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0个玉米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国家区域试验中10个玉米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长﹥株高﹥穗粗﹥行粒数﹥穗位高﹥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秃尖﹥粒行数﹥出籽率。因此,在选育普通玉米品种时,应选择穗长较长、株高适中、行粒数多、穗位较高、叶片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百玉9337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设五个种植密度,对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进行研究.统计分析表明,百玉9337在不同密度下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而穗行数的变异系数最小.方差分析表明,穗长、秃尖长和穗粗在各密度间的差异显著,穗行数和行粒数在各密度间的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种植密度在4 000株/667 m~2下的穗长与5 000、6 000株/667 m~2的穗长有显著差异,在4 500株/667 m~2下的穗长与5 000株/667 m~2的穗长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穗长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6 000株/667 m~2下的秃尖长与其它密度下的秃尖长均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秃尖长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 000株/667 m~2下的穗粗与4 500、5 000、6 000株/667 m~2的穗粗有显著差异,在5 500株/667 m~2下的穗粗与4 500、6 000株/667 m~2的穗粗有显著差异,在4 500株/667 m~2下的穗粗与5 000、6 000株/667 m~2的穗粗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穗粗均无显著差异;5个种植密度下的穗行数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500株/667 m~2下的行粒数与6 000株/667 m~2的行粒数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行粒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密植对百玉393的单株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设计6个密植条件,以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株产量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百玉393的单株产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5 500株/667 m~2条件下的单株产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玉393在不同密植条件下的单株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穗长、行粒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穗长和行粒数在各密度间的差异均显著,秃尖长、穗粗和穗行数在各密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种植密度在4000、4500株/667m~2的穗长与其它密植条件下的穗长有显著差异,5000、5500株/667 m~2的穗长与6000、6500株/667m~2的穗长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穗长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000、4500株/667m~2下的穗粗与6500株/667m~2的穗粗有显著差异,其它密植条件下的穗粗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000株/667 m~2的行粒数与5 500、6 000、6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有显著差异,4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与6 000、6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行粒数均无显著差异;各密植条件下的秃尖长和穗行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 旱直播栽培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长、穗实粒数及分枝数下降;在播种量较低的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可提高有效穗数和穗长度,但在高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对增加有效穗数及穗长度效果不明显;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穗粒数、粒重及着粒密度影响效果不明显;各个处理中,以A2B2处理产量最高,A2B3处理的产量次之,即播种量在40~60kg/hm2范围内,氮肥用量(纯氮)在270kg/hm2左右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7个恒温(20℃、23℃、26℃、29℃、32℃、35℃和38℃)条件下饲养家蝇,研究温度对家蝇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能显著地影响家蝇的产卵量和孵化率,在20℃、23℃、26℃、29℃、32℃、35℃和38℃下,雌成虫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44.71粒、285.04粒、293.55粒、244.07粒、217.40粒、171.69粒和52.96粒,其中26℃时产卵量最高,产卵期最长,低温和高温均能抑制家蝇产卵,38℃时的产卵量最低;在上述7个温度下家蝇卵的孵化率分别为88.70%、92.10%、94.04%、95.33%、87.47%、46.59%和14.89%,其中29℃时的孵化率最高,低温和高温下家蝇的孵化率则明显降低,38℃时的孵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2018年6~10月在秦岭北麓东部灌区的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南关村试验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主推早熟、中熟和晚熟夏玉米品种陕单636、郑单958和陕单8806进行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的适宜密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夏玉米品种的产量、千粒重、行粒数、株高、穗位高和双穗率有显著影响,但对穗行数、生育期影响不显著.密度从45 000株/hm~2到75 000株/hm~2,产量增加,但当密度达到90 000株/hm~2时早熟玉米增产,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均减产.千粒重、行粒数、株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穗位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双穗率显著降低.