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观念改变命运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共同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2.
《湖北教育》2011,(9):1-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恩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的确,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意识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迫切需要,这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  相似文献   

3.
哲人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其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其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其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4.
一、观念改变命运 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共同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我国古代也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的论述.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功的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国家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贫困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愚昧无知的人民是不贫穷的.只有教育发展得好,才能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作为劳务输出的贫困县,县委、县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湖南攸县是一个资源大县,又是一个劳务大县.  相似文献   

5.
任何人身上都没有比品德更重要的东西正如马丁·路德所言“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力量所在。”品德是由那些可以作为你的生活指南能使你的生活充满意义和深刻内涵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所构成的它们包含诸如正直、诚实、勇敢、公正和宽容它们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经过一次次必要的艰难选择而形成的。然而生活中有些人怀疑我们内在的价值观念是否还那么重要。许多人开始相信…  相似文献   

6.
黄建芬 《文教资料》2005,(18):165-166
先看一组数据:无锡一所学校对6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有44名家长喜欢平易近人、宽待学生、对犯错的学生耐心教育的老师.而不介意他知识多么渊博、课上得怎么精彩。可想,师德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英国19世纪有位伟大的道德学家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作为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的老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业务水平,更要加强师德修养,才能培育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目前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繁荣和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很多人却丢失了灵魂中最伟大的东西——道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温总理的话很容易让人们想起马丁·路德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随着陈学忠老师精辟独到的分析,或许我们能够感受到温总理为什么要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道德问题,呼唤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以德治国进一步走向落实。公民道德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把道德上升到“治国”的高度,首先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而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基础在道德教育,重在以德治教。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凝聚力的强弱,其社会成员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决定性因素在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建设状况。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塞谬尔·斯迈尔斯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  相似文献   

9.
英国伟大的教育家塞繆儿.斯尔迈斯在《品德的力量》一书中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他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他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他的公民品格之高低。"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0.
<正>马丁·路德·金曾说: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其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低。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这句话直指了我们的教育,直指了我们的品德教学,让我们深感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之重大。我们深知,教育总得走向未来,未来总以不同的方向向现在发出信息,因此当下的教育总会呈现出一些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的效果,不在于次数的多少,也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建立与学生平等的理念和适切的方法。它是“爱”的艺术,只有立足于“爱”,才能使每个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2.
1 批评方法的价值不在于它自身逻辑上的严密和理论上的完备,而在于它面对纷纭复杂的文学现象所能作出的解释的合理程度,尤其是取决于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能提供的独特新颖的分析,取决于对文学作品所包蕴的潜在审美特质的挖掘。因为在古希腊语中,“方法”这个词就是由“沿着”和“道路”两个词合成的,“沿着某一道  相似文献   

13.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在于它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情节之美。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本质上分析是一门"人学"。它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别在于,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更多的是思想的启迪、人格的升华,精神世界的建构。因此,它对教师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与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养。我们应该以"虔诚之心""精业之心""专注之心""坚韧之心",构筑起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形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促进大学生成长中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肖川 《青年教师》2009,(12):16-17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实力并不取决于它的人口之众,而是取决于它的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又取决于人们受到的良好的教育。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强大主要取决于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王晓华 《成才之路》2014,(24):28-28
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能够高水平的爱美,就取决于人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生活中去不断地发现美、挖掘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如散文有意趣辞彩之美、诗歌有节奏之美、物理化学有现实与情趣之美等。数学之美,不仅在于它深刻的智慧之美,更在于它广泛的意趣之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发现挖掘这些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数学领域中,有许多"秘密"令人感到无限新奇,有许多美让人感到无比神往,我们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挖掘出这些美,不仅能激发学生智慧的涟漪,更能增强学生的审  相似文献   

17.
刘金华 《新疆教育》2013,(12):116-117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却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量的智力测验和实验成就并不单单取决于同时也取决于人们的、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兴趣是知识之母,是创造的必然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根本就谈不上创造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语文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敲开学生兴趣的心扉。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有一句哲学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它告诉我们,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特别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所谓课堂评价语言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作业、演示、表现等做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生活就像发射塔,它以均匀的速度向周围传递着信息。为什么有人接收的频道多,而有人接收的频道少?为什么有的信号模糊,而有的图像清晰呢?问题不在于发射塔本身,而取决于我们接收的方位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念之间     
人的伟大,是因为人心是博大的。一个伟大人物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往往取决于他具有坚强的信念;一个伟大人物之所以能在历史紧要关头力挽狂澜,往往在于他具备果敢的决心。“成事在天,谋事在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人定胜天;知其可为而却之,回天乏术。“战阵可以输,但人不可以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