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一对矛盾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没有预设,课堂就会显现杂乱无序的盲动;没有生成,课堂只能是封闭僵死的操练。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和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作为教师,要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智慧与活力:优化环境,开放课堂;弹性预设,预留空间;适时调控,智慧把握这,精心地预设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性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育》2014,(1):16-16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凌锋教师回答: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成不仅不否定预设,而且更强调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预设前,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理清课标、减少过高预设;  相似文献   

4.
钟娜 《教育》2014,(30):69
众所周知,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备课时,教师就预设:教学环节和教学对象。尽管如此,课堂上还是在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而教师也在课堂中不停地调整预设环节与生成环节,使两者达到平衡,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互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比例大大提高,要想在动态的课堂中随时把握住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5.
陈东 《教育》2007,(18)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预设中必须有生成,生成又离不开预设。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陈惠萍 《海外英语》2013,(21):23-24
在英语教学中存在预设与生成这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体,预设之中有生成,生成之下有预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的预设为主,很少有师生间的随机生成,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从而服务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该文主要探讨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实现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有人说,没有预设的课,是没有效率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没有人性的课。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如何把握二者的度,是横亘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王芳丽 《文教资料》2013,(16):35-3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预设性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由此,许多教师认为生成性课堂不需要预设,而忽视、放弃预设,导致课堂生成的盲目、无效、教学质量低下。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与把握,越来越为教师所关注,是课堂教学应把握的难点。本文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二者关系的把握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作用.那么,强调生成是否意味着否定预设?生成与预设之间到底有没有矛盾呢?许多教师对此深感困惑,认为不好把握.预设和生成本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二者不可或缺.没有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这一观点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在课堂实践中如何把握全局,乃至"统帅全军",仍然困扰着一线的教师.当下对预设生成的纷争难分难解,预设似"小家碧玉",生成如"大家闺秀",看似有相形见绌之感,实际上预设与生成是互依互存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犹如打无准备之仗,仓促行事,往往要败下阵来;而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因此,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才能催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就成了我们绕不过 的话题。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好的数学课堂,二者 缺一不可。没有好的预设,不可能出现精彩的生成,即使偶尔 出现了好的生成性资源,由于教师的准备不充分,也会让好的 生成自然消失;相反,没有精彩的生成,- ?堂课下来又会觉得教 学的过程僵硬教条,显得索然无味,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12.
吴春燕 《考试周刊》2015,(2):107-108
精心的课堂预设会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不至于形散神也散。可是再精心的预设,也决定不了课堂的生成。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课堂教学讲究预设,更讲究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王爱华 《考试》2009,(3):74-75
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的重要保证,教师应从自身素养、学生学习方式及教材的内容三方面进行科学预设,成功的教学有赖于生成的合理,教师可通过调整、整合预设,应变生成使预设与生成实现和谐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正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成不仅不否定预设,而且更强调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预设前,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理清课标、减少过高预设;弄清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摸清学生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预设时,教师要做到将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顺序)、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和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有机结合。具体来说,教师应认真考虑以下问题:①学生是否已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与技  相似文献   

15.
颜鹏 《中小学电教》2012,(8):131-131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预设",利用其在课堂之中的"生成"功能,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对于一节成功课堂的标准如今就有了一条新的标准,就是对于"预设"和"生成"的良好把握,"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正>预设与生成是高效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高效课堂的核心。但细观目前身边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在落实"预设"和"生成"这一教育教学理念时,仍存在过分依赖预设而忽视生成或摒弃预设而刻意追求生成的行为,造成课堂中教与学的失衡。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是一个有预设、有生成的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对教师而言,如果将其教学工作任务进行高度的概括,我们就会抽取出两个最核心的要素——‘教什么'和‘怎么教',即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在新课程改革中,更需要把握"生成"和"预设"之间的平衡,在平衡中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数学定理是逻辑推理的重要依据。在定理教学时,教师的"预设"首先要考虑如何从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方案,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合理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一、甄别生成的价值课堂生成分为预设内的生成和预设外的生成。预设内的生成是教师预料之中的,而预设外的生成是出乎教师预料的。预设内的生成,教师胸有成竹,已有准备;预设外的生成,需要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学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粗糙的、散漫的,也是低效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呆板的、了无生气的、没有智慧的,也是无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对于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研究有助于教师课前做好弹性预设,课堂教学中善于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并能适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方案、对预设的教案进行动态修正,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存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一个对立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是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设适宜环境,重构教学预设,催化有效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