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解决双地震带与三地震带形成机理的疑难,特引入超临界流体与断层耦合致震模型,对双地震带与三地震带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地球系统内部存在双层或三层俯冲带,其上的地震事件集群分布相应的形成了双地震带或三地震带,在其形成过程中缀于下方的巨石体发挥了重要作用,造就了双地震带与三地震带特殊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2.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地震、重力、形变、电磁等多种固体地球物理观测与研究,以及开展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多物理量的近地空间环境观测与研究。地球内部到外部空间的综合地球物理观测对认识地球本体和近地空间环境的结构、形成与演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规律及预警和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尺度地球物理台阵观测资料,获得了郯庐—大别构造带多尺度结构、变形和孕震构造特征。基于近地空间环境观测数据,揭示了中高层大气与电离层的精细结构和变化机制。这些研究为区域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研究、近地空间环境监测和空间灾害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有地震,月球和别的星球也有"地震". 月球上发生"地震",科学家称其为月震. 月球上每年约发生近万次月震,而且多发生在月球绕地球运动最接近地球的时刻.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有地震,月球和别的星球也有"地震"。月球上发生"地震",科学家称其为月震。月球上每年约发生近万次月震,而且多发生在月球绕地球运动最接近  相似文献   

5.
“地震分析预测若干实用技术研究”项目的“应力应变观测与地震活动综合分析”专题研究团队在专题负责人石耀霖院士带领下,集智攻关,整合和开发了大规模的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平台,建立大规模3D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模型,给出构造运动过程中地壳应力、应变的演变特征及对强震孕震进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
傅承义小传     
正傅承义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是国际地震波传播理论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对地震体波、面波、首波、地震射线及地震成因的理论均有独特贡献。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创建人之一,长期主编《地球物理学报》,为中国地球物理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09年10月7日,傅承义出生于福建闽侯。傅承义自幼记忆力极好,家里专门请了私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地震?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  相似文献   

8.
应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钻井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进行精细井震标定,明确含油砂体在地震反射中的位置;通过制作相干体切片指导断层平面组合,分析断层展布规律;通过目标砂体沿层地震属性切片、精细对比目标砂体在地震波形剖面和地震属性剖面上反射特征的变化综合描述储层平面分布形态,为复杂地区薄层砂体油藏评价和储量研究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1995年12月22日00时37分,在通辽市扎旗乌兰哈达苏木(北纬45°25、东径119°56)发生了一次Ms4.1级地震,鲁北镇莺歌、燕舞等地有感,这次地震是我盟地方地震机构成立以来所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天体引力促发我盟地震发生较为典型并非常难得的一个震例。1 这次地震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1.1 这次地震发生在零点左右,地震的发震时间是零时37分,震中位置所在的经线是119°56、发震时正是太阳直射东径119°56所对应地球的另一侧,即太阳直射西径69.25°的时间段。1.2 这次地震发生在初一,初一和十五这两天,一个是地球、月球、太…  相似文献   

10.
平衡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体在地球的作用下自身具有重力势能,液体是由无穷多个小质充组成的,地球作用每个质元的集合等同于地球作用其液体整体的效应;在零势能面上的固体自身同样具有重力势能;时间和长度在能量守恒的框架下有函数关系,给出机械能和热能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天津蓟运河断裂及昌平—丰南断裂的地壳深部结构了解及距地表数百米至莫霍面深度的地壳精细结构,其深大断裂是否切穿地壳。对蓟运河断裂的深部构造形态进行研究,为该区的孕震和发震提供依据,采用多次覆盖地震纵波反射探测方法采集,针对性处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宋瑞有  廖静  韩光明 《内江科技》2011,32(12):113-113,63
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本文针对地震属性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崖城23-1异常体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展开说明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首先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异常体的空间展布和分布格局,再用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异常体横向预测和烃类检测。  相似文献   

13.
地震的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是组成地球的岩石圈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构造变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发震机制潜伏于地下,震害显示于地表的自然现象,是岩石圈物质的快速运动。地球岩石圈发生构造变动导致地震的原因很多。岩浆的侵入或喷发作用可以引起地震,地壳塌陷也可以引起地震。但是,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高,造成损失大的地  相似文献   

