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茶书是茶叶科技、经济、文化的载体和茶史研究的基础资料。《枕山楼茶略》为清代陈元辅撰写的茶书,万国鼎教授在《茶书总目提要》中曾提及该书。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人员遍寻国内各大图书馆,均未发现该书,相关出版物称该书已经佚失,近年茶史专家朱自振教授在日本发现该书。文章对这本新发现的茶书进行校注研究,旨在为我国茶史研究提供一份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茶书推荐     
《大观周刊》2006,(43):102-102
《普洱茶文化百科》,银生无量山古茶,锦裕乔木古茶,景迈野生古树茶,濮女牌无量山古乔青。[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醉茶消客所辑关于茶的诗文,没有序跋,首页已失,不知原来是什么书名。南京图书馆早先将其标作“《茶书》抄本”,《茶书总目提要》按照清代《茶书》加以收录,其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改定为“《茶书七种》七卷,明抄本”。《茶书七种》七卷现存二份抄本,旧抄本藏在南京图书馆,转抄本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所藏本在《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题作“《石鼎联句》抄本”,副题为“历代咏茶诗汇编”。这些书名不同的抄本,实质上是同一部茶书。  相似文献   

4.
陆羽煎茶法     
《大观周刊》2006,(30):63-63
1.备茶:凡饮用饼茶,在上碾之前,都要先在无异味的文火上烤炙,并注意掌握火候,勤于翻动,使之受火均匀,等茶饼烤出像蛤蟆背部突起的小疙瘩,不再冒湿气,而散发清香时为止。随将烤好的茶饼放入特定的容器中,以防止其香气散发,在冷却后即可碾茶。继而将碾成粉末状的末茶过茶箩,使之更加精细,剔除未碾碎的粗梗、碎片,然后放入竹盒之内备用。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06,(16):I0003-I0003
宫庭普洱茶本不出自宫庭,皆因茶的气质华丽端庄而让人觉得有了富贵之气,是一套值得看,耐得住品饮,经得住回味的佳茗茶艺。一款来自易武的古树生茶,加一款熟茶,由一个女茶艺师和一个男茶艺师同时开泡。行云流水一番动作之后,一黄一红两杯茶汤就呈现在你面前了。男人,女人;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边是阳,一边是阴。当两杯茶放在面前时却不知该先喝哪一杯了?钢柔并济,阴阳结全,这就是吉人茶宴楼宫庭普洱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4):19-19
龙润普洱茶体验馆最吸引人的,不仅是它琳琅满目的藏茶,还有那自己动手压一饼“唯我独有”普洱茶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06,(43):98-98
由于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先生发明的普洱茶“渥堆技术”将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从山间的茶马古道升级为现代的高速公路。从此,云南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大规模、高速度、质量稳定、保健功能提高的阶段,吴放英先生成为了有卓越贡献的划时代的历史人物,因此,吴放英先生的遗作《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亲制茶品》绝版纪念套茶也成为普洱茶藏家争购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郝春华 《大观周刊》2006,(18):I0036-I0037
鸿泰昌圆茶:海外孤帆的诉说 与命运多舛的福禄贡茶相比,鸿泰昌圆茶似乎更为幸运。它是真正的边境普洱,可虽然如此,却并没有影响它成为广大华人心目中知名普洱茶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养身有道     
《新闻世界》2006,(4):62-62
电脑族每天必喝的四杯茶 面对电脑时间长了不好,每天四杯茶。不但可以对抗辐射的侵害,还可保护眼睛。  相似文献   

10.
岁月变迁,一茬一茬的茶披着它们的或简或繁的外衣,也披着一个个文化符号,向我们演示着普洱茶发展的历史脉络。那些古老的包装有的时候成了人们辨定一款老茶的重要依据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藏品分享     
《大观周刊》2006,(15):37-37
敬昌圆茶 清光绪年间,是私人制茶最为兴旺的时代。在此期间个体茶商纷纷介入普洱茶的出口业务。在制茶工艺上与同庆号不相上下的敬昌号(后改为信昌号)茶庄便是成立于此期间,并因精制高级普洱茶和其产品远销海外而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06,(37):58-58
思茅是普洱茶的故乡,历史上是普洱茶的中心原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思茅(原普洱府辖区)又是茶树起源的摇篮,这里有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茶树始祖化石;有景谷,景东,澜沧中华木兰化石,有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玉及大量的野生茶树自然群落,有澜沧帮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有以澜沧景迈千年栽培型古茶树为代表的大量栽培型古茶园,茶树生产繁衍的生物链环环紧扣,延续进化的历史轨迹无比清晰,它处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8):I0032-I0033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护和宣传古茶树资源;从2001年一款令景迈古茶声名远扬的茶饼,到思茅多家知名茶厂的技术指导,经他手的普洱茶点石成金一样,总是成为众多茶客追捧的“玩家茶”。  相似文献   

14.
茶事     
我喜欢喝茶,觉得比饮料好,苦涩中有清香.且能提神。由喝茶而想了解茶.于是去翻阅了一下《茶经》,知道茶有“轻汗发而肌骨清”、“有力悦志”等好处,能“与醍醐甘露相抗衡也。”然而.我却不是那种会品茶的雅士,仅仅一直喜欢喝茶而已。或可说是那种喝“自然主义的茶(冈仓觉三语)”的人吧。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06,(39):44-45
历时5天的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于2006年9月26目圆满落幕。这是获省第一次由省政府主办以普洱茶为主题的专业展会。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领导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襄盛举.茶博会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06,(42):67-67
不知是孤陋寡闻,还是不谙茶道?时至今日.我尚未发现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民族,拥有像中国这样历史悠远、内容丰厚、积淀洋遂的茶史古籍,尤其像早已誊满天下的普洱茶.因其历史的漫长,品质的优良,文化的厚重.早已成为中雷茶史丰碑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7.
《大观周刊》2006,(16):I0008-I0009
每一饼老茶部有一个灵魂:当你走近一饼茶,如果你真的用心,就可以听到他们灵魂里的那一个个从遥远的年代飘过来的故事…… 当我走进普洱茶博物馆时,我被莫名的情绪感动了,或许是为了她们的故事,也或许是为她们曾有过的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06,(30):67-67
一、普洱茶投资介绍 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有着千年的生产饮用普洱茶历史.由于具备独特的加工工艺、发酵方式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这使得普洱茶在所有茶饮品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30):60-61
某日,四、五好茶人聚会,各人自带了得意的茶品。张姓茶兄小心翼翼掏出来一小袋散茶.略带几分神秘地透露:这可是极难得的野茶,一年一棵树那也只摘得下五六公斤。众人艳慕间开汤。有人喝了,赞不绝口:好,茶气劲道!有的人却悄悄捂着肚子跑卫生间,末了还不敢在一于资深茶人面前声张,“要是被人知道了自己消受不起着这‘绝世孤品’,那可丢大了份。”[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爱上一样东西之后,最初的感觉就是很想天天看得见,摸得着.与它一起,然后才会真正的了解。可是对于普洱茶的喜爱.最初的我不是这样的,因为不喜欢它那年久的味道,和看起来很怪异的外形.无论如何喝完一次之后是决不会再想起来的。可是现在回忆起来.最初喝的普洱茶可能是比较劣质的那种,很不卫生,那种味道不是普洱茶真正该有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