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络合物发现:络离子的形成会使高氧化态中心离子或低氧化态中心离子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例如:P_b~(4+)不稳定,P_bO_2与浓盐酸反应后不生成P_bCl_4,而是生成P_bCl_2和Cl_2。然而[Pb(NH_4)_2]CI_0较稳定。此络合物中含有P_b~(4+)。另外,除C_0F_3外,一般不存在其它C_0~(3+)的简单盐,但[C_0(NH_3)_0]~(3+)则非常稳定。CU~(2+)的碘化物CUI_2不存在(生成后立即分解为CUI和I_2),但[Cu(NH_3)_4]I_2就较稳定,通常情况下,CU~+的简单盐不能  相似文献   

2.
化学反应的种类很多,体系也十分繁杂。但一切化学反应共有的特征是:反应的△G<0。只要拿一张单质,化合物的△H°_f、△G°_f、△S~(?)表,就能理解许多反应为什么会发生,从而记住它们。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还可以通过K_a、K_b、K_(sp)、β等值计算其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及是否完全。基本上是K>10~6-10~7的反应就比较完全,K<10~(-6)-10~(-7)的反应就难于进行,10~(-6)相似文献   

3.
1 电阻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演示实验设计高中物理课本指出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 课本中没有该演示实险 ,也没有明确指出 ,材料的电阻率有没有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情况 ?因而 ,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含义。笔者设计了两个生动的演示实验 ,克服了这一教学难点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1 实验电路和器材准备图 1实验电路如图 1所示。A为 3 .8V的小灯泡。电源由 3节 1 .5V的干电池串联而成。将一个“2 2 0V ,1 0 0W”的灯泡打破 ,取出其中的灯丝 …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中师)化学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中,钠要在加热熔化状态下才能与氯气反应,会使学生认为钠与氯气反应的条件是加热。且反应所需的氯气要提前制备,结果是实验时氯气的浓度降低,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对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验仪器 一个250毫升的锥形瓶(配两个橡皮塞,其中一个橡皮塞上固定一个用白铁皮自制的小燃烧匙,如图1所示),一个青霉素瓶,两块玻璃片。 二、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放入一个盛有少量氯酸钾晶体的青霉素药瓶,用长滴管往青霉素瓶中加入适量浓盐酸,用橡皮塞轻轻塞住锥形瓶口,待整个锥形瓶呈  相似文献   

5.
在25~40℃范围内用分光先度法研究酸性介质中Ce(IV)离子氧化环己酮(Re)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Ce(IV)为一级反应,对还原剂环己酮为一级反应;表现速率常数随[H ]的增加而增加,随[HSO4-]的增加而减小;无盐效应;反应中有自由基的存在.据此,提出了Ce(IV)氧化环己酮的反应机理,能很好地解释全部实验现象,结合反应机理找到了本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活性物种Ce(SO4)2 ,并求得30℃时,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kn=3.12 mol-1Lmin-1.  相似文献   

6.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有氧耐力有时也被称为有氧能力[1]。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运动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这一点所对应的运动强  相似文献   

7.
反应进度是描述化学反应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物理化学中应用广泛,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是处理有关问题的基础.一些教材在应用这一概念时或表述不当,或含糊不清,造成概念混淆.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现就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1 关于反应进度国标GB3102·8规定,对于化学反应反应进度定义为:式中B为参加反应的任意物质,nB、n_B(0)分别表示反应进度为和0时物质B的物质的量,v_B为反应(1)中B物质的计量系数,对反应物取负值,产物改正值.由于n_B(O)为常数,因此(2)式又可写成dn_B=v_Bd.可见,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只代表了反应进行的程度及反应物质数量的变化.由于v_B为B的计量系数,所以的大小与反应物质的选取无关,我们可以任意选取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某一时刻反应进行的程度.例如反应5C_2O_4~2-(aq)+2MnO_4~-(aq)+16H~+(aq)=10CO_2(g)+2M_n~(2+)(aq)+8H_2O(1)(3)当C_2O_4~(2-)反应掉1mol时,由反应式知:MnO_4~-和H~+的消耗量分别为0.4mol和3.2mol;CO_2、Mn~(2+)、H_2O的生成量分别为2mol、0.4mol和1.6mol,则(-0.4mol)/(-2)=(-3.2mol)/(-16)=(2mol)/(10)=(0.4mol)/(2)=0.2mol.  相似文献   