14.
应急地震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孕震过程很难进行直接观测,人类对孕震过程及地震破裂起始过程了解尚少,地震的短临预报在短期难以取得突破。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采取的对策是,强化建筑物抗震设防、深化地震快速应急研究。应急地震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以最短的时间确定地震的位置及强度,利用现代通信的快速性,在破坏性地震波(主要是地震面波)达到之前几到几十秒的时间内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一些人员财产损失,形成地震预警系统。应急地震学另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地震灾害的快速估计,即利用国家及全球的地震波形信息,结合地震灾区的强地面震动记录,快速确定地震的起始、终止时间、地点及能量释放的具体过程,结合当地地质结构信息,从而估计各地区可能的受灾程度,为合理分配救灾资源提供第一手资料。在进一步加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础上,在东部平原大都市地区我国应可实现强震(6.5级以上)发生后20秒内快速确定震中及震级,实现地震极早期预警。同时可在几小时内确定地震能量释放过程,形成地面震动理论评估图(shakemap),按照灾情程度合理分配救灾资源,提高救灾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地震化石是暴露地表的古地震遗迹。对形成于地壳较深层次上的地震化石开展综合研究,可以直接获取有关震源破裂过程和方式、震源附近的地质构造背景、孕震环境条件以及相关的震源参数等重要信息和数据。由于大陆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5~15公里的深度,这个深度上的温度、压力条件与地表不同,其地质结构和介质性质目前也无法确知。以往有关地震成因的种种解释,大多根据地震引起的地表破裂或者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推断,给科  相似文献   

16.
黄岛地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与NE向断裂相比,NW向断裂规模较小,有关其分布、特征及性质等至今仍缺少系统的研究,研究相对薄弱。通过野外地质踏勘和地质制图,对黄岛地区NW向断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地质剖面分析,初步厘定了区内NW向断裂的活动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对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黄岛地区NW向断裂包括蒋家店子断裂、大楼村断裂和赵家河断裂,活动性质以正断层为主,并伴有左旋走滑特征。NW向断裂控制了黄岛地区的主体构造格局,尤其对当地山体聚落分布和房屋等建设群的展布方向有重要控制作用;同时,NW向断裂的展布与环胶州湾地区现代震中的分布趋势吻合较好,成为最可能的孕震和发震断裂。上述研究对黄岛地区城市规划及地质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们长达半个多世纪,荷兰地震学家探测到一种震颤,它为地球固态核心说首次提供了直接证据。1939年,科学家们第一次确定了地球内核的存在,并于1940年作出假设,设定它是固体。1946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凯恩·布伦观察到了地震波穿越内核时迅速加速的现象,从而为地球内核固态理论提供了间接证据。布伦研究了一种称炎压缩波(又名 P波)的震颤,这种波穿越物质时沿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摇动分子。另一类型的震颤称为横越波或 S 波,它左右移动分子,能穿越固体,但无法通过诸如外核的液体。如果地球内核真是固体,那么地震学家应该能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基金》1990,4(3):62-64
本年度的课题资助重点较之以往有一些变化,它在强调地震预报研究中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引人的同时,还着重强调了地震预报物理基础研究中的创新研究,在减轻地震灾害研究工作中突出了综合判定潜在震源区的原则及定量方法研究、以及地震危险性不确定性的研究、新的区划与小区划方法的研究,在理论与基础地震学研究中突出了数字化地震台站资料反演震源时空过程的研究与特定孕震震源物理模型下,地震活动图象及其它地球物理前兆量的正演研究,在地震构造物理研究中进一步重视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对活动构造的研究则开始提倡对其活动性进行更精确的活动规律性研究,在地震社会学研究方面,将侧重于系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震对社会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敦化地震台多年观测成果进行了认真清理研究,重点讨论了敦化地震台对近震的临震突变反应,对水氡映震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敦化地震台氡值观测对近震尤其是长白山火山区发生的地震反应灵敏。  相似文献   

20.
地震预警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针对部分典型震例和重点震例,分析地震预警定位偏差较大事件的产生原因,综合考虑分析地震台站分布、记录时间、震源深度等多种因素对地震预警定位结果的影响程度,给出相应的控制参数,并以实际处理结果做为检验依据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改进,最终确定地震预警定位结果的可靠性判定方法与参数,有效降低系统的误报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