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读偶记     
或许可以说,一切诗文,都是在述说人生,诠释人生,咏叹人生,只不过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明显,有的隐蔽而已.即使学术著作,比如钱钟书的《谈艺录》、《管锥编》及《宋诗选注》,细品顺,也能从中品咂出丝丝人生意味.钱钟书有句名言:“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从中就不难看出作为学者的钱钟书对寂寞人生的深长感慨.  相似文献   

2.
本文辑录50余年来元曲作品选注本书目,酌情收入少量有关重要的通代选本,旨在展示新中国时期本领域的编纂出版成就,并为读者查访使用提供索引。一、元杂剧《元人杂剧》,邵曾祺选注,上海春明出版社1955年出版,列入《中国文学名著丛选》。《元人杂剧选》,顾学颉选注,作家出版社1956年出版。《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以后又多次重印,每次都有所修订。最新版是1998年版。《元杂剧选注》,王季思等选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出版,列入《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丛书。《元代包公戏曲选…  相似文献   

3.
王文静 《大观周刊》2012,(45):48-48,57
《宋诗选注》作为钱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体现,是一部极其出色的宋诗选本。此书在“选”、“注”和“评”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但“评”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对诗人风格的透视而且囊括众多历史事件和文学现象,本文重点地分析其诗人短评的特色之处,这对于我们把握宋代诗歌,促进今天的诗歌创作,构建新的诗歌理论体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86年下半年,我在四川大学进修现代文学,听课之余准备写一篇《论钱钟书小说的幽默风格》的文章。当时我把钱先生的《围城》、《人·兽·鬼》都读熟了,把香港版的钱先生《写在人生边上》从川大文学所资料室借出全本复印了,在川大台港阅览室也借阅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把书中写钱钟书的专章全文复印了,在成都买到了《管锥编》、《宋诗选注》、《七缀集》等,也下决心一篇一篇啃着,又查阅了一些有关钱先生作品的论文,当时跃跃欲试,想写一篇论钱文章的信心越来越大了。  相似文献   

5.
我先后买了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金性尧注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和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有人问:买一种就可以了,何必都买?答复很简单:因为这四种书各有特色,并不全同。 (一)《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很多,以陈婉俊的补注本较为简明。清蘅塘退士孙洙有感于历代人民热爱唐诗,将其中脍炙人口之作编成  相似文献   

6.
雅人俗物     
《听箫楼五记》,顾农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学术权威撰写普及读物乃寻常事情,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游国恩的《楚辞》,都是薄薄的一本,他们很热心普及文学常识。学术含量很高的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其实也是面向普通读者的,还有余冠英的《诗经选》、周振甫的《诗词例话》、刘大杰的《红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遍于海内外的“钱钟书热”中,钱钟书先生作为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的写作者,早已名扬四海;作为博大精深的学术专著《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和《七缀集》等的撰著者,他也久已誉满学界。不但硕学通人对他倾心折服,即便一般读者,也如醉似痴地千方百计搜求他的著作。更有中外钱钟书研究家,不顾他本人自甘淡泊宁静的坚决反对,以他的生平和撰著历程为研究课题,连篇累牍地推波助澜,形成一枝独秀处处走红的“钱学”。钱钟书多年知交、著名学者黄裳在谈到“钱钟书研究”时说:“我觉得把他的著作分做两类来研  相似文献   

8.
四元七角五分人民币,购得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傅山诗文选注》一本。陈迩冬先生于序中盛赞此书之注释“颇具特色”。灯下闲翻,果如其言。兴之所至,特摭妙注数条,戏成绝句二首  相似文献   

9.
董益(养性)的杜诗选注本屡为各书目著录,国内却一直未发现原本。日本内阁文库《图书第二部汉籍目录》亦著录此书,且实有是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现藏有此本复印件,是由曾师从萧涤非先生的美国留学生车疏善从日本复印而得,殊为珍贵。是书七卷本,高儒《百川书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皆作四卷,方树梅《明清汉人著作书目》书名作《李杜诗选》,未著卷数,晁瑮《宝文堂书目》则仅录为:“杜诗,董养性注”,亦未标卷数,皆与此本异。只有《天一阁书目》著录较详,且与此本同,七卷本,临川董益辑,所引序亦完全相同。周采泉《杜集书录》卷六“杜诗选七卷”(元董养性选注)条下编者按云:“疑元明刻本,不止一种。”“至方树梅作《李杜诗选》,或为另一书,或者‘李’氏为衍文”,推测皆可信。然同卷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教育诗选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陈汉才编著)一书收集了许多中国古代教育诗,注解非常详细。作者博览群书,搜集资料,论证典故,给读者以阅读古教育诗的钥匙。选注基本是成功的,但有些注释,似乎还值得商榷: 一、《三省》一诗(见该书107页)末句  相似文献   

11.
港台之页     
杨绛著《记钱钟书与〈围城〉》脱稿后,可谓一纸风行。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列为《骆驼丛书》之一出版,而后香港的《读者良友》杂志、《大公报》以及台湾报纸先后连载,很受读者欢迎,影响颇大。最近,香港三联征得原出版者同意,在港重排出版。杨绛对钱钟书其人其作无疑最为熟悉。她在前言中称“我既不称赞,也不批评,只据事记实;钟书读后也承认没有失真。”该书分《钱钟书写〈围城〉》和《写〈围城〉的钱钟书》两辑,以鲜为人知、首次披露的资料,介绍了《围城》一书的人和事,是有关《围城》的最具参考性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2.
《石仓十二代诗选》是明末著名的学者、诗人、藏书家曹学佺所编纂的一部历代诗选,所选之诗根据时间的先后共分为《古诗选》、《唐诗选》、《宋诗选》、《元诗选》、《明诗选》五大部分,《古诗选》又包括了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再加之后面的四个朝代,故称为"十二代诗选",亦名《石仓历代诗选》。是书是曹学佺一生所编辑的最大一部书籍,也是我国诗歌  相似文献   

