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后,学校与企业都要增强实力,以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校企合作办学是使学校与企业增强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双方共同发展的需要,是当今世界教育向现代化、社会化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以创办股份制学校、社区学院、企业教育集团、附属学校、虚拟大学或设立合作研究中心、教育奖励基金与实习公司等多种办学模式来搞好校企合作办学,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办学摭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加入WTO后,学校与企业都要增强实力,以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校企合作办学是使学校与企业增强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双方共同发展的需要,是当今世界教育向现代化、社会化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以创办股份制学校、社区学院、企业教育集团、附属学校、虚拟大学或设立合作研究中心、教育奖励基金与实习公司等多种办学模式来搞好校企合作办学,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62):187-188
校企联合办学是粮油烘焙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有效纽带,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之一。脱离了企业,学校就没有了教学改革之源;离开了企业,教学改革就成为无源之水,必须多渠道、多模式地加强校企合作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形成高职教育特色,促进校企双方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要立足于发展区域经济,着重于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职人才、创新进程中更要完善法规体系,让校企合作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5.
"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人财物和管理、技术等办学资源,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双方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在"企业学院"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尤其是与上市通鼎互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积极合作,使"企业学院"校企共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逐渐成熟,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意义重大,但现实情况是校企合作双方各有怨言,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作为高职校来说,应该主动转变思维方式,加强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形成学校的特色与品牌,从高校社会服务视角来推进校企合作,以社会服务的方式让企业有所得,使校企合作双方均能借助合作获得收益,促进校企合作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资源,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联合教学模式,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多管齐下,才能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济实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联合构建由学校相关某一专业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相应专业的生产经营资源整合组成"产教融合"的紧密型经济实体。校企双方合作特色体现在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生产、共同经营,实现校企责任共担、利益捆绑、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从校企"经济实体"合作办学优势分析和实践成效的验证,说明该模式是一种深度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梁玉梅 《考试周刊》2012,(85):169-170
中职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合办学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对校企双方都是有利的。本文论述了职业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并重点探析了校企合作在中职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观念欠缺、政策欠缺、制度欠缺都需要地方政府加以解决。地方政府要促进高职校企合作提升层次,协调校企合作双方利益,监督校企合作协议的落实,评估高职校企合作成果,并要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推动高职校企合作双方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与保障政策,推动校企合作良好环境的营造,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强交往。  相似文献   

11.
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观念欠缺、政策欠缺、制度欠缺都需要地方政府加以解决。地方政府要促进高职校企合作提升层次,协调校企合作双方利益,监督校企合作协议的落实,评估高职校企合作成果,并要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推动高职校企合作双方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与保障政策,推动校企合作良好环境的营造,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强交往。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好企校合作,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促进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与企业双方共赢,是目前高职学院与企业共同探讨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实施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今后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之一。丈章结合学院多年的高职办学实践,对全方位多模式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但目前农村成人学校校企合作形式大多限于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以减轻教学负担为重要目的来安排实习,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来安排学生实习,导致学生成为简单的劳动力,严重影响了教学本质。如何利用校企合作培养特色人才,值得我们思考,根据我校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农村成人学校办学新路势在必行,成人学校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结合"之模式是成教特色办学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方向。我校几年来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先后与江都永坚有限公司、江都鑫源电器有限公司、扬州贝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为企业输送了大批技术工人,在校企联合办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校企双赢、共谋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深入校企联合办学,努力推进成人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我认为,学校与企业应形成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双向参与、深度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共同参与教学及培训,共同研发课题,并实现校企文化共融.学校只有坚持让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有效推进校企全方位、多形式的深层合作与融合,才能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办学,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培育师资.目前,校企合作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缺乏监管和实效,企业兼职教师的选聘、管理不够规范.校企深度融合下,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校企应共同提高教师挂职锻炼实效,共同提升专业教师服务企业能力;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企业要向学校引荐兼职教师,学校要为兼职教师作专门培训,校企要联手考评,实现兼职教师队伍再优化.  相似文献   

16.
校企双方都有自己的优质资源,企业具有满足市场需要的商品;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新技术、新工艺高敏感性以及成熟的市场意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等优势。而学校具有知识结构系统和专业知识完备的教师、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良好的人才培训条件。为了达成校企共同发展的目标,双方都迫切地希望通过一个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的搭建和实施正是使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紧密、长久的合作伙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最具特色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其“来源点”是由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性”所决定的;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实施和开展离不开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合作的纽带和链接是双方的共同利益,即双方需要找到的切合“利益点”;最终如何使校企合作走向持续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协同则需要学校、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共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机制和体制,并以这套体制和机制为“发展点”带动和引领整个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方式。本文对校企联合培养LED行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意义、可行性及方式、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是当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有效途径。高校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选择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在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要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构建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走高校只有与企业联合之路,实现与经济共同发展,达到教师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途径有:一是企业为合作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或为学校提供资金与设备支持,建立实验室;二是企业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条件;三是学校为企业人才进修、培训及业务交流提供条件;四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申报和承担科研课题,特别是实用性科学研究,促进地方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五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六是企业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就业空间;七是企业和学校共建校企文化;八是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