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重点集中在多元层次、多重融合与多措并举上。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现在国家、地方和学校3个层面。实施之所以提出多重融合,主要聚焦在实施场所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联合;实施组织要做到规定、选项结合;实施形式要做到学、练、赛综合;实施主体要做到管、教、督配合等。实施一体化还需要强化各级培训、辐射引领和平台建设等多种措施的集成效应。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供给主体视角和行为主体视角,对疫情期间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变化进行探析。结果表明:从供给视角来看,在政府层面,政府引领下青少年家庭体育成为疫情阻击的精神旗帜;在学校层面,线上教学的弊端显现出体育活动自主实践能力的缺失;在家庭层面,居家隔离锻炼进一步强化体育活动的代际影响;在社会层面,非医疗健康干预下青少年体育需求的供给场域单一。从行为主体视角来看,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念在新冠疫情下得到重塑,在后疫情时代的短期运动热潮中迎来发展机遇,青少年体育活动存在主观意识与客观参与之间的矛盾。为此提出相应建议:学校体育应增加健身知识和方法内容,促进体育课程由"练"到"学"的转化;提高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内生性需求和自组织能力,强化体育运动与科技信息的紧密结合;建立青少年体育服务供给的多元场域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关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政策,以及20世纪末以来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制度建设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未来改革创新的思路与框架.总体分析,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政策是以学生体质与健康为基点,从对体育课程性质、形式与内涵的规定,到以开放与规制、权利与义务理念为关键点,再到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政策范式的相对连续的一系列行政决定,呈现出因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变迁而发生重大变化的特征.就事业改革发展而言,则表现为由行政推动向制度推进的演变.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关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政策的调整与转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制度建设进入积极探索阶段,其中最典型的是制度的适应性调整和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构建.研究认为,体育是基于身体活动和运动能力的特定的学校教育活动与社会文化现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制度的创新关键是以强化创新主体为核心重构体育课程教学制度框架,以强化体育教育科研为“抓手”降低体育课程教学制度张力,以强化体育硬件建设为基础架设体育课程教学制度平台,以强化体育软件开发为路径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制度内涵.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我国学校体育缺乏以项目为基础的总体渐进式的课程衔接机制等问题,将不同学校阶段有机衔接,通过职能部门职能转变保障政策实施,最终形成完善的学校体育衔接制度。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和访谈等方法,依据制度建立保障体育实施、实施效果及时反馈和出现问题及时调整的逻辑。提出通过建立独立的体育职能部门进行程序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学校体育衔接不够的问题。职能部门需实施课程的监督与指导、体育资源整合、体育科技设备的使用和师生权益保障等内容,来完成学校体育衔接机制的构建。其核心的部分是完善以项目为基础的体育课程建设,各方的服务与监督指导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开展。课程建设中程序驱动注重课程细节,数据驱动注重分类和大数据。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9,(5):46-51
采用案例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学校体育政策文本作为分析工具对学校体育政策底层回应梗阻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民国前和新中国成立后到2000年前学校体育政策具有相似性,在学校体育政策的顶层设计方面都历经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非正式的意见指导跃升为法律层面的过程;2.学校体育政策的制定都出于现实问题的倒逼,具有被动的外生型植入的特点;3.学校体育政策施行的悖论及其困境源于"重文轻武"的文化惯习、体质健康的手段异化为目的以及在底层执行阶段都处于碎片化和虚化运行;4.学校体育政策顶层设计和底层有效执行的重构,首先,在观念上要对体育概念、体质教育、健康和学校体育进行认识论的再出发树立"大健康"观;其次,在政策方面,要兼顾强化学校体育政策法律的刚性保障和可操作性以及建构学校体育政策相关主体的文化认同;最后,在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政策更应该注重体育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6月9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专项重点课题《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持续与拓展研究》"从‘课课练'到‘天天练'智慧体育课堂"研讨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小学举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外活动研究室主任孙伟、《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燕玲、朝阳区教研中心小学教研员  相似文献   

7.