8.
正1原实验存在的不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将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燃烧,再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燃烧的钠上面。教学中笔者发现其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对钠加热时间长,则消耗钠的量多,与氯气反应的量就减少;对钠加热的时间短,则可能观察不到钠与氯气反应的现象;对钠加热时会生成氧化钠,将钠与氯气隔开,反应可能无法继续进行;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集气瓶倒扣时,容易造成氯气泄露而污染空气,危害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中学化学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教学中 ,存在酸的选择 ,反应速率的快慢 ,硫酸铜的作用 ,反应产物变黑等模糊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进行了专门研究 ,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和假设。1 用什么酸以及什么浓度的酸制H2 好 ?实验室常用 3mol·L- 的硫酸 ( 2 0℃时密度为1、178g·cm- 3,质量分数为 2 5% )或 1:2盐酸与锌反应来制取H2 。用硫酸制氢气比用盐酸好 ,因为硫酸没有挥发性。盐酸是挥发性酸 ,用盐酸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2 纯锌与稀硫酸反应很慢 ,几乎不反应。为什么 ?根据标准电极电势 ,锌很容易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相似文献   

10.
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实验应当是一种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废弃物的实验技术和教学手段。为了使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绿色化学知识进行实验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地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笔者此前曾经对初中阶段的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及其产物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1] ,现再将两个涉及高中的化学实验进行探讨 ,与同行们共勉。1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及MnO2 的回收这是一个典型的无机制备实验。该实验中 ,以浓盐酸和MnO2 为原料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MnO2 +4HCl =MnCl2 +2H2 O+Cl2 ↑  氯气是所需要的产…  相似文献   

11.
0.10“气”在普通话中是一个实语素.例如:a房间里弥漫着一片诱人的香气.b王处长这人没有半点官气.这个“气”在云南话中也有.此外,在云南话里边还有一个在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气”.在本文以下的叙述中,我们把在云南话中与在普通话中都有的那个“气”称为“气_1”,而把云南话所独有的那个“气”称为“气_2”.本文首先说明“气_2”是一个意义极为空灵的虚语素(即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的语素),然后再对“气_2”作进一步分析.1.10 考察下列句子: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做“卤素性质”这一无机实验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分别选用HCL和H_2SO_4做酸性环境,KGLO_3和KL的反应结果不同.(教材中并无明确指出用何种酸为介质)按常规示明,这一反应的结果应得到:黑色的碘析出,同时放出黄绿色的气体—氯气.在实验时,有的同学得到了这一结果;有的则只看到黄绿色的气体放出;有的同学看到的只是黑色物析出;有个别学生则什么现象也看不到.针对这一情况,我选用了6N的HCL溶液和不同浓度的H_2SO_4溶液做介质.做了如下实验:(见实验报告)从实验事实可以看到:用稀H_2SO_4溶液做环境,由于平衡比例关系,得不到氯气,得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另一角度验证了文献[2]、 [4]中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同时指出文献[2]中还原剂使用存在的条件,并用Fe—H_2O(H_2S)体系的部分(?)—pH图进行了证明。而对文献[1]中还原剂使用的正确性,给予了理论上的验证。还对“亨利定律”的可行性,进行了诠述。  相似文献   

14.
1 nr -。。__.。__/1_。、。_ 定义:al,a。,…,an,为n个正数,称M。-【二*aZ ) 为al,a。,…,an的r次幂 i。1平均。 性质 1,huM。。J“1“2’“”“2,零次幂平均就是几何平均。 r 0’ rlnai、l__ 。。、t”“‘“”’tiffs;. Mbfl飞’a。e=互十…一二二一一一十o(r“) 二aZ 的 … aZ=n r(ha;·a。…。。) 。(r‘) n ]-- r r — —. a.=1 -Ina’··吧n o(r“) n-- ’ n i=1 ]_厂r。”。、 filM。tellll 1 一ill81··二81 O(t“)I ——~r 叉n“——””j ],r-’ =、Ilna’…an Otr“)I r 飞 *-“”厂 、’=nilsl…an lttlVI。fi_lie…  相似文献   

