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明确,要使这两者的思维过程互相衔接,融为一体,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思维过程的“序、度、量”。现以“浓度问题布列方程”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思维的“序、度、量”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笔者曾听过两位教师分别教学初一两个平行班的课,他们都立足于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导讲法”——设问诱导启发教学,围绕浓度概念这一难点,布列方程找等量关系这一重  相似文献   

2.
李泽贵  朱东辉 《考试》2003,(1):57-59
在学习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时,常有学生提出,命题p“方程x~2-3x+2=0的根是x=1”为假,命题q“方程x~2-3x+2=0的根是x=2”为假,复合命题r:“方程x~2-3x+2=0的根是x=1或x=2”为真;若把复合命题r看作是p和q型的复合命题,出现了与真值表相矛盾的情况。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也模棱两可,学生们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理解还有一些糊涂的认识。本文拟以集合的观点对三个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做一些解释,以  相似文献   

3.
教学通用五年制十册55面总复习第10(2)题时,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先出示题目:“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75.4减去x等于27.4。”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向学生发问:“谁能列出这个方程?”一个学生答道:“这个方程是27.4 x=75.4。”教师对此不予理睬,又让另一学生答道:“这个方程足75.4=x 27.4。”教师仍不予理睬,并产生了急躁情绪,对学生不无责备地问道:“题意这么明显,就不能按题意线索列出方程?”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方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感性认识阶段。这里称方程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仅仅是一种狭义的、描述性的说法。二是理性认识。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到了高年级就揭示了方程的确切意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由“未知数x”到“未知数”,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变化过程。随之教材中方程的外延便扩大了,方程中的未知数不单指x,还可以是其他的一些字母,如:a、b、t……等等。但是,在现行教材里方程中的未知数仍然仅为x。学生始终接触这种单一的未知数,易形成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5.
陈雨  梁宇 《广西教育》2022,(22):53-56
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材“一标多本”、各版本教材各有独特之处的现实,以及“式与方程”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独特地位,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式与方程”中的例题,从编排结构、选材背景、呈现方式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比较研究,以此丰富教师对“式与方程”教学内容的认识,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康欣欣 《初中生辅导》2023,(Z1):138-140
<正>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一词源于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3600年前古埃及的纸沙草文书中的数学问题就涉及了方程,生活在约780~850年间的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所著的《对消与还原》一书中重点讨论了方程的解法.方程是广泛应用的数学工具,也是“数学”与“生活”之间相互联系的一座桥梁,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类问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接下来,我们将从衣、食、住、行、娱五个方面,一起看看方程是如何在实际情境的问题中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有两个式子如下: 8550十97=88……14 X,97二88.··…14 有的同志认为,前者可称“等式”,后者可称“方程”,另一些同志则持否定态度,在我校引起了争论。请问,这种式子可称“等式”、“方程”吗?这种式子可称等式、方程吗?$株洲县洪垅完小数学教研组~~  相似文献   

8.
一、一堂数学课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问学生:“什么样的x能使不等式 2+5x>17成立?”等了一会又说:“谁知道的举手。”很多学生举了手。教师问一个没有举手的同学:“王健,你知道吗?”王健站起来答道:“不知道。”教师:“x=1行不行?”王健:“不行,2+5×1=7,不大于17。”教师:“x=2行不行?”王健:“也不行。”教师:“x=3行不行?”王健:“还不行。2+5×3=17,还不是大于17。”教师:“那么怎样的x才行呢?”王健:“只要比3大一些的数就行了。”教师:“怎样表示出来呢?”王健:“写成x>3。”教师:“对了。你能从2+5x>17推出x>3来吗?”王健想了一会说:“不知道。”教师:“把这里的大于号改成等号,就得到一个方程,2+5x=17。什么样的x能使这个方程成立呢?”王健想了一会说:“x=3”。教师:“你是怎样从2+5x=17推出x=3来的?”王健:“解方程呀!”教师:“怎样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认识方程”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从用字母表示数到方程的意义,学生学得都很好,可到了解方程这一节,出现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叛学思想,“希望杯”对方程问题情有独钟,偏爱有加,使她成为每届赛题必考的亮点,其题型常考常新、灵活多变,“希望”方程主要是怎样展开考查的呢?本文就此略作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师“赋权增能”的动因、涵义、策略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赋权增能有三层涵义,包括在政治上教师享有决策权、在社会上提升教师地位与影响力和在心理上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美国教师赋权增能的基本策略,主要有州和学区创设社会环境、校长营造校内环境、教师组成专业共同体和教师教育提供智力保障。美国教师赋权增能的走势,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重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加快政策制度建设”“完善教师教育者的再教育”“更新教师教育内容与方法”和“创新校本教师培训”等启示。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教师事先“预设”,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教师的“预设”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由教师“预设”、情境问题由教师“预设”、问题的答案由教师“预设”、课堂进程由教师“预设”、课堂练习由教师“预设”、课堂小结内容由教师“预设”……。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预设”准确、课堂上“预设”任务完成得好的课就是好课。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效率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湖南省炎陵县城南小学立足学校实际,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由“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全新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由此确定了“学、议、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这次课改的直接推动者,笔者简要谈谈“学、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与确定。  相似文献   

