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的太阳     
他是我心中的太阳,时常放出美丽的光芒,让我的智慧之花徐徐绽放,折射出灿烂的光辉。每当我看见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有一种淡淡的潇洒,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神中时而奔放、时而沉静、时而忧郁、时而欢喜。  相似文献   

2.
"童心课堂,童心做主"在课堂上求真、探索、有序、活泼、愉悦、和谐,把小组学习与单元整体教学彻底地融合在一起。课堂变得有趣多了,孩子也彻底地转变了角色,时而是老师,时而是学生;时而是主角,时而是旁观者;时而是主考官,时而是参赛者。集中小组的力量,在讨论研究中孩子们集众人之力,展集体的智慧。在求真中探索,在有序中进行,体现着愉悦与和谐,孩子们的活泼在课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马素萍 《现代语文》2013,(8):99-10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要使学生主动地、紧张而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寓知于乐,以趣激情。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常常看到,热气腾腾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智力情绪的高涨,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他们时而瞪大眼睛,专注地静听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时而殚精竭思,全神地思索着课文的疑点和难处;时而成竹在胸,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创见;时而咀嚼推敲、  相似文献   

4.
苏曼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人,他集画家、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僧人、革命者于一身.住他短暂的三十五年的颠簸生涯中,他的身世和经历都有一种传奇性色彩,历来为许多人探寻不已。他身披一袭裂裟而情缘未了.在一次次的人生旅程中遇到了爱慕他的女性.他在感受到异性的温暖之爱的同时竭力拂去这一世俗的欲情他时而清醒,时而迷狂,时而显示出鲜活的人性光芒,时而又循着看不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文学特色的散文,它既不同于《论语》、《孟子》那样的论说与阐释,也不同于《墨子》、《韩非子》的推理与说理,他将概念化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见解抛得很远,多用物我两化的言语谋篇成文,叙事、说理,还是描摹、议论,时而汪洋恣肆,深邃不可测;时而豪迈雄放,动人心魄;时而又如行云流水,空灵飘渺;因而更具有文学价值。庄子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老子,但他更自觉地将"道"的观念运用于文学中,采用一种谬悠、荒唐、无端崖之辞不与之庄语,运用寓言表达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鉴赏》2010,(7):104-106,112
读凉月满天的散文.你仿佛走进一个五彩缤纷、斑澜多姿的诗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人生之思.有友谊之纯。有爱情之甜,有读书之乐,有民俗之美,有羡食之香,有衣饰之艳……细细品读.你时而会眼噙泪水,时而会面露笑靥,时而会神游远古,时而会心生甜蜜。而透过这些花朵般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一位质朴的女子,正站在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古典中,娓娓而诉。  相似文献   

7.
当《品德与生活》的先进理论纷至沓来、一线教师大多已熟读能诵时,理念与现实仍然是有距离的。在与新理念的交锋中,我时而感到亲密,时而与之磨擦。如何在美好的理论与纷繁复杂的教学之间实现真正的嫁接?我想,教师的教学智慧很重要,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智慧为根,以这种智慧生成的教学实践为枝,  相似文献   

8.
<正>“吱吱呀呀——”一听到这声音,我就知道我家的音乐家又在演奏了。你想知道他是谁吗?请跟我来……推开门,只见我家的音乐家——姥爷,正侧身坐在窗台前拉二胡。他半眯着眼,认真地看着眼前的谱子,嘴里还不时哼着什么。他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身体随着手臂有节奏地晃动着。他左手灵活地上下移动,右手用力推拉琴弓,时而轻快时而凝重的音符在姥爷的琴弦上跃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重要人物,尤以其“善变”著称。在戊戍变法后的三十余年里,其政治思想历经几次重大变化:时而改良、时而开明专制、时而又是君主立宪,令人眼花瞭乱。正因如此,其师康有为批评他“流质易变”,孙中山更是以“一人持二说,首鼠两端”斥之。思想界对梁启超的评价也有分歧。本文在于探讨梁启超变化之过程,善变之原因,从而挖掘其思想纵深之症结,这对于我们面对复杂莫测的政治气候,如何把握自己,坚持正确方面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鲍照作为南朝刘宋文坛大家,其诗、文、辞赋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纵观鲍照的赋作,则会发现作者时而流露出自己的现实处境之悲,时而为生命的短暂易逝而感伤,时而又充满着昔盛今衰之叹。这些无不使他的赋作充满着浓郁的感伤色彩。作者的这些感伤情绪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与他的家庭出身、仕途遭遇以及他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学术水平不低,钻研教材备课上课也很认真,就是讲课效果欠佳。课堂上学生或哈欠连天恹恹欲睡,或看小说玩把戏,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何也?究其原因,与教师缺乏表演力而引不起感情共鸣不无关系。记得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正道博士有年来华,在某大学作“现代科技趋势及最新动态”学术演讲。他的演讲,时而纵谈古今把师生带到遥远古代,时而描述东西文化的交融,将师生送到大洋彼岸,语调时而激越像礴礴惊涛,时而柔轻如江南微风,听众的心都随着学者的话语在飞荡遨游、思考探索;他喜欢动,有双灵活会说话的眼睛,即…  相似文献   

