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学文言文,教师既应解"言",也应解"文",在提升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同时,落实传承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任务。围绕"言文并重"理念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方法展开探究,以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好文言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重新厘清"言"与"文"的概念,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恰当地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言"是文言文的根基,"文"是文言文的灵魂,应改变目前"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教学中,无论是因言释文,还是因文悟言,都是要做到"言""文"和谐统一,以提高文言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教师执教文言文方式传统,以致文言文教学路上困难越积越多。如何教好文言文,对于语文教学领域来说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将有不一样的天地。本文主要探讨这两者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已经有相当悠久的教学传统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需要适应新的课程结构,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达成新的课程目标,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文"指的是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学、文化,"言"指的是文字、词语、语法等。其中,言是基础,文是提升。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应用文言结合的教学策略,让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处理好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呢?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文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如果离开了语言载体,精神的一切也随之消失。所以,教文言文,要理直气壮地抓"言",以之为基础。但是,只抓"言",品味不到文章的韵味,学生就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学起来被动,因此,教文言文要兼顾"文"。一、以"言"为重,疏通字词入选教材的文言文,皆是经典,历经岁月淘洗,浓缩先人精华,表现先哲的智慧和优秀文化传统,是学生取之不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三种误区:重"言"轻"文";重"文"轻"言";"文""言"并重,但关系僵化。笔者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长远发展,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文促言,以言悟文",由"文"到"言"再到"文",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效。近期,笔者有幸聆听了几节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市级公开课,其中课题为"《记承天寺夜游》的同题异构课"观摩了三节,授课者皆为市区级骨干教师,授课对象为八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什么呢?顾名思义,一个是“言”,一个就是“文”.文言文教学能不能体现出它应该有的内涵?体现它本身的教学规律?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文”和“言”怎样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9.
<正>我有幸拜读了沈庆波老师《例谈文言文教学中"言""文"关系的处理》(见《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08期)一文,受益颇深。沈先生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积累语言,学会阅读并能赏析文言文,认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综合依据文本的价值、文本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水平以及编者意图,灵活而科学地处理‘文’‘言’的关系。"沈老师依据"四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之痛似乎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顽症。是重"文"还是重"言",因人因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将有怎样的突破?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又如何发挥文言学习的积极作用?带着种种问题,2006年金秋时节,第八届苏浙沪皖"新语文圆桌论坛"就"追求文与言的和谐"这一主题,在安徽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展开研讨,共同为文言文教学之路寻找出口,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音律工整,言简意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饱含人文底蕴,深具教育价值,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实际课堂中,文言文教学并不乐观,"文""言"矛盾突出。"文""言"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二者合则利分则伤。本文即分别从读——入"言"、抓关键词——入"文"、联系生活——悟"文"三个角度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合一的实现途径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种:一种是有"言"没有"文",大讲语法知识,一味地分析词法与句法,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代汉语教学;第二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文"没有"言",大搞文学分析,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典文学教学,无视文言教学的独特性,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教,淡化甚至"省略"掉了文言实词、虚词的学习积累,忽略了句法语法的训练,抹杀了文言文学习中疏通词  相似文献   

13.
"文"、"言"并重的观念在文言文教学中已得到普遍的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却并非件易事。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尝试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文"与"言"的有效融合。一、"言"的讲解,需新旧整合,古今贯通。二、于"炼字炼句处",发现"文""言"结合点。三、补充资料,还原原文,化解难点。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就是"冰山体"教学,文言文教学唯有"文""言"兼顾相得,教师心中要有"文",并简而丰地引导学生解读文言文,把"该教的"教给学生,才是完整、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言"与"文"之间的关系,实现文言文的"文""言"合一。结合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Ⅰ卷,从炼字炼句、以言带文、文言合一等角度探讨原生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标要求文言文教学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培养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如何处理"文"与"言"的关系,也是文言文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探索:试图在课堂教学中本着"以言学文,因文解言"的教学理念,使二者能够统一兼顾起来,以此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一、"文""言"兼顾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之痛似乎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顽症。是重“文”还是重“言”,因人因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将有怎样的突破?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又如何发挥文言学习的积极作用?带着种种问题,2006年金秋时节,第八届苏浙沪皖“新语文圆桌论坛”就“追求文与言的和谐”这一主题,在安徽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展开研讨,共同为文言文教学之路寻找出口,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正>文言文教学中,究竟是侧重于"文"还是侧重于"言",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注重"文",考试中我们难免吃亏,而把重点放在"言"上,又会在琐碎的字句学习中失去文言文的阅读美感,造成学生的学习倦怠。其实,考试模式使之然也。在考试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没有意  相似文献   

19.
杨宏丽 《山东教育》2012,(11):22-23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解决文言文词句讲解耗时过长的问题?如何恰当处理"文"与"言"的问题?如何能让学生既扎实地掌握文言实虚词,又能在文意的理解和文理结构上有所参悟?基于此,笔者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处理好"守正"与"出新"的关系。22  相似文献   

20.
<正>文言文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文"与"言"的教学。"文"指文章、文学、文化,即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言"指词句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即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理解掌握。目前,大多同仁在文言文教学中重"文"轻"言",或"文""言"并举。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语言环境及学生对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