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实效性不强,对相应的转化模式缺乏有效探索,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又能更好地促进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凯 《焦作大学学报》2007,21(2):101-103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教师角色转换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从校本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以及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机遇等方面来分析如何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学校教学实践中才有可能。而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也必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斯腾豪斯宣称:“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也就是说,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是内在统一的。笔认为,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辉 《教育探索》2006,(8):113-114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从校本教师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大方面入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倡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任何课程改革如果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在其中的意义和价值,都会归于失败。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现实性问题。如何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使教师真正获得专业上的发展,以促使校本课程开发顺利进行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强调校本课程决策,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适应校本课程决策需要的教师专业素质主要有课程意识、课程理念和课程决策能力。面向校本课程决策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主要有理论学习、反思性实践和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9.
教育质量问题成为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热门话题,提升教育质量的实质在于学校之改善,而学校之改善的关键则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拟从学校改善的两种模式出发,进而将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课程发展纳入其中,构建三者之间三位一体,指出要实现校本学校改善,教师专业发展应依托校本课程发展这一途径与平台,并以建构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为导向,最终实现将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质量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的发展,而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职业学校要依托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平台,以建构教师专业学习团队为途径,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师教育的多样性——国外校本教师教育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本教师教育组成要素出发,简要地描述了4个国家或地区的校本教师教育计划的差异,概括了课程的总观点及其实践课程、学生完成课程的实质、校本教师教育与大学教师教育的角色及提供给校本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以期为我国的校本教师教育的设计与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整合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梅  马玉宾 《教育研究》2005,26(10):49-54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校本课程整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模式,其开发与实施受到教师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校本课程整合背景下,教师之间需要建立起一种开放的、合作的文化。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特征是:积极的互依性、合目的性、整合性。合作的教师文化与校本课程整合之间在动态上表现为共同发展的关系,在静态上表现为互相促进的关系。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需要在校本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13.
论陶行知进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界定了何谓陶行知进课程,分析了陶行知进课程是学陶研陶师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需要,指出了陶行知进课程的三种现实可能性,阐述了陶行知进课程的基点在学校,关键在校长,重心是编写校本教材,重点在进教师教育课程等策略。认为陶行知进课程,是事关学陶研陶师陶能否持续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陶行知进课程实现之日,便是全国陶花真正遍地开放之时。  相似文献   

14.
Uswatun Qoyyimah 《Compare》2018,48(4):571-589
This paper describes research on how curriculum reform provides novel conditions for influencing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It draws on Bernstein’s theories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framing’ of curriculum and theorie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urriculum reform on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Indonesia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hat grants teachers greater autonomy to develop curricula appropriate to their context. A second concurrent reform introduced a character education policy that requires all teachers to address a specific set of values in all classes. Teachers working in public and Islamic private secondary schools were interviewed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of professionalism they exercised when implementing these reforms. Although theories of curriculum reform suggest that the higher degree of autonomy offered by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as the potential to re-professionalise teachers, this study observed different outcomes for teachers in different workforce environments in Indonesia.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师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心下移、阵地前移,“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理念在广泛的传播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之中。形成自主意识、提高专业化水平、生成教育智慧、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校本教师教育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所制订的“校本教师教育内容、措施、制度”构成了校本教师教育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校本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体系。校本课程对一个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却存在诸多不利的限制因素,信息技术类的校本课程更是如此。文章认为制约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开发的既有客观的原因,更存在主观上的不足,试图从多个方面指出这些限制因素并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还需不断努力。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必须在保证一体化改革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推进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加强教师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cross-case study we focus on school-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n Sweden and Finland. Through the use of focus-group interviews with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ors in Finland and Swede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how school-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s introduced and portrayed in the discourse about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spective teachers' learning. The school-based teacher education among the Finnish groups is made relevant in relation to several aspects of prospective teachers' learning. In the Swedish groups, school-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s portrayed as an organizational problem and few aspects of prospective teachers' learning are brought into the discourse. The results cannot be generalized to the two countries but show interesting conceptualizations of school-based education potentially useful for teacher educators and scholars.  相似文献   

19.
教师发展是大学发展及教育改革的关键。本文从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应教学团队建设为例,探讨大学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和团队建设契机,通过互助协作来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