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课标特别重视“读”,要求学生会朗读、会默读、甚至会浏览。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新课标特别反对内容分析,面面俱到,把一篇课文弄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一篇几百字的课文,翻来覆去,细嚼一两个小时,学生读书太少,听课乏味,学无所得。特别是有些教师总是担心课程的进度,怕读的时间多了,教学内容讲不完。其实,教师没有必要满堂讲,满堂问。在小学语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存在着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模式呆板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对大学英语的课堂学习厌倦,教学效果不佳。根据语篇分析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课堂上通过突出课文语篇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在分析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进行交际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改进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个良好的开端和一次成功的导入,对讲读课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能起到保证的作用,因此,在讲读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如何导入新课、设计开讲上,开讲的方法很多,现例举几种如下,以供参考:(一)抓住课题,由题及文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和“眼睛”.“窗口”虽小,但透过它却能窥视文章的内容和中心.讲好课题,有助于学生从题入手,理解全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加深对文章布局谋篇的认识.有的教师在教学《给颜黎民的信》一课时,开头教师说“请同学们读课文,对照题想想:从课题我们  相似文献   

4.
这天,小叮当正在看书,一件怪事发生了,从书中爬出一只模样古怪的虫子。“你是谁?”小叮当惊讶极了。“别怕别怕,我是一只小书虫。有问题尽管问我。”“是吗?”小叮当将信将疑,“正好我有问题向你请教。今天老师说,要把课文越读越长,我怎么也听不明白,一篇课文的长度是固定的,怎么可能越读越长呢?你能告诉我吗?”“哦。你真是问对人了。”小书虫神秘地眨眨眼,“老师说的其实是一种延伸读书法。就是围绕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小叮当挠挠头:“我还是不太明白延伸读书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书虫哈哈大笑:“别急,你听我慢慢说来。”他告诉小叮…  相似文献   

5.
“读中学写”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广义地说,它是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通过消化积累,逐步用于写作的过程,这是一种隐性的过程;狭义地说,它是让学生读了一篇课文,立即对照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知识,练习片断写作的过程,这是一种显性的过程。几年来,“读中学写”课题的实践,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到教学思想的改革,充分显示了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收获。以下,笔者仅就“读中学写”的教学内涵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6.
严丽 《阅读》2008,(3):17-18
同学们,《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章,读了课文,你一定觉得写得挺有趣吧。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文,重在阅读。阅读要用自己的性情、知识、经验、体悟读出思想,读出感动,从而弄明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的含义。这里以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教材为例,教你几个读课文的招数。一、读懂题目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对题目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从各个角度进行审视,能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花瓣飘香》一文,为什么飘香的是“花瓣”,不是花朵、鲜花?原来,小女孩想摘片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但是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花瓣的香气伴随着人世间的情感久久流淌。题目本身的深刻含义一下子看不出来,但通过反复读,能…  相似文献   

8.
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及其意义整体感知顾名思义就是:从整体上去认识事物。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在解读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特点。这可以说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在读任何一篇文章之后,首先要把握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你不能把握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没有把这篇文章读懂。所以说,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能力,是阅读中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存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目标”的具体条款中,虽然不像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9.
《过万重山漫想》是一篇新课文。它和老教材中的《长江三峡》同是写三峡的散文,但风格完全不同。这篇课文并非随三峡景色的变幻生发联想,而是着重从时间跨度与历史变迁的视角着眼,借助“第一个”阐发有着深刻意义的生活哲理,这是本文的一个明显特征。《过万重山漫想》被选作教材时,虽然删去了其中的三个段落(是写“眼前的葛洲坝工程”的),但依然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从它所在单元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着眼,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理清“漫想”思路,把握文章主题。它们同时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我觉得要突破难点,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把握全局,深入领悟,进而处理好教学实践过程中读、讲、练的  相似文献   

