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一个关于锂空气电池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的综合实验。采用自交换法结合HF同步刻蚀,在集流体泡沫镍表面原位生成了Ag纳米枝晶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场发射扫描电镜配接X射线谱仪对这种新型复合材料进行成分分析与形貌表征,通过恒电流放电及电化学线性伏安测试评价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g纳米枝晶在泡沫镍表面均匀分布,将其应用于锂空气电池,在电流密度为1 A/m~2时,电池的放电容量从4 774.4 mA·h/g增加到8 203.8 mA·h/g,电催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设计了MnO2/碳纳米管/石墨烯/泡沫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评价综合实验.实验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基底,再经水热反应沉积二氧化锰制备自组装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氮吸脱附法等技术和电化学手段对其结构、微观形貌、储锂性能进行表征和评价.该实验涉及纳米材料制备、微观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物理掺杂、化学镀、包覆等三种方式饰钴后的镍电极的性能.通过比较充放电曲线、循环伏安以及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发现:以包覆钴形式对镍电极进行修饰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个物理化学综合实验的设计,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方法在泡沫镍表面原位沉积纳米MnO2形成电极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比表面积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与形貌分析,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评价了材料的电容性能。通过测试表明,MnO2在泡沫镍表面均匀分散,所得复合物在电流密度为5mA/cm2时放电比容量达到944.2F/g,同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实验设计中制备路线简单可控,表征方法方便易得。该实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电源电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了解,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成新型的有机硅基离子塑晶材料[DTMA][TFSI],测试材料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研究其掺杂改性并作为固态电解质用于锂离子电池。创新点:1.合成新型的有机硅基离子型塑晶材料;2.将三元复合塑晶材料作为固态电解质在室温下用于锂离子电池。方法:1.通过热性能分析,得到材料的塑晶温度区间和融化熵值(图1和表1);2.通过电导率测试,确定塑晶掺杂对导电性能的影响(图2);3.通过对扣式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倍率性能、循环性能以及阻抗的测试(图4~7),得到塑晶复合物作为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电池循环的稳定性和可逆性。结论:1.合成新型有机硅基离子塑晶材料[DTMA][TFSI],塑晶温度区间为–26°C到54°C;2.在纯塑晶IPC中添加10% LiODFB和10%PC,得到复合物的电导率为1×10~(-4) S/cm,提高塑晶作为固态电解质在室温下应用的可行性;3.将复合物用于LiFePO_4/Li半电池测试,在C/20倍率下,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为144 mA·h/g,库伦效率为99%。在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4.测试结果表明,新型有机硅基离子塑晶的复合物可作为固态电解质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以及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硫和锂-空电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充电模式、放电模式、温度对镍氢(三圈霸道)电池和镍镉(天球360)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标准充电模式时综合性能最佳;相同充放电模式下,镍氢电池的放电容量约为镍镉电池的2倍;放电电流从100mA升高到1 000 mA时,循环性能下降,对镍隔电池的影响尤为明显;镍氢电池对高温较为敏感,在50℃时的循环性能大幅度下降,而镍镉电池对低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与电池的热性能有关,在充放电过程中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热分析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对以Fe_3O_4/Fe-Go和Fe_3O_4/Go纳米复合材料为正极和负极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进行热分析,首先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数学建模,然后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电池温度分布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电池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可以抑制电池表面温度,通过改变电池组放电速率,电池组表面温差和电池内部温差也会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流变相法合成纳米尺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SEM),热分析(TG-DSC)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进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粒径为50nm,表层的碳膜厚度为1~2nm,具有较好的振实密度,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有稳定的充放电平台和较高的循环稳定性以及良好的高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9.
磷化铜由于其高理论容量和资源丰富等优点,逐渐成为一种拥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体积膨胀和团聚问题,导致其循环性能差、倍率性能低.为此,我们利用水热法和低温磷化法合成了磷化铜/还原氧化石墨烯(Cu3P/rGO)复合材料,并对其物化特性和储锂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rGO的修饰复合能够有效提高Cu3P的电化学性能,为发展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实验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是钠离子电池得以商业化生产的关键要素,对此,开展基于双模板法钠离子电池三维碳基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通过选择制备试剂及设备、基于双模板法的材料制备与热处理流程、材料结构及形貌表征,实现钠离子电池三维碳基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通过对制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阻抗性能研究发现,利用双模板法制备的负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