中落实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对人之存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和价值取向上,应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应将教育目标定位于人的发展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上。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彰显语文课堂的人文美?现从以下几则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