《体育师友》2021,(3):70-72
"学、练、赛、评"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价值内涵视角、课程模式视角、单元设计视角、教学实践视角等方面梳理有关"学、练、赛、评"的发展动态,对国内学者的诸多观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更好地认识"学、练、赛、评"一体化内涵和相互关系,推进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0,(6):37-39
<正>体育课程一体化确定了"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基本内涵,其中,形式联合,是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联合,学、练、赛形式多样,家、校、社联动等。([1])就课内外联合而言,提高大课间与体育课堂的关联性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环节。但如何做到联合,更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6-37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这里的健康目标不只是身体健康,还应该包含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如果说学与练是体现身体健康领域目标,那么,赛与评则更多地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次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联盟活动中,几位教师带来的展示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及《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3个文件。对其进行分析认为:提出的系列新举措,实现"三个转向",即从过程管理转向结果管理、从弹性政策转向刚性政策、从边界模糊转向边界清晰;体质数据抽查复核、体质健康研判和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等系列制度创新是3个文件的亮点。3个文件的系列新举措,强调齐抓共管、凝成协同效应,这对打破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困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政策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1.
从课程实施的视角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困境进行分析,认为国家课程改革模式研究不足;学校对体育课程关注不够;体育教师的文化阻滞与能力缺陷是导致教学变革迟滞的因素。提出加强课程研究者、决策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加强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类院校承担学术引领、支持、合作责任;营造支持性的学校合作文化,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是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文献计量、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和梳理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相关文献,旨在为我国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提供经验与范式,并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研究表明:当前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国外相关研究等6个方面。当前我国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方面还存在缺乏大量数据验证支撑、对于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不够系统、体育课程目标不够细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强化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证分析,加强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明确体育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完善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保障体育核心素养政策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13.
与"九五"相比,"十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校体育卫生领域立项课题数量有较大增长,内容涵盖了学校体育卫生的各个方面,呈现如下特点:体育课程研究成为热点;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出现综合趋势;卫生研究转向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预防和学生健康问题的解决;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研究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专业问题的研究趋向深入,但体育教学实践研究缺乏突破;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研究呈上升趋势;有关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研究越来越少.未来10年学校体育卫生科研应朝着时代性、创新性、学科性、开放性、前沿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归纳了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的演进历程与治理特征,提出了提升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治理能力的举措。研究认为,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理体系,治理特征体现在:联邦、州和地方教育部门上下联动的分权化治理,地方学校、社区和家庭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化治理,以体质健康促进为导向的法治化治理,国家体育教育标准的保障性治理,学校体育教育计划的引导性治理,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法案的靶向性治理,特殊体育教育制度的补偿性治理。研究提出,要健全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治理体系,完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体制制度,推动体育教育的协同化治理;打造以体教融合为导向的精准扶持制度,强化体育教育的补偿性治理;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强化制度,实施体育教育的靶向性治理;健全监督、评估、激励"一体化"制度体系,实现体育教育的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15.
吴键 《体育教学》2008,(8):144-144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的科学研究,引领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学发展方向,经教育部批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8月正式成立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按照相关规定,体育卫生艺术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同时承担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普遍不足的严峻现实,严重威胁和阻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本文试图从理论的层面上探讨解决之道,以此为农村学校开发具有“农本”特色的简约的课程资源的可行性寻求理论支持,保障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常、有序、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以乡村振兴为分析视角,分析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因与目标。农村体育发展不充分以及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因。研究认为:现阶段,城乡体育具备共享的资源聚合体,存在技术基础与政策支持,能够产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融合发展条件,应建立促进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城乡体育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双向融合互动,达到优化配置目的;构建起规划引领、法治先行、政策支撑的制度体系框架,为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适应当前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加快流动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1,(5):87-89
<正>学校以《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学练三个一"为依据,围绕"教会""勤练""常赛"开展各项学校体育工作。以"扎实练、别样评"作为阳光操场实践策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多种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法,以达到"勤练"的目的;通过全员运动会的"以赛促评",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着力让每一名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效衔接,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成效。通过剖析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状况,得出以下课程衔接的问题:“泛化”倾向导致的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脱节;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实施的衔接问题;“应试教育”导致的课程衔接失范。根据体育课程衔接的原则,提出从深化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和明确师资队伍培养方向3个方面入手,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等方法,构建“主体—工具—内容”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3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量化比较。认为:从主体演进看,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其余主体在课程标准中的提及度呈下降趋势;从工具发展看,环境型政策工具的适切性逐版增强,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有待创新;从内容变化看,PMC指数逐版提升,各项政策变量的演变兼具趋同性与趋异性;从整体评价看,各类主体的协同参与度、3类政策工具的分布均衡度,以及政策性质、政策干预、政策领域、保障措施等内容设计仍有改善空间。建议:(1)把握整体利益、协调局部关系,形塑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协同推进机制;(2)优化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配比,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政策工具箱”;(3)强化地方、校本体育课程政策设计,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政策创新与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