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继“房奴族”“奔奔族”“蚁族”“零帕族”等族群风靡网络之后,如今又有一个新族群诞生于网络,并受到大家的热议,那就是“傍傍族”。请看:  相似文献   

2.
美国“棱镜”项目一经曝光立即引发全球热议,事件背后隐藏的是关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信息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棱镜”事件给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佳 《林区教学》2010,(3):116-117
对于考生追逐的“艺考热”和高校实行的“高扩招”形势,可以看出艺术院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教学质量是艺术院校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探讨“艺考热”和“高扩招”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御宅文化”已发展成一种有关网络生活的全球性文化景观。在中国,从“御宅族”上网目的的角度,可以将“御宅”式网络生活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依凭无限的互联网资源,“御宅经济”创造出新的产业链,赢得了蔚为壮观的网络消费者族群。“御宅文化”也得以形成和发展,追求一种宁静致远的、元人打扰的、原始本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80后”使用网络传播的社会条件以及网络传播“满足”了“80后”的“需要”,着重探讨了“80后”在使用网络传播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读写》2013,(4):54-54
本文的特色是:主持人自己叙述与嘉宾的“神聊”,其实“神聊”也是“闲聊”,作者之所以强调前者无非是说关键之处不但要“聊”出“闲”味,还要聊出“神”来,即在似乎漫无边际的交谈电有预设地威FP兴式地碰撞出正儿八经的火花来。既争鸣,又平和;有“针锋相对”之论,却无“唇枪舌战”之态“热粟子”就是这样从“冷火”中爆出来的。但“热栗子”是否熟了则可以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人性假设首先是将日常社会的人性假设——“政治人”、“经济人”带入了网络社会,“政治人”意即网民的行为经常体现出“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已有千百年的人性假设,“经济人”意即网民的行为表现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一近代的人性假设;由于网络社会交往的特点,网民一般以爱好、情趣等精神属性选择交往对象,因此,网民都表现出“情感人”的人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近来,“潮”字悄然风靡网络,成为继“雷”之后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涌现出潮男、潮女、潮人等新词。细度之,其中的“潮”字当系“新潮的”的简化,因“新潮”往往与“个性”“超前”“时尚”等形容词联系紧密,故又衍生出相应的含义,所以百度百科将“潮人”一词解释为“引领时尚、富有个性、思想超前的人。”  相似文献   

9.
小茵 《中国德育》2007,2(1):1-1
中医把药材分为“热”“寒”“温”三种,听一位老医生说,人对应着可以分为“好人”“坏人”“性中人”。他还说,性中的人实际上是没有的,没有谁身上没有毒性。所以,正常的人一定会藏着些“小毒”、犯些小病,那些终年不得病的人一旦发病往往就是顽疾,很难救治。人的身体如此,人心又何尝不是?  相似文献   

10.
黑客 骇客 红客 闪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鹂 《学语文》2002,(1):47-47
“黑客”是Hacker一词的音译兼意译。“客”在汉语中指某一类人,如“刺客、房客、旅客、骚客、食客、说客、侠客、政客、文人墨客”等,“黑客”指“掌握高超的网络技术,能利用技术手段进入其权限以外的计算机系统的人”。他们的口号是计算机为人人所有,  相似文献   

11.
网络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折射,网络热词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从最初“囧”“雷”的纯粹搞笑,到“躲猫猫”“俯卧撑”的关注和质疑;从“被”“杯具”的黑色幽默式控诉,再到“打酱油”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冷”、“热”等离子体中波动现象的普遍色散关系,比较了其异同点,给出了反映“冷”等离子体中波动分类的CMA图和反映“热”等离子体中波动的(ω,κ)色散关系图。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08,(5):11-12
艺考热的持续升温,已成为近年来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一拨又一拨的学子为“艺术”二字挤破了头,似乎有理由让人为艺术教育的“成功”鼓掌。然而,艺考真的热了艺术教育吗?  相似文献   

14.
田琼 《考试周刊》2010,(13):201-202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随着校园“毕婚”、“急嫁”的浪潮越掀越热.“90后”女大学生的征婚族大军也来势凶猛。“急嫁”是一种发展的必然吗?女性的发展又该走怎样的道路?本文作者就“急嫁”现象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最近,“热+动词性语素”的词语频频出现在媒体及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中。如“热播”“热炒”“热卖”“热评”“热销”“热映”等。其中,“热”的语素义是词典的义项中所没有的,可以看作是“热”所显现出来新义。  相似文献   

16.
王业奇 《学语文》2006,(5):44-45
06年春晚过去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可是宋丹丹小品中“相当”这个词,却随即在街头巷尾流行开来,成为颇受青睐的流行词。当问及今年春晚如何,有人会说“那是相当地好看”;当问及某事的操作是否简单易行,有人便答“那是相当的简单!”网络博客上用“相当”做主题词的,也是“相当”的多。“今天天气是相当的热”;“QQ上的人是相当的多”;“昨晚睡觉是相当地晚”;“某某人又是相当地能说”等等,多得很。  相似文献   

17.
"家校通"关键在如何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家校通”这种基础教育网络新应用目前发展势头很猛,但在商家热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如天津有小学生表示“家校通”侵犯隐私权,陕西铜川、广东东莞有家长反映“家校通”加重了经济负担。如何看待“家校通”推行中出现的不和谐音呢?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被XX”迅速流行,“被”字的网络构词形式与传统构词形式显著不同,这既有语言环境的因素,也有语言使用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廖秀云 《广西教育》2004,(7A):85-85
在1999年以前的中师教材《现代汉语知识》(试用本)第二册“形容词”这一节内容里,曾有这佯的论述:“少数单音节形容词和动词一样,重叠时中间可嵌入‘了’或‘一’,例如:热——热一热,热了热;暖——暖一暖.暖了暖”、这就告诉我们,这里的“热”和“暖”原则上还是形容词.只不过它们能像动词那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广州4所高校“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实证调查结果,提出“90后”大学生微博热背后的信息占有、情感表达、朋辈认同、个人展示、人际交往等五种心理需求,并尝试构建网络支持平台和重现现实人际关系的大学生心理需求的辅导模式,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微博助益个体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