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1844-1930)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他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画面上画家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  相似文献   

2.
罗丹 《湖南教育》2002,(24):49-49
巧用多媒体课件。在欣赏前苏联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畔的纤夫》时,教师先把油画《伏尔加河畔的纤夫》和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制作成课件。讲解时,先播放一段《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在播放的过程中,画面出现了一条伏尔加河,有很多纤夫在岸边拉船行进,伴随着纤夫的号子声,画面转换成苏联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畔的纤夫》。 巧用幻灯。上《色彩对比》这一课时,我在讲解色彩的明度对比时,把明胶片分别剪成两张大圆形和两张小圆形,再把两张大圆形分别涂上黑白两色,两张小圆形分别涂成  相似文献   

3.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篇看图学文。文中的图是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这幅油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和渲染了11位纤夫拉纤时的不同衣着、举止和神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课文对图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形象地叙述、描写。展示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作品名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列宾创作时间:1873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还在学生时代,涅瓦河上纤夫的辛苦劳动就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创作一幅表现纤夫生活的作品,以揭示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也表达他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  相似文献   

5.
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我见河北李德元这幅画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课文又把每一个纤夫的形象和内心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可称之图文并茂。我教学的重点放在一词多义分析上。1.“没精打采”一词出现两次。“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  相似文献   

6.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之一。小学语文第12册第2课是对这幅图的介绍和说明。课文把画面上每一个纤夫的形象和内心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可谓图文并茂。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应特别强调边看图边学文,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同时,体会课...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2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选自一九五六年七月号《文艺学习》杂志为发表俄国画家列宾的同名油画作品所加的画页解说,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又作了修改。由于语文教材在语言运用上有着毋庸置疑的规范性和示范性,对“教”和“学”  相似文献   

8.
伍振 《初中生》2008,(12):F0002-F000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还在学生时代,涅瓦河上纤夫的辛苦劳动就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创作一幅表现纤夫生活的作品,以提示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也表达他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  相似文献   

9.
列宾(1844-1980),俄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还在学生时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揭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对比情境,设疑激趣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学习 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情趣环境,以情优教是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在欣赏课上经常运用比较方法,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形象直观的表现和交流语言》一课中,笔者构思了两种导入方法。第一种导入方法:运用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来导入。在著名的俄罗斯歌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伴奏下,将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慢慢地从左到右展示在大屏幕上,相同主题的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给人一种动感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11.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列宾1873年完成的一幅作品,课文是为这幅画所加的解说词。就图来说,画家通过对十一个纤夫外在形体动作的描绘传达出人物内在的心理情绪,揭示了人物的悲惨命运,真实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就文来说,作者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深入刻画了每个纤夫的特点,再现了十一个神态各异的纤夫形象,揭示了纤夫们悲哀、痛苦、不满和反抗的情绪,准确表述了画家的意图和感情。对于这  相似文献   

1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十册)是根据俄国伟大画家列宾1873年同名油画所写的配文。文章描写了十一个纤夫的不同形态。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进行了人物群象写法方面的探索。我先引导学生自学,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给画中十一个纤夫编上号,把文中描写十一个纤夫的活动方位、形象特征及其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的内容列表说明,这样使学生能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这基础上,我抓住下列几个方面,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使学生明确人物群象描写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13.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为俄国画家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而写的一篇画页解说,选入五年制语文第十册和六年制语文第十二册作为看图学文。教学这篇课文,按六年级的教学要求,要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图画、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在沙俄反动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课文在揭示图画中反映的纤夫的身分、生活和情绪时,许多地方是从画面上人物的衣着、肤色、表情来推理的。例如: 对纤夫劳动沉重的推理:课文第一段,在介绍了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伏尔加河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生:伏尔加河在俄国。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师:为什么说“俄国”,而不讲“苏联”呢? 生: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最后一段也点明了。师:大家看出了这幅名画产生的时代,这一点很重要,对帮助我们理解这幅画,读懂这篇课文关系很密切。“纤夫”是什么人?“纤”与“夫”在这个词里各是什么意思? 生:纤,是船上的纤绳;纤夫,就是拉船的人,是一种苦力。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幅挂图,然后说说图上画了一些什么?近景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张炜 《科技文萃》2001,(3):179-1930
列宾(Ilya Efimovich Repin1844-1930)。 看到这个名字,会首先想起《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想起那幅托尔斯泰肖像画以及《哥萨克 人写信给苏丹》……伟大的俄罗斯在十九世纪产生了两位巨人,这就是托尔斯泰和列宾。他 们都拥有如椽大笔,都是一个时代最忠实的记录者和不朽者。 像一些伟大的艺术家一样,他总是在使我们深深惊讶的同时感到阵阵羞愧。他劳动的质量与 数量,特别是他的劳动精神,更不要说渗透在这些劳动中的高贵灵魂,总让我们产生深刻的 自卑。那个时代的空气与水土已经流失更移,那样的伟大孕育已经不再。列宾可以用长达十 年的时间完成一幅巨画,可以在二十六岁的年纪里画出不朽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们 感叹天才的同时还能说些什么?大概我们难以释怀的还有他那可怕惊人的耐性与顽强,他的 不知疲倦,他的专心与痴迷的本性——整个生命都化为了艺术,他是为绘画艺术而存在的一 个生命。  相似文献   

16.
《一幅名画的诞生》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第八册第31课,介绍了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的起因、经过,反映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的关注,歌颂了底层劳动人民身上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课文画面上每一个纤夫的外表形象和内心世界描写得栩栩如生,可谓图文并茂。我教学这一课时,把重点放在对一词多义的分析上。 1.“没精打采”一词出现两次。“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这是指漫不经心,随随便便,满不在意而言。故“他们大多身子向前倾,可见都在使劲”,而他却“直着身子”。这属于心理上厌倦情绪的表现。“少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教材,在语言运用上有毋庸置疑的规范性和示范性,对于“教”和“学”都有深刻的影响,因而我们在钻研和教学课文时,觉得有些课文中的词语可再推敲。现冒昧把自己的一孔之见浅述于后,向同行求教。一、在用词上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如2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辽阔”一词值得推敲。这篇课文选自1956年七月号《文艺学习》杂志,是为发表俄国画家列宾的同名油画作品所加的画页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巡回画派的杰出画家列宾(1844—1930)是托尔斯泰的亲密朋友,他敬佩这位大文学家的创作,19世纪80年代末期,列宾曾为托尔斯泰的作品,如《伊凡·伊里奇之死》、《黑暗的势力》等画过插图。 1891年6月29日—7月16日,列宾在托尔斯泰的家中作客。这一时期,他画了《托尔斯泰在工作》、《托尔斯泰在花园里》、《托尔斯泰在树林里》等油画,除了这  相似文献   

20.
现在,语文课本中编者精心设计选编了许多精美插图,其中有许多著名画家之作,画得惟妙惟肖,形象生动。它延伸拓展了教学视野,烘托映衬了文字情境,丰富了情感意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文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如果充分挖掘插图内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就能开出一片语文教学的新开地。一、对照插图体会词语含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篇课文是一篇看图学文,文中插图是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世界著名的油画,画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神态生动逼真。课文是吴达志为画配的解说词,文章对画面上的每个人物都进行了描写,运用了许多描写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