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海丽 《大观周刊》2012,(21):149-149
奖励,顾名思义,就是奖赏、鼓励,它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有位教育学家曾说:“奖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确的教育是不能不用奖励的。”确实如此,奖励对于内向、孤僻的学生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展示自己的信心与勇气:对于学生进行及时、恰到好处的奖励,  相似文献   

2.
刘俊送礼     
除夕的的前一天.淮滨县防胡镇通讯员刘俊家,沉浸在一派欢乐吉祥的气氛中.他的爱人贴春联、儿子挂年画,忙得不亦乐乎.这时,镇里一位干部送来了600元钱和一个领条,刘俊的脸霎时红了起来.故事还得从头说起.近年来,防湖镇党委政府在狠抓农村富民工程的同时,特别注重新闻宣传工作.镇里健全了农村通讯报道网络,制定出了发稿奖励措施.通讯员刘俊以能吃苦、勤钻研、写稿角度新、投送及时而备受报刊、电台编辑们青睐,被三乡五里的乡亲们赞为庄稼人的“土记者”.防胡镇由于前两年的的财力比较紧张,通讯员发稿奖励未能及时兑现.原党政主要领导因工作需要,分别调离了防胡镇,在镇里,奖励通讯员一事暂无人提.新任镇党委书记徐峰,原在县委办公室任副主任,他十分了解爬格子的艰辛和新闻宣传的重要性.到任后,决心按好历届党委振兴防胡镇经济的接力棒.当他了解到近3年通讯员发稿奖励未兑现的情况后,明确表示,年底以前坚决如数兑现他们的奖金.有人对刘俊说;你宣传的是前任领导的业绩.徐书记是后来的、他会认你那壶酒钱吗?在会上,他说给你们奖励是给你们鼓励而已,你倒拿起棒槌当真(针).你不给徐书记送点礼,他会给批才怪哩.一问憨厚朴实的刘俊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久,他用一本儿童读物夹了600元钱送给了徐书记.于是,就发  相似文献   

3.
日前,某油料仓库在今年第三季度新闻报道总结会上,依据新闻报道奖励规定对4个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通报表彰。  这个油库驻扎在乌峭岭下,环境艰苦,信息闭塞,人才缺乏,新闻报道工作一直是单位的弱项。为激发官兵关心、参与报道工作的积极性,油库党委于今年初出台了《新闻报道奖励细则》,并明确细化了奖励条款。他们还将报道工作与“双争”活动挂钩,做到周有检查、月有评比、季有小结,对成绩出色的单位和个人,每季度进行一次奖励,并将奖励次数和级别作为年终评功评奖的一项重要依据。完善的奖励机制给仓库新闻报道工作注…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曾就文艺批评任务的话对我们的电视剧批评不无借鉴意义。他说“所希望于批评家的,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苗。”但曾几何时,不少电视剧评论文章却不痛不痒,甚而有些写评论的拿了制作单位的好处,就自然只能捧场。于是,一些不太  相似文献   

5.
“新闻经济学”非“经济新闻学”,说的是新闻圈内以记者或通讯员名义出现,靠吃广告提成或写有偿新闻而衍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前不久,一县通讯员来,落座寒暄,突然,他神色黯然:“去年赔了。”“搞新闻何来赔赚之说?”看我不解,他忙从衣袋里掏出准备递交上级领导的申请补助报告。因该通讯员所在单位属条条统管,为鼓励通讯员多宣传本单位,树立良好形象,这个行业自上而下制定了不少奖励政策,发表在中央级新闻媒体奖励多少  相似文献   

6.
对记者的奖励 ,目前通行的有两类。一类是各新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包括各级记者协会的奖励。它们通过自下而上层层评比优秀作品和先进个人 ,对记者中的佼佼者给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比如各级各类的新闻奖 ,各级的十佳、双十佳、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等。另一类是被采访单位和地方对记者的奖励。比如 ,有的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 ,给跑线的记者发好稿奖、年度奖 ,有的地方领导机关给上级新闻单位的驻地记者进行表彰奖励等。前不久读到一篇报道 ,说一个地方党委对驻地记者站的工作进行评比 ,有两个记者站、8名记者、8篇作品获“宣传贡献奖” ,分…  相似文献   

7.
说一个人干净,如今,是个极高的评价。说一个男人干净,是说他为人坦荡,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各自担当理该担当的责任,没有阴暗,算计,背叛,欺瞒,两面三刀,阳奉阴违,曲意逢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里,他是好丈夫、好父亲;在单位,他是好部下、好同事、好上司;朋友圈里,他是可以交心、患难中出手相救的挚友。这样的男人往往并非社会名流、  相似文献   

8.
2004 年 11月,是大同 市房屋产权 产籍管理中 心最难忘的日子,在这个月,他们荣获建设部房地产司颁发的“房地产产权管理创全国先进水平达标单位”荣誉称号,成为全省仅有两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该中心职工们说“关键是我们有一位好主任”。这位好主任,就是山西省劳动模范、大同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中心主任高潮。大同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中心成立于1987年,于1998年4月正式对外挂牌运行,同时,高潮也被上级任命为这个中心主任。上任伊始,他面对的是中心硬件设施陈旧、人员数量不足、管理落后、业务范围狭…  相似文献   

