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学史的叙述方式通常按照流派来纳入到文学史的整体叙述和阐释框架中,师陀的文学史定位一直引发研究者的争议和关注,左翼评论家与京派评论家都拒绝将其纳为本流派作家。通过对师陀在文学创作中的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师陀的作品具有主动疏离文坛文学流派地倾向,并细读师陀乡土小说主题等相似的文学作品,发现师陀的文学作品具有与他人完全不一样地艺术特色和内在意蕴,具有“奇特的风格”,从而呈现其文学史定位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新感觉派,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严格来说,较之五四时期小说与都市的匆匆际会、京派作家描写皇城旧都世态风情但更多流露对城市陌生与乡村的眷恋和左翼作家表现社会性质压倒对都市的反映,只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析感觉派,才称得上名符其实的都会小说家。  相似文献   

3.
众人所周知,张天翼是“左翼”作家群体的后起之秀,沈从文是“京派”文入团体的中流砥柱.从30年代到40年代初期,张天翼集中创作出一系列讽刺小说,拓宽了战时文学的维度.几乎同时,沈从文以都市为背景的作品也具有讽刺意味.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偏于分析沈从文或张天翼讽刺作品的特点,而从未将二人讽刺小说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有鉴于此,论文试从创作动机、人物塑造和讽刺技巧三方面对张天翼与沈从文的讽刺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在大时代背景下,二人作品中所蕴含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中贯穿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对都市意识的现代书写,都市小说中物与商品的理念、现代都市情绪与体验、现代都市情爱关系是都市小说现代化的表征,彰显了新生代都市小说的特质,体现了作家的思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十年代反映都市生活的现代派小说即新感觉小说进行综合分析,阐释现代派小说特有的都市情结。进而分析了三十年代不同于左翼,京派都市小说的现代派小说固有的独特都市性。  相似文献   

6.
在40年代的国统区,存在过一个小说流派——后期浪漫派,其代表作家是徐(讠见)与无名氏。鉴于其性质的众说纷坛,因此通过对其创作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创作精神的辨析,确定其浪漫主义的流派性质。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以来(1992—2022),研究者利用和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挖掘列国志系列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加大对列国志系列小说系统性,持续性,整体性的研究,出现了一批颇具成就的系列性研究成果。文章从列国志小说的演变轨迹、版本考述、人物形象、思想内蕴、艺术得失、比较研究、叙事评点等几方面对其成就做了回顾;同时,列国志系列小说研究还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20世纪40年代左翼文艺界眼中的“都市文学”为对象,讨论左翼文艺与城市通俗小说之间牵涉到的复杂情况。此时,所谓的“都市文学”与以农村为中心的解放区通俗小说相比,显然具有不同性质。论文主要通过堪称“小市民小说”的《虾球传》,探讨在40年代后期“一体化”的文学实践过程中,左翼文艺对“都市文学”的态度和他们所设想的“都市文学”的理想以及评价尺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左翼小说构成了 2 0世纪 3 0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它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很有价值的。左翼小说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主义关照。这种人文关怀在 2 0世纪 3 0年代左翼创作中往往外化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 ,把山水化为作家的关怀和思考的代言人。在体材上则更容易选择速写体和讽刺 ,在左翼小说的创作中这两种手法的广泛应用正体现了左翼作家深刻的哲理思考 ,隐含着左翼作家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艾兹拉·庞德是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旗手与领袖,他对美国以至世界诗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处于建构时期的中国现代都市诗当然不可避免地有着庞德影响的痕迹.庞德所重视的现代都市一瞬间的"震惊"体验,在中国现代都市诗中体现为不同的表现形态:这既有面对都市的雄奇与伟力的毫不掩饰的惊奇与赞美,也有初到都市产生的不适与迷惘,还有长处于都市的落寞与漂泊.庞德对20世纪中国现代都市诗创作主体"现代"诗派与左翼诗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庞德对"现代"诗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复杂多义与表现情感多义的手法上.中国左翼诗人则主要在对劳动者的歌颂与礼赞和对都市罪恶的批判等主题表现上接受了庞德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