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腾冲侨村董官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特殊的侨村文化——"孝善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孝"、"善"、"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文化为主导的儒学风范,同时又显现了一种渐次升华的文化品格;这既属于以家族文化为背景的、带有人文关怀的村落文化,也彰显了腾冲"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常州“百年工商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与现实素材。教师将常州“百年工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继承和弘扬常州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也是高校依托本地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因此,本文以梳理常州“百年工商文化”历史为基础,诠释常州“百年工商文化”之意蕴,最后构建常州“百年工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以期为在常高校以及其他地区高校将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引入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口文化”的概念,是2000年左右由包头市大漠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提出,历经十多年的研究,逐渐完善。学者们分别从“西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西口”的鉴定、“走西口”的原因以及“走西口”移民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探讨。综合近十年的研究成果,既有成绩也有缺憾。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竞”母题为视角对龙舟竞渡进行研究.认为,与文学和神话学中的概念界定类似,母题是构成体育项目的最小元素和文化因子.在“竞”母题的统领下,“龙”“舟”“水”“人”等元素共同构成了龙舟竞渡这一体育项目,并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伴随着对社会需求的不断适应与满足,龙舟竞渡的表现形式逐渐定型,文化内涵日渐丰富.母题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体育现象的研究中,应加以重视,构建体育的母题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性格”与体育形成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文化性格”主要是不同人群处在不同的地理空间,并长期受人文地理的影响而产生的独具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地理上的边缘地带,由于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相对恶劣,经济、文化也较落后,因此形成了有别于中原内地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地理空间非常大,文化实体多样而复杂,目前研究难以面面具到。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将少数民族体育大体上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或称两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圈,对这两大区域体育形成与少数民族“文化性格”关系的发生作一历史性的回顾与疏理,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90后”大学生由于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有着自己的特质。他们在给大学校园带来新鲜气息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必须直面的挑战。“狼文化”对高校所面临的这一挑战以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资本视角对经济学术语进行解读是非常重要但研究不够充分的领域。本文选取"economy"为个例,研究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译名。经分析发现,其汉译过程已经形成了特定的翻译场域,并成为一个以"economy"汉译为基础的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译者在"economy"汉译这一场域对文化资本的掠夺。该文对解读其他经济学术语的汉译可以提供一定借鉴,并且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诠释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体现了社会历史进步的客观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任务。“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观念与价值的统一,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统一,道德教育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侗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神秘性和原生性。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实地调查和访谈法,以侗族 “抢花炮”运动发展的体育文化特征为基础,较为系统分析了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变迁脉络、变迁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这为我们历史、客观认识侗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回应了新时代背景下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路径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渔业、渔村、渔民”为主要骨架的“三渔文化”,是千百年来舟山群岛一个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也是海洋文化研究中的一个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岱山的“三渔文化”研究应该突破固有的历史与地理的传统视野,从考古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思维框架中解放出来,融入“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追求文化的当代性与价值性,为构建“和谐岱山”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场”是学校文化的存在形式,它是一个强调关系性的范畴。本文试图从“场域”的视角去阐述学校“文化场”的性质、涵义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学校“文化场”的场内、场内外文化的互动机制。最后,为了促进学校“文化场”场内、场内外文化的良性互动,本文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掼牛”兼具穆斯林文化和嘉兴地域文化特征。这一遗产的形成、传承和发展创新,体现了回族的民风民俗与人文情怀,以及南迁回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韩海华对“掼牛”的现代化创新与文化解密,以及官方和民间对“掼牛”项目的关注,推动了“掼牛”运动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徽商却能够异军突起,成为明清十大商帮的领军人物.历史学界和经济史学界都对徽商缘何兴起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拟从法律社会史学的视角,对徽商崛起的法文化因素进行新诠释.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中国历史,可以说,儒家与法家互补,“德治”与“法治”兼重是一个基本传统。对之予以科学清理分析,能使今人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体育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阅读与现状调查等方法,整理归纳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的意义以及内外部环境,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个主体论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传播模式,得出了体育文化传播需要深挖文化资源、创新传播媒介、拓展传播受众、落实传播监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观念游戏“,“现代性文化“观念内蕴着”理性“向“合理性“转化的症候。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代性文化“开启了大众或公众基于“合理性问难“的文化批判向度。立足于”现代性文化“批判的视阈,“于丹现象“毋宁说是对”现代性文化“批判的别样呈现。它的“粉墨登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到这个特殊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文化中国站在在民族文化更新的角度对现代中国民众特别是80后90后一代的“普遍理性启蒙”。中国“现代性文化”的当代呈现,一方面需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学派或现代群体的置换;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与高科技是当代文化再创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开发资源。加速人自身的现代化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加快中国现代性文化的自觉呈现却是关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从西方传入的“直言”方法与“五四”新诗人以思想解放为特色的文化心理相吻合,因此“直言其理”、“直言其事”、“直言其情”被大量地运用于初期白话诗的创作之中;胡适的《尝试集》中的诗歌十分突出地采用了这种“直言”形式。另外,以“五四”时代思潮为精神底蕴的初期白话诗,也在自宋以来的“以文为诗”的线索中找到了新诗“直言”形式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以文为诗”一方面为初期白话诗建立了一种更适合于表现新诗人精神世界的新形式,另一方面,初期白话诗试图通过“以文为诗”达到“借历史以正名”的目的,这一事实本身,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体现了新诗对传统诗学“话语原型”的“重温”,反映了新诗与传统诗学必然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18.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核心概念是“华夷”,以此为基础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实践中,有了“华夷共祖”“华夷一家”“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也还有“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虽然“华夷”具有二元含义,但仅仅是在文化意义上的分类,“华夷”仍然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正是因为如此,到了近代,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才有可能从“华夷”二元民族思想向中华民族一元民族思想转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贡献历史学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便具有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文化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西安城市建设中应批判地继承发挥周公的“仁道”,吸取周公“仁道”的人本之精华,摒弃“仁道”专制、集权之糟粕。建议在城市文化战略上,要把西安建设成“东方仁都”;在心理建设上,运用高科技手段,宣传西安“仁道”传统及其当代转型;维护生态平衡,推进“绿色化”设计和建造;体现“诗意化”特征。打造文化主题建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蜀道地区地理范围、文化背景、保护现状等问题的分析,尝试对本区域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具体方略做了简单的思考。其中,对于蜀道地区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文化"走出去"和蜀道地区文化"申遗"的思考与现实结合紧密,不乏一些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