15.
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增减性与角度的变化范围有关,这一知识点初三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表象储存,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因此,他们难以弄清;(A)当0°≤α_1<α_2≤90°时,有sinα_2>sinα_1;而当90°≤β_1<β_2≤180°时,却是sinβ_2相似文献   

16.
字母游戏     
丁洁艳 《阅读》2006,(9):46-46
将全是元音字母的几组气球勾出来Aa Vv Oo Ff Cc Ll Yy Xx Pp按字母表的顺序给下列字母标上序号比较每组字母是否含有相同的音素1.BC2.AD3.FJ4.5.UQ6.OG7.IY8.根据发音,将26个字母分组★答案本期找难度系数:☆哎呀,还有落单啦!本期“边玩边学”答案: 1. 2 4 7 8 2. 1 8 5 3 2 4 10 9 6 7 3. 4. A(J K) E (B C D G P T V Z) U (W Q) I(Y) [e] ( F H L M N S X ) O 和 R 落单了。字母游戏@丁洁艳…  相似文献   

17.
人体小腿肌腱生物材料力学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人体小腿肌腱损伤后的防治、修复、人工材料替换等需要大量的生物材料力学特征方面的实验数据作为其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德国产Zwick万能材料实验机,对小腿9种72条成人新鲜小腿肌腱进行“一维拉伸破坏试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当应变为0-5%范围时,形变随拉伸应力改变较小,属于曲线的“坡脚区”;当应变为8%-16%范围时,应力随应变增大而增大,属于曲线的“直线区”;当应变达到20%左右时,拉伸应力则随应变增大而减小。(2)小腿肌腱之间极限应变没有显著性差异;跟腱极限应力明显小于趾长伸肌腱、趾长屈肌腱、拇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P<0.05)。(3)部分小腿肌腱之间拉伸刚度与弹性模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小腿肌腱与前臂肌腱均是以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为主构成,故其“应力—应变曲线”也呈现基本相同的特征。(2)从小腿各肌腱极限应变指标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可以推断小腿肌腱抵抗最大负荷的能力基本相同;跟腱由于其截面积大,应力呈现分散现象,故极限应力最小。(3)跟腱的拉伸刚度较大,从生物材料上保证其能够承受踝关节完成高频率、大强度、较大运动幅度的背屈运动。(4)肌腹强大的肌腱主要通过肌肉收缩力使其产生弹性变形,而肌腹较小的肌腱主要通过自身弹性变形满足承担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常常出现不同类型的物质鉴别题 ,许多学生不能把握解题的方法技巧 ,答起这类题来普遍感到棘手。那么如何快速准确解答呢 ?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一、任加试剂的鉴别题这类题目不限制所加试剂的种类 ,一般可有多种答案 ,但应注意设计的解题步骤应符合最优原则 ,解题方法一般用图示法比较简单。[例 ]限用化学方法把AlCl3、盐酸、Fe2 (SO4 ) 3、MgCl2 、Na2 SO4 、(NH4 ) 2 SO4 六种溶液区分开。解题思路 :此类题虽无固定的解题方案 ,但必须遵循先共后分之原则 ,即先把它们用一种试剂分为两组或多…  相似文献   

19.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是目前化学学科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其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有关甲川九羰基三钴[-CC_03(CO)_9]类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及应用已有报道,本文探讨了标题化合物与几种芳烃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的活性,并初步讨论了芳烃结构对该反应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化学1(2009年版)第40页,设计了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笔者认为该实验存在几点弊端:1用铁棒作电极,电阻大,表面积太小,不利于氢气的产生;2耗时较长;3没有检验氯气的存在;4尾气处理不当。故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改进一:[实验用品]学生电源、导线、2B铅笔芯2支、塑料瓶、塑料垫、酒精灯、胶水、橡皮塞、2支小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