因此,在秦岭北麓东部灌区,早熟夏玉米品种适宜密植,密度可超过75 000株/hm~2,中熟和晚熟夏玉米品种密度不宜超过75 000株/hm~2,中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更适宜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经过28个玉米杂交组合10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得出,除选择中等株高与穗位高两生育性状外,对穗部性状的选择,以穗长、穗重、行粒数、百数重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近年来河南省大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大麦生产和高产育种提供借鉴,以13个啤酒大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1 6),其次是穗粒数(r=0.254 1),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r=-0.094 8);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有效穗与产量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982 1.增加有效穗数,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大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解磷生物有机肥、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玉米缓控释专用肥对皖北夏玉米隆平206和秦龙14产量的影响,探讨了解磷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解磷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夏玉米隆平206和秦龙14的产量,供试肥料处理玉米产量大小顺序为解磷生物有机肥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玉米专用缓控释肥,解磷生物有机肥通过增加玉米穗数和穗粒数,改善玉米产量构成,提高玉米产量。皖北夏玉米肥料施用解磷生物有机肥和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积累、生理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夏玉米授粉15 d之前千粒质量增长缓慢,授粉25 d之后籽粒灌浆积累逐渐加快,授粉30 d籽粒灌浆积累速度最快,随后逐渐降低.拔节前单株干物质的累积比较缓慢,低于对照T4(传统耕翻),拔节后进入生殖生长始单株干物质累积明显加快并且高于对照,质量增加比与单株干物质的累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苗期株高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拔节始株高渐渐追上并超过对照.产量性状中穗粒数、千粒质量的提高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原因,T1(立茬免耕)、T2(立茬秸秆覆盖免耕)、T3(灭茬秸秆覆盖免耕)产量比对照T4分别增产10.55%、12.24%、7.48%.苗期铁茬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减少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效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但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发展对土壤的抑蒸作用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粳稻产量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和各类品种的特征特性,增强品种改良的预见性,提高育种效率,运用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方法,对2012年河南省沿黄粳稻联合区试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灌浆期、穗长、每穗总粒、千粒质量和株高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尤以灌浆期、每穗总粒和千粒质量最为密切.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最终效应为:灌浆期每穗总粒千粒质量有效穗穗长,有效穗对产量最终效应为负.适当延长生育期、增加株高,能提高穗粒数,促进增产,但有效穗过多对增产不利.14个参试品种被划分为5类:第I类包括新丰10-2093、五粳519、郑稻09-10、宛粳096,属亚高产类;第II类有获稻008、信粳64,属中高产类;第III类含新稻29、长粳稻6号,属高产类;第IV类包括新丰2号、郑稻10-1、鱼选10-1、连09-40、杜粳166,属中产类;第V类仅有新卫稻1093,属中低产类.在育种实践中,应优先选择穗总粒数多的单株,注重较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的选择,同时兼顾生育期、株高和有效穗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0、2 500、5 000和7 500 kg/hm~2时对夏玉米创玉198形态指标、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创玉198株高、茎粗、总根长、根体积、根干质量、单株地上部分干质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后创玉198最高产量达8 950.7 kg/hm~2,比对照增产16.49%,具体表现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收获指数的提高.说明生物炭施用有利于夏玉米的根系生长、地上干物质积累、叶片持绿时间和籽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粳稻新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常规粳稻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为粳稻育种实践中选择相关性状提供信息.采用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对2011年河南省粳稻新品种区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最终效应(绝对值)为: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公顷穗数,穗总粒数、穗长均为正效应,千粒重、公顷穗数均为负效应,公顷穗数通过穗长、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较强.穗数每增加1万穗/hm2,增产31.03 kg/hm2;穗长每增加1 cm/穗,增产203.17 kg/hm2;穗总粒数每增加1粒/穗,增产20.46 kg/hm2;而千粒重每增(减)1g,产量减(增)71.55 kg/hm2.模拟得出稻谷产量8 265~10 125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316.48~323.15万穗/hm2,穗长17.63~18.89 cm,穗总粒数119.21~147.07粒/穗,千粒重22.35~24.82 g.在高产育种实践中应以增穗总粒数和穗长、适控总穗数、保千粒重为主攻方向,各产量因素优化协调是实现粳稻高产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运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粳稻新丰6号在2014、2015两年黄淮流域粳稻区试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产量结构特征及高产栽培措施,为明确成产的关键因素并充分挖掘其高产潜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丰6号的产量与结实率、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呈较强正相关,但与穗总粒数呈微弱负相关;回归分析得出各产量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结实率(0.598 0)千粒质量(0.545 0)有效穗(0.528 2)穗总粒数(0.405 7)穗长(0.1148);最终效应为:千粒质量(0.5244)结实率(0.5181)有效穗(0.3107)穗总粒数(-0.1964)穗长(0.101 0).