14.
面对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现象,多少教师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作为已走进新课程的教师如何走出“中国孩子的作文只会写助人为乐”这一国际笑话的怪圈呢?根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个解放”的理念,即解放儿童的眼、脑、嘴、手、时间和空间,旨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也应培养学生具备“囤、借、练、改、炊”的作文素养,为孩子的作文能力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冯俊 《福建教育》2005,(11A):38-39,55
随着对“一堂好课”的理性思考和一些非常有见地的理性概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统一的“好课标准”,已在许多教师心目中逐渐清晰起来。各种闪烁新课程、新理念光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层出不穷给教师的比较和抉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新教师需求视角下的好园长不仅呈现了一种理想园长形象,更折射出新教师的深层次需求。基于生存—关系—成长需求理论并依托扎尔特曼隐喻抽取技术,在访谈10名幼儿园新教师基础上,抽取30个共识构念并据此绘成新教师需求视角下的好园长形象共识地图,以揭示一种理想的园长形象样态,并挖掘新教师的深层需求。研究发现:新教师需求视角下的好园长呈现出“组织领袖”、“家庭成员”和“家族长辈”三重形象,蕴含着新教师对园长管理才能、人格魅力和团队建设能力的期待,折射出新教师对“工作胜任”、“关系和谐”和“自我进步”的三大需求。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根植于儒家文化的“家长式领导”特征以及新教师对幼儿园作为“家”的期待;更为理解教师需求与园长形象的意义关联,推动教师成长与园长素质的良性互动,促进教师与园长的共生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不断深度融合正改变着教师的工作场域,也赋予了教师专业发展新的时代境遇,形成了“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理念”“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知识”“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体系,从而激发教师精神塑造、助推教师知识增长、驱动教师能力提升,促成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重构。同时,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人机协同所带来的“唯主导论”和“唯技术论”的教师专业理念“异化”、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引发的教师知识体系不断“深化”以及人工智能“简化”教师综合能力的多维挑战。因此,教师可从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主体意识、注重自我成长,提高智能核心素养、坚守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质等方面达成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趣、乐、动、奇、新、好”六字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乐学的气氛中掌握美术知识,提高绘画技能、技巧,提高审美能力.“趣”,是指课的趣味性及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保持愉悦的教学心境,学生拥有快乐的情绪;“动”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用心来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奇”是指教师在美术课中出奇制胜,用学生意料不到的方法组织教学;“新”是指教师用智慧和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欲望;“好”是指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江苏高考数学考试结束后,众多考生和数学老师认为第一道选择题可能是一道错题。同年11月5日,12名院士用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数学是最容易辨别是非的”为标题以联合声明的形式向教育部提出质疑。这场“错题风波”也引起了我——一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的极大震动。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争论不休的数学歧义问题存在,至今得不到一个很明确的、具有权威性的定论(或者有的可能已有定论,但还没有加以公布,教师仍不知情),这给广大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惑。现例举如下,以引起有关部门及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问题一:x=2”是方程吗?简析:我在教学“方程”这部分知识时,尽管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个问题却总会有学生提出来。如按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理解,“x=2”满足方程的两个条件,应该属于方程范畴。但同时许多学生及教师都心存疑虑,“x=2”似乎又不同于一般的方程,它应该是某个方程的解。问题二:下列图形能用分数表示吗?简析:教材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的练习中编排了该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只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才能用分数表示”。因此,在教学时,大多数教师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  相似文献   

20.
“我也信息化了!”一位中学教师说。他在TCL教育互联“粤龙门助力优秀教师信息化教学”行动中以“0首付、分期付款、免息”的方式买了一台“师尊Ⅱ”电脑。他感慨地说,以前电脑可望不可及,现在电脑变成了伸手可及的东西。TCL教育互联“粤龙门助力优秀教师信息化教学”行动在阳江市教育局正式拉开帷幕后,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他们认为“0首付、分期付款、免息”的购机方式从根本上减少了教师的购买难度,降低了在教师中普及信息化的门坎,帮助他们提前用上电脑。据了解,“0首付、分期付款、免息”的购机模式确实让教师购买电脑成为一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