9.
该奖谁     
大年初二,我得知本人的一篇拙稿在中央某大报“好稿”评审过程中“中奖”了。在过年的喜庆日子里,得到这样的消息不能说不喜。 然而,当我向告知此消息的友人进一步说明,第一不知哪篇拙作中奖,中几等奖,既没有得到通知,又没有收到奖金或证书时,友人告知“这是内部评奖,只奖编辑,不奖作者”,于是我不由得喜而转“悲”了。 其实,我得到这样的“获奖”喜讯,既不是第一次,也非第一家报纸了。 我想说的是某些新闻单位,应该界定“评奖”的概念:评什么?评谁?奖励谁?鼓舞谁? 如果评的是好稿,而且名单上的署名又是作者,那么荣誉和奖励当然应该首先是作者。如果要奖励、鼓舞编辑,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活中的著名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相似文献   

11.
一个记者写的报道,在事实上出了差错,受到批评,这时,他拿出了采访本,说:“这是党委书记告诉我的。党委书记说的我不信还信谁?”与此相类似,另一个记者则拿出了被报道单位的一份书面材料,说:“他们自己的材料上是这么写的呀!”他们冤枉吗?有点儿。一个单位的领导,尤其是高一级的领导提供的情况,一般说应该是准确的。已经形成的书面材料,尤其是报给上级或广为散发的书面材料,一般说,也应该  相似文献   

12.
“不重视新闻报道工作的领导不是好领导。”这是第106医院党委“一班人”的共识。正是在他们的热情关心和支持下,医院的新闻报道工作才取得了突出成绩,连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李院长热心当顾问李炳汝院长是新闻报道的热心人。他经常这样对人说:“新闻报道工作不能只靠报道骨干单枪匹马拼杀,领导要靠上去,帮到位。”李院长抓工作时时处处留心,经常给报道骨干提供线索。去年10月初的一天,他到治疗区检查工作时,耳闻目睹了许多医护人员热心为兵服务的事迹,感觉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好线索,他当即打电话把这一线索通知报…  相似文献   

13.
开心乐园     
男人气概一位卡车司机走进一家餐馆,要了食物后坐了下来。正在这时,门外来了三个穿皮夹克的小伙子,他们从急驰的摩托车上跳下来进了餐馆,一个抢走了卡车司机的汉堡包,一个端起他的咖啡,一个吃起了他的苹果饼。卡车司机一句话没说,付了钱就走了。三个小伙子走到收款小姐面前说,"他不像个好男人",收款小姐说,"他也不像个好司机,你们看,他轧烂了三辆摩托车。"  相似文献   

14.
近日,某单位开宣传干事工作会。一个上任不久的干事写的本单位事迹见了报,人们向他表示祝贺,还有人建议,让他拿给单位人看看,说是准能得到好的反响。哪料到这位干事打着手势连忙阻止说:“稿件水分太多,是为应付任务写的,千万别让单位人看,看了,还不炸了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即使写得天花乱坠“丰富多彩”,一  相似文献   

15.
一个成功的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 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子,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我一看那双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道:"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我心里一动,说:"妈,我要布鞋好了."  相似文献   

16.
春节前夕的2月11日上午,张继胜骑车来到石家庄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将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刚刚发给他的“河北省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奖金1000元捐赠给了贫困地区失学的孩子们,并欣然写了如下寄语:“小朋友们,希望你们加倍努力,奋发向上,学有所成,回报祖国。” 49岁的张继胜自1984年调入石家庄日报社从事专职新闻工作以来,勤奋好学、任劳任怨,采写了大量好的新闻作品,曾获各种奖励60多项,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受到石家庄地区行署记功奖励二次,连续五年被评为本单位优秀共产党员。他还被评为石家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年,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一个记者写的报道,在事实上出了差错,受到批评,这时,他拿出了采访本,说:“这是党委书记告诉我的。党委书记说的我不信还信谁?”与此相类似,另一个记者则拿出了被报道单位的一份书面材料,说:“他们自己的材料上是这么写的呀!”  相似文献   

18.
批评与表扬     
一位年纪比我大的记者告诉我,说建国初期报纸上开展批评还不算难。他说他到一个单位去,发现那里浪费严重,回来就写了一件稿,指名道姓批评那个单位。他说他在采访中间就说出自己要写一件什么稿,那个单位并未因为写批评稿而拒绝采访,单位的领导也是如实介绍情况。我比那位前辈生得晚,是“文革”以后才当记者的,我记得80年代初报纸上开展批评大体上也还可以。  相似文献   

19.
一沙石货场经营者向某电视台反映水利部门乱收费问题,电视台记者在采访该经营者后,又要求经营者带着他们去水利部门采访。经营者说,水利部门是他的主管单位,不想与之正面接触。但记者却坚持称:只有当面交涉才能把  相似文献   

20.
感动     
档案工作虽是平凡的,但也随时会出现让人感动的事情.有一次,我到单位水房打水,刚要上楼,一位满头大汗的老者拦住了我,问:"小兄弟,咱们这儿能查知青的底儿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来查知青档案的,就说:"可以呀."回头看了一眼阅览室,没有人,我就说: "请您跟我来吧,身份证一会儿给我.""好的,好的,让你费心了,嘿嘿……"他边说边跟我进了阅览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