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界限"和"界线"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同义词.它们读音相同,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使用时容易混淆.一般认为二者的异同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出自一些老师这样的抱怨:某某同学真笨,真是朽木不可雕呀!在一般人心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果真是朽木不可雕吗?  相似文献   

3.
"幸"与"辛"     
字典王国里有这样两个臣民,不仅模样相像,连名字的写法也差不离,你猜猜它们是谁?那就是命运迥异的"幸"和"辛"。 "幸",总是福星高照,鸿运相伴,是十足的幸运儿。什么"幸福"、"荣幸"、"万幸"、"庆幸"、"喜幸"、"幸好"、"幸亏"……都由"幸"唱主角。惹得字典王国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0~61页.   教学过程:   一、分数的产生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要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分数,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分灵敏是怎样产生的,分数是什么,分数的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0~61页.   教学过程:   一、分数的产生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要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分数,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分灵敏是怎样产生的,分数是什么,分数的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原文 倾听历史的声音 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 余欣莹 "请皇上割爱!正法!"门外士兵的叫喊声越来越大.(以人物描写开头,一开始就将矛盾冲突置于读者面前,这样开头是可以的.) "阿翁,他们外面在叫什么啊?"杨玉环还什么都不知道,扭过头问站在一边的高力士. "他们在请皇上割爱,正法." "割爱?割什么爱?" "唉,"高力士叹了口气,"他们希望贵妃娘娘……" "什么?他们要杀我?"  相似文献   

7.
一、思考,为了不重复平庸 1.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在"小数的意义"磨课之旅中,我一次次地追问教材,追问那些偶然碰上的数学、语文老师…… 教材这样回答: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面对这千篇一律的小结提问,"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面对学生那一成不变的套话回答,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期待.堂小结的"一贯认识.  相似文献   

9.
赵建平 《教学月刊》2009,(11):49-53
一、“非预期性生成”提出的背景 现在的数学课堂,常有这样的师生对话:“你认为这道数学题的答案是什么?”“不对……”“这个问题我们一般认为是这样……”什么是“一般认为”?在这种教育对话中,答案是“预设”的,主体一样也是“预设”的,教师心目中存有自己理想的完美答案和主体形象,完全漠视了个体的差异性,缺少一种宽容的氛围.在这种有预设的生成处理中,教师的活动不是真正地倾听学生的观念和思想,而是想方设法引诱学生说出教师早已设计好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开篇第一句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初中语文第六册就此设置练习题:"这样"指代什么?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认为"这样"指下文"清国留学生"的丑行.很多教师在讲课时,照本宣科,把这一答案一字不漏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前不久遇到好几套试卷,都考了此题,均采用这一答案.  相似文献   

11.
课改过程中,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语文课堂上出现很多的另类阅读:有认为愚公真愚,破坏了自然环境的;有认为鲁智深残忍无人性,三拳打死人的……学生有这样的观点本不足为奇,问题是这样的"奇读""误读"被当成"多元解读"被教师肯定为创造性理解,我们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相似文献   

12.
雾中辨"薄"     
众所周知,"薄"的读音有三个:bao、bo、bo.其中bo比较易于区分,而其他两个有时则很难区分.省编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有这样一句话,"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第6课<船长>中有这样一句话,"薄雾笼罩着大海,诺曼底号轮船像往常一样行驶……"在这里出现了两次"薄",而且都与"雾"有关,那么,这两处"薄"该读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美学?美学的对象是什么?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美学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我国美学界在"文化革命"前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研究主要以文艺为对象,认为美学就是文艺理论.如朱光潜先生强调美学必须"以艺术为中心对象",认为"只有先把艺术认识清楚,然后才能认识一般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性质."马奇同志也认为:"美学就是艺术观,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它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阅读教学有一种"什么都往里面装"的倾向.在笔者近年来所听的观摩课中,许多都有这样的现象: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时间不够,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大容量,快节奏,教师汗流浃背,学生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15.
"收藏"父亲     
一次次地争吵,一次次地重击.家,心灵的窗口,我曾经的避风港,最终破碎了.(家庭破碎是一件令人十分伤悲的事,用这样优美的语句来表达,显得不太合适.而且,"家,心灵的窗口"是什么意思?表达似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海森伯在"物理学与哲学"一书中这样说:"今天,当人们谈到现代物理学时,首先就想到原子武器. ……并且都心悦诚服地承认物理学对一般政治形势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大.  相似文献   

17.
程颖 《安徽教育》2010,(11):46-47
<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们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理解?""……行不行?""……对不对呀?""……可不可以?""……好不好?""是不是这样?"……或者诸如"看完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体会?""读完本文后你有何启发?""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提问要么是过于简单,毫无意义;要么是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下"口";或是回答时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8.
<排比的类型及意义是什么--(祖国山川颂)教学一得>(<语文学习>2010年7-8期)要说明的是"学就要学到实处":这样的"理念"当然不错.执教者认为"将‘排比'这个知识点讲具体,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应该会显得更‘实用'".语文阅读教学以某一"知识点"为内容开展教学当与不当,选择这个"知识点"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在这里都不作评论,只想说"排比"这个"知识点"讲得是否正确.因为,要是所教所学的内容本身都似是而非,那落在"实处"的将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中,设计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的原理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要滴加酚酞溶液?显然,这样的演示实验探究成分太少.虽然根据教材实验设计进行演示,学生也能理解,教学任务也易完成,但学生会因此失去一次极好的实验设计的探究机会.笔者认为,可把教材给定的演示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或许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小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怎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只是记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结论能称之为理解吗?学生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小数,四年级教学"小数的意义"如何精准定位?选用什么学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小数概念?小数意义的本质是什么?小数与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