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教育》2003,(23):18-18
本刊讯 日前,湖北省教研室小学各科教研员一行10余人在主任胡明、副主任方晓波的带领下,深入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共同商讨“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研体系的构建”问题。 在学校的一天时间里,省教研室的教研员们走进课堂观摩教师上课,与授课教师一对一交流课堂教学问题,和学校领导、教师集中交换关于“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研体系的构建”观点及其思路。一天的活动指向明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周久志 《吉林教育》2006,(11):34-3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推动教研工作重心移到学校。坚持以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可以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然而,农村学校教研经费短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较低,多数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与理解模糊……种种现实存在的困难使得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这成为制约农村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们思索着,实践者,探索着,试图找到一条切合农村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罗燕 《天津教育》2011,(3):48-49
学校是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地方,是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基地。校本教研的内涵可归纳为“基于学校教学的教研”、“在学校教学中的教研”。区级教研基于校本教研,以教研创新为主要抓手,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方式,以课堂反思和教学叙事为主要形式,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开展有效的区级教研的同时,教研员要基于校本教研,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1.对“校本”的认识“校本”就是以校为本,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为了  相似文献   

5.
郑明珠 《河南教育》2006,(12S):14-14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与学生正在课程改革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如何把新理念.新知识及时补充到教师知识结构中,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高,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我们把“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作为出发点,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修改和完善了备课制度和评课制度,组建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学科组”“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引领人在研究中的作用.努力把学校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型组织。  相似文献   

6.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是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实的重要举措。目前,“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已成为各地课改实验区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使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真正成为一项推进课改实验的有效措施,下面谈两点认识。 一、处理好八个关系 1.校本教研与传统教研的关系 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它强调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以学校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个人反思、教师团队同伴互助、专业人员引领为基本形式,对解决教学中的问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走进新课程”的需要,加快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的步伐,丰城市教育局教研室努力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提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共识逐渐形成。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员的新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  相似文献   

8.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为使学校、教师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从中得到发展与提升,我校立足“以校为本”,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教学研究为载体,大力加强课程改革研  相似文献   

9.
教学研究要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进行制度化建设,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一、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特征“以校为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d,大意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我国有学者曾提出“以校为本”意指“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据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有以下基本特征:首先是“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直接指向。这里的“发展”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指…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育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发展。其基本内涵包括:(1)“为了学校”,即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指向:(2)“在学校中”,即学校的问题需由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与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2.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升华衍生的产物。它既是一种集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也是一种颇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开展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的校本教研,是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基础教育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学校应该重视和大力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一训、四定、五给”促进落实。  相似文献   

14.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全面提升学校、教师自我研究能力和解决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推进的一项紧迫任务。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它包括教学研究和教学培训两个方面。因此,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制度。  相似文献   

15.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开展“以校为本”的考研活动,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校本管理中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要从以前单纯的“以校为本”转变为“以教师为本”,进而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校本教研作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好花难开”的尴尬的局面!缘何至此,笔者以为,形式化的校本教研败坏了老师们的胃口。如何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有效教研,关键在于轻负,只有轻负才能自由,自由方能增加教研内容的深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17.
陈家尧 《今日教育》2005,(12):38-39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素质成为一个事关新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教育部提出“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以制度的形式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但是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校本教研追求的目标不能只是一种制度的建立,它更应是一种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徐炳焱 《青年教师》2004,(12):24-26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心灵互动的学校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同时也成为教师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近年来.我市把校本教研作为校本培训的主渠道,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实践与探索。校本教研不仅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志琪 《甘肃教育》2009,(21):14-14
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通过每一所学校具体的改革实践,基于每一所学校自身的发展而实现。在这种前提下,以学校为本的教育改革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为目的的教育革新过程,因此,不可避免地要选择校本教研。“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更符合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趋势,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第九个年头,是什么机制保持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教学质量稳中提高,就是开展校本教研。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修是一种有效选择。湟中县教育局教研室从学校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将校本研修作为推进课改的关键举措,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架设通道、创造条件、拓展空间、营造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