12.
曹操的启示——羲黄文化史话之八○李捷汉末三国,是个动乱的年代。又是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时代。曹操,在三国时代,堪称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也可以说是一位影响过社会进程的人。虽然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时而是红脸,又时而是白脸;但他作为政治家、...  相似文献   

13.
《教师》2013,(33):2-F0002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温暖旅程,时而捧腹大笑,时而黯然神伤,时而如沐春风,但终会归于孔子式的教学之恋本有的恬静、感动与美好。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课堂不同于语文教学。就语文教学阅读而言,时而高声朗读,时而静心欣赏,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潜心看书、深沉思考。精神有张有弛,情绪有起有伏,教师热情奔放,学生兴趣盎然,双方共处在同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教学高潮荦荦大端,显而易见。生物学教学高潮尽管没有语文教学那样鲜明、强烈,但  相似文献   

15.
雨声呢喃     
<正>雨是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因为有它,花草树木蓬勃葱茏;因为有它,五谷丰登,衣食丰足。就"雨"而言,它本身并没有情感,可是多情的人们却给它注入了无限情思。在诗人的眼里,它是大自然的精灵,它时而轻盈,时而猛烈,时而温柔,时而暴虐。春夏秋冬各有风姿;朝起暮落自有特色。纵观古今,它的形态,给了诗人、文学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横扫中外,它的呢喃,给了文艺工作者取之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聆听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写话课《春天的歌》,我从始至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很难想象,一位男教师竟然把低年级的写话课演绎得如此的趣味盎然!他时而吟之唱之,时而舞之蹈之,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让人感觉妙不可言而又温馨和谐。他像一位大朋友带领着  相似文献   

17.
调节奏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有节奏的。它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如秋天的疾风扫过,时而如波光粼粼的水面。《蓝色多瑙河》的舒缓明丽,使音乐如一条蓝色的河流入我们心中;《四小天鹅》的欢快活泼,使我们不由自主地为之跳跃;《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  相似文献   

18.
荀子固然反对“大天而思之”,反对“从天而颂之”,反对“望时而待之”,反对“因物而多之”,反对“思物而物之”,反对“错人而思天”,但他并不主张“勘天”,并不主张“征服自然”,并不主张“人定胜天”。荀子所主张的是“物畜而材之”、“应时而使之”、“骋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荀子所谓“有物之所以成”,就是无望于天而有专于人;其所谓“制天命”,实质就是“人成天生”。  相似文献   

19.
正自打第一眼见到泽阳,就觉得他是一个很有诗意美的男孩。齐齐的刘海,圆圆的眼镜,散发着一种温厚的气息。他时而笑语连连,时而无语默默;时而跳脱,仿佛规矩容不下他,时而宁静,好像能与一切握手言和。他的言与行,都若有若无地透着诗的气息,或宁静,或躁动,却是那么好,那么美。泽阳对古典诗词有很深的了解。有一回语文讲评,我让学生们竞答含"月"字的诗句。当泽阳不紧不慢地将《诗经·陈风》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句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文学史上,有一位被尊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作家,名叫华盛顿·欧文(1783—1859)。他创作的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在美国文坛上一直享有盛誉。本文就《瑞普·凡·温克尔》作些分析,并谈谈《瑞普·凡·温克尔》中的美国梦。美国独立之后,政治、经济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族文化也随之兴旺,很快迎来了第一个文学艺术的高峰。欧文赶上了好时光,他乘上了美国历史上第一艘文学之舟。在《瑞普·凡;·温克尔》中,欧文用他那支“雅洁流畅,简炼缤密”的笔,时而抒情,时而叙事,时而议论,时而描写,现实主义式的对客观现实的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