该品种的理想产量结构为:穗长16.835 cm,有效穗315.714万/hm2,穗总粒数152.524粒,结实率81.571%,千粒质量26.191 g,期望产量可达10 707.310 kg/hm2.在栽培实践中,应确保在有效穗达到320万/hm2的基础上,加强中后期水、肥、化控管理,促成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使它们在高水平上协调优化,实现该品种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玉米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穗重,株高,百粒重,行粒数4个性状与单株粒重具有较高的相关遗传力,通过它们对单株粒重进行相关选择,可靠性较大,穗重,穗行数,行粒数3个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较大,百粒重,株高居中,穗重,行粒数对单株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是间接选择的重要目标性状。在选择强度相同时,通过其它各性状间接选择的效率均比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效率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长度测定法研究了脱水温度和时间对桔梗花粉生活力的影响,以及花粉贮藏过程中其寿命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采用人工控制授粉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贮藏不同时间的桔梗花粉授粉结实能力的变化特征,为桔梗花粉保存、人工杂交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烘干温度、不同烘干时间处理后桔梗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有所降低,但40℃处理0.5-3h、45℃处理1-2h花粉萌发率下降较小,而50℃处理4h以上即可使桔梗花粉萌发能力完全丧失;花粉烘干脱水后不同处理间其耐藏性存在明显差异,30℃、35℃、50℃处理不同时间的桔梗花粉常温贮藏寿命不超过2d,而45℃处理1.5h花粉可贮藏5d以上。2)45℃烘干1.5h后花粉授粉结籽率显著高于CK1(阴置),与对照CK2(田间自然状态花粉)相比略有增加;干燥处理后随贮藏时间增加,其授粉结籽率均呈下降趋势,但45℃烘干1.5h处理的花粉结籽率下降速度最慢,其授粉结籽能力可保持5d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及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粗、穗行数、千粒重3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超过了80%,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单株产量、行粒数、穗长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受环境影响大,不利于早代选择;对亲本间的GCA效应和杂交组合间的SCA效应分析表明,自交系L103在降低株高、穗位高,提高结实性,增加穗行数、提高出籽率等性状上优于吉853,自交系L102-2在降低株高、穗位高,提高结实性,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提高产量和出籽率性状上优于4F1,是综合性状相对较好的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8.
对冀麦5418诱变3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为退化小穗数穗长株高小穗数;在加工性状中,变异系数为直链淀粉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沉降值硬度系数出粉率吸水率容重;在营养性状中,湿面筋含量干基蛋白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和加工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且各个性状之间存在许多显著差异.变异分析表明:M3代发生了广泛的变异,小穗数和吸水率等变异率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行质量-千粒质量、小穗数-株高、硬度指数-出粉率之间显著正相关;容重-直链淀粉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沉降值等之间存在17对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出粉率-湿面筋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容重等存在10对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累计贡献率≥85%的标准,有6个主成分入选,其累计贡献率为90.018%,已包含了大部分信息.  相似文献   

19.
探讨水稻农艺性状的成产效应,为实现水稻高产育种持续发展与优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2015—2016两年水稻区试的16个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最优回归、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统计参数所提供的信息,综合分析得出:在育种实践中,选取植株较高、分蘖力较强、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高、每穗实粒数多的性状,是实现高产育种目标的关键.在高产栽培上,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促早发、成壮蘖,提高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穗实粒数,夺取水稻高产.14个农艺性状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024%,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新稻89、福稻018、苑丰136分列前3位.基于8个主要农艺性状将16个参试品种聚为4个类群,第Ⅱ类(艺稻206、信粳1787、苑丰136)属高产类,并依据各类品种的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良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赤峰市是我国谷子产业发展核心区,目前主栽谷子品种较多。本研究对赤峰地区19个谷子主栽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平均值为,生育期112.53d,分蘖数1.72个,主茎长度143.10cm,主茎直径7.63mm,主茎节数11.46个,穗下节间长度31.13cm,旗叶长度36.82cm,旗叶宽度3.04cm,主穗长度21.24cm,主穗直径23.39mm,主穗重25.08g,主穗粒数6876.57粒,主穗粒重20.15g,出谷率78.36%,千粒重2.87g。方差分析表明,这些品种的分蘖数、旗叶宽度的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赤谷5号生育期最长,主茎节数、穗下节间长度、主穗重、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最小;赤谷8号生育期最短,主茎长度、主茎直径、主茎节数、出谷率最大;赤谷10号旗叶长度、主穗直径、主穗重、主穗粒重最大;赤谷4号主茎节数最多;赤谷K2主穗长度最长;豫谷18主穗粒数最多;红苗压破车千粒重最大。总体而言,赤峰地区对谷子品种生育期的选择较严格,且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大;19个主栽品种总体表现优良,个别品种的部分性状较好,是该区谷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种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