13.
《梁昭明太子文集》乃宋人据它书辑出萧统诗文的重编本,重编在南宋初年,且并未参据《玉台新咏》。刘世珩影刻之宋淳熙本仅载刘孝绰集序,但据所载萧统诗文作于普通三年前后者均有,断定不属于刘孝绰编本系统,也再次佐证出于宋人重编。现存刘世珩影刻及盛宣怀重刻之两部宋淳熙本,存在文字、卷首序篇目等差异,前者属淳熙早期印本,后者则属后印本。明本萧统集均源出周满本,宝训堂本乃据周满本重刻,而《萧梁文苑》本、张燮本又增益其它篇目。其中《萧梁文苑》本存在篇目误收的情况,相较而言不及张燮本严谨。清康熙刻释行景注本《六律六吕文启》颇具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石仓十二代诗选》是明末著名的学者、诗人、藏书家曹学控所编纂的一部历代诗选,所选之诗根据时间的先后共分为《古诗选》、《唐诗选》、《宋诗选》、《元诗选》、《明诗选》五大部分,姑诗选》又包括了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再加之后面的四个朝代,故称为“十二代诗选”,亦名《石仓历代诗选》①。是书是曹学任一生所编撰的最大一部书籍,也是我国诗歌编纂史上规模宏大的一部诗歌总集。但是,由于成于乱世,又加之编纂过程中的种种原因,《石仓十二代诗选》至今已散佚不全,而后人对此的著录各执一词,颇有出人,以至…  相似文献   

15.
《唐百家诗选》刍议——兼论王安石早期唐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是古代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诗选旨趣与诸家迥异,历代评家各有轩轾。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诗坛走向来看,它应是诗文革新与科考取士的产物,同时也揭橥着荆公熙宁前夕经世致用的诗学观。虽然后世贬褒不一,但《唐百家诗选》影响极为深远,宋元时期已有了多家评注本,而其诗选范式则为《三体唐诗》、《唐诗鼓吹》等选本所继承。  相似文献   

16.
韦昭《国语解》是研究《国语》最重要的著作。但该书的撰著年代及音注问题仍含混不清。从韦注所涉孙吴的地名入手,可考证出韦昭作注的时间在赤乌五年(242)至宝鼎元年(266)间。天圣明道本《国语解》卷一《周语上》的反切直音皆非韦昭注,而是羼入的唐人旧音。比勘宋本《文章正宗》中的《国语》选篇,可推定明道本的注音并非清人影抄时羼入,或是宋本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后村先生大全诗集》和《四家四六》两部宋刻典籍中,保存了刘克庄本集《后村居士集》、《后村先生大全集》未收录的诗文,并且《全宋诗》、《全宋文》以及新近点校出版的《后村先生大全集》亦未加以辑佚。我们据此两部宋刻本,可再辑出诗歌12首,文章3篇,这对全面把握刘克庄诗文创作,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嘉庆著名学者沈钦韩学问淹博,识见深广,所作大著《王荆公诗文沈氏注》,广引群书,旁采众说,是研读王安石诗文的极佳注本。然而其中也间或评说不当,偶有疏误。后学之人于此自当不需为其避讳,而应正本清源,以作补苴之说。其疏误之一,是在注释王诗《和王微之登高斋》时,说李壁注王微之为王皙为错,应该是王贽(《王荆公诗文沈氏注》,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7年9月,页24)。对沈钦韩的这一个疏误,近年已有李之亮先生加以精彩辨说:此王微之实是王  相似文献   

19.
我先后买回三本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选:《七七年——七八年九月短篇小说选》、《神圣的使命》、《醒来吧,弟弟》,心中很高兴,到家一看,大失所望——原来书名有异、所收作品大致相同,仅仅是换了一个书名和封面。最令人不满的是:几本书完全重复倒也罢了,偏偏其中仅有一篇或两篇是新的,谁要想把这些小说收全就得把几本同时买下。买吧,浪费很大,不买吧,又看不全,很使读者为难。  相似文献   

20.
《谈艺录》是钱钟书先生的重要著作,先后有开明书店版、中华书局版、三联书店版。开明书店版《谈艺录》首次于1948年6月出版,并于次年再次印行。直至1984年9月,中华书局版《谈艺录(补订本)》出版。它由上、下编组成。上编对开明书店版作了若干润色,下编为钱钟书先生《补订》、《补遗》的内容。这是三联书店版《谈艺录》印发前最为通行的版本。2001年1月、2007年12月,三联书店先后两次出版《谈艺录》,并于2008年6月,第三次印刷第二版《谈艺录》,笔者称为最新版《谈艺录》。三联书店初版《谈艺录》,分上、下两册,其重要亮点是把中华书局版《谈艺录》中的《补订》、《补遗》、《增订》内容分别纳入原文,使读者读之成为一气。因此,在版本学上,无疑是对中华书局版的重大超越。三联书店第二版《谈艺录》,把两册本合而为一。照理说,其最新版《谈艺录》是为精益求精,逼近完美。然而,就以版本比较,笔者发现该版本并非如是,得失互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