10.
周晓霞 《阅读》2015,(8):41-43
英语的语篇教学要遵循整体教学理念,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全面系统地看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某个侧面。我们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可以采取"读前活动—读中活动—读后活动"三步法。通过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围绕课文进行深入理解,以此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英语语篇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节选的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共有29段,四万七千多字。在教学中如果细嚼慢究,至少得花四个课时,那么怎样处理好这篇自读课文,做到又快又准地把握文本的精髓呢?笔者在此试对其品读方法作点介绍。通过反复诵读文本,让学生读出主旨,读出情感,读出哲理,读出启迪,以至熟读成诵,悟在其中。一读,整体感知内容。让学生带着“作者在三天光明中想要看到一些什么”这一问题,或听配乐朗读录音,或听教师范读,或听同学互读,但必须从读中听出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说它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书读的熟、透,对内容理解的就深、准,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的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读为讲服务”。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读书。讲的活动也就应围绕着读来进行。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呢?1、自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自读是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张洪潭同志题为“对体育系办学方向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文章认为,目前我国体育系的办学方向存在着两种偏差:一是在运动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偏重“多能”、忽视“一专”的倾向。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偏重理论课,轻视运动技术课的倾向。文章提出,体育系应减少学科比重,加大术科比重,“一专”应是“多能”的前提。对于上述观点,我们持不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文眼”,是指文章的精要,是文章中最富有表现力的,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性语句。这些关键性语句能够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透露出作品的感情基调。有人说:“凡文必有一段或数段为一篇精神所凝聚处,有一句或一词为一篇精神的发源处。”这便指的是文章的文眼。一般地讲,标题有这样几点作用:第一,直接揭示主题思想,如《反对自由主义》等。第二,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引导读者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第三,形象地概括文章的思想意义,一定程度地暗示作品的主题,如《粱生宝买稻种》等,第四,指出文章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对于《三亚落日》这篇文章,如果我们单纯地去朗读,就感觉不到课文的价值。读文如喝茶,有人用来解渴,有人用来品味。不知你们是从什么角度阅读这篇课文的?生:这篇文章我已经读过,我感觉的确是一杯清心的好茶,所以我是细细“品味”的。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也是茶道中人,而非一个临渴掘井的人。师:对,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更要站在一个品味、欣赏的高度,才能领略到她的浓浓诗意,体味到她的芳醇与清心。生: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文章的题目是《三亚落日》,但为什么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花了近200字大谈其它事物,而只字未提太…  相似文献   

16.
“读式”教学的核心在“读”,朗读是理解的一面镜子,在某种意义上,感受胜于理解。一篇文章,让学生多读几遍,渐渐就读懂了。何况,有些文章并不难懂,用不着讲;文章中有些东西,靠讲,还不一定讲得清楚,如让学生读读,反而可以领悟得出。比如文中的“韵味”、“气势”、“笔调”、“神采”、“风格”、“兴致”等等,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一篇优秀文章,若感受不到这些东西,还很难说就有了收获。  相似文献   

17.
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一定比例的自读课文(课内自读、课外自读),形成了“教读课、自读课”的单元序列,体现了从少讲到不需要讲的编排思想.认识自读课文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这类课文的管理,对统一教学目标,是不无益处的.1.培养自学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读课、自读课的单元序列,是完成这个中心任务的重要环节;而要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是教读课、自读课单元序列的重要任务.从篇幅上看,教读课的数量是有限的,听说读写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又不能一次到位;在这种情况下,自读课文的编排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第4册第3单元是议论文单元,在教读课上,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讲道理后归纳论点和从一则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是议论文常见的两种写法.自读课由教师导向,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相似文献   

18.
施静静 《阅读》2014,(44):18-20
<正>在语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多读,以读促想,以读促说,以读促做。同时,教学中应淡化词汇和句型的重点训练,将重点放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上。本文试以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语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应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抓住"听""读""说""写"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一、探究与合作在于"听""听",就是在了解一定的课文背景  相似文献   

19.
《马踏飞燕》是一篇新人选第十二册的看图学文课文。图是出土文物“马踏飞燕”;文章旨在介绍这件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有二,一是从“马踏飞燕”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从马的单蹄站立却能保持平衡来体会当时就已具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两个难点也是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必须引导学生仔细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义务教材把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贯穿文言文的训练体系,并且对诵读训练做了有层次、有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