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史学界在对于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及其同世界革命的关系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不正确的看法。这种看法,从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历史时代这一正确前提出发,但却得出了十月革命后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一切民族民主革命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错误结论。不少研究者在论述十月革命后各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时,往往好下“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历史时代,所以它是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从国民党反动派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个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在广大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比比皆是。而且这时小农经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连续12年的极大破坏,农业生产下降,农民生活异常窘迫。旧中国的商业是长期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生存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必然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和投机性。旧中国的商业与广大人民是脱节的,城市和乡村严重对立。这正是旧中国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解放初,这些特征依然大部分存在。 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物  相似文献   

3.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误区 :教材没有详细解释这个概念 ,一般学生把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一个概念 ,即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中国不独立 ,不完整 ,不能独立自主行使主权。侧重半殖民地 ,而忽略半封建。解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着深刻的内涵 ,它是一个“复合”概念。要弄清它 ,先要明确什么是半殖民地 ,什么是半封建。所谓半殖民地 ,是指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入侵 ,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在这个形态下 ,外来资本主义势力并未推翻封建政权 ,进行殖民地直接统治。而是在保留独立国家形式的同时 ,用军事的、政治的…  相似文献   

4.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早在一九六四年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这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而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一种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必要前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极端反动的上层建筑和极端腐朽的经济基础,严重地桎梏了生产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的压迫和敲骨  相似文献   

5.
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保护民族工商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是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外不少论著着力阐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说它是“许多经济和社会落后的前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发展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过这种道路的可能性。列宁发展了依靠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国家支持的从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想”。我国有的专著也写道:“列宁捍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并以“新结论和新原理来丰富这个理论”。有的还说“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越过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我认为,这些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史学界有人撰文认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反对用‘半殖民地’采表述社会性质”,作为表述国家地位的“半殖民地”概念不能纳入社会性质的范畴。笔者经过考证,确认以陈独秀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将“半殖民地”纳入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范畴。笔者认为:将“半殖民地”应当纳入社会性质,理由是:只有用“半殖民地半封建”才能反映出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无不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近代以来,国家与社会同构,即半殖民地国家与半殖民地社会在表述上没有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曾经是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地位和作用的一个常见的提法(下称“一部分”提法或“一部分”思想)。近年来,有的人对这一提法表示了怀疑和否定的意见。这些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它不是出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口;它混淆了两  相似文献   

9.
自从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以来,中经现代革命领袖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的初步概述,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表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根据毛泽东的概述,人们对中国近代史还有如下几点基本认识:一、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这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二、“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殖民主义者以商品和贸易为借口,开始侵入印度。1757年普拉西战争后,印度开始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王皇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不仅给穆斯林,也给印度教徒和其它本地居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马克思在总结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时写道:“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印度失掉它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悲惨的色彩。” 印度人民抗英怒火此伏彼起。英国为了维护它的殖民统治,除了依靠军队进行赤裸裸的镇压外,还推行了“分而治之”政策,在印度各个民族、宗教、种姓和各种社会团体之间及内部,进行挑拨和分化。英国殖民者提出:“我们的态度是尽力维护现存的宗教的种族分裂,而不是努力使之融合。分而治之应该是印度政府的原则。”“分而治之是古罗马的座右铭,也应当是我们的座右铭。”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不同时期和阶段,英国殖民当局为实行分而治之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胜利距今已过去60多年。在它所奠定的历史发展道路上,当代中国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然而,对于解放战争的评价,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悲剧”。对于历史的认识和评价,最具说服力、最公正的做法是从历史的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历史问题应由历史来评判。解放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阶段。解放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
左图描述的是“半殖民地”(半独立)的形成过程,由主权国沦为半殖民地是列强侵华造成的恶果,是历史的后退。右图描述的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从现代化的观点来看,由封建走向半封建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各有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该图直观地揭示了马克思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论(破坏和建设)在中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究竟是一个反映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统一的完整的概念,还是由两个不同的概念组成的复合词组呢?杜经国同志认为:“半殖民地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是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问题,与由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性质这个概念属于不同的范畴,不能混为一淡。”①李时岳同志也认为:半殖民地指的是国家地位,半封建指的是社会形态,二者的形成过程并非同步,又“没有什么必然联系。”②两位同志的认识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支解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既不能全面地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又不符合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4.
1840年,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旧中国的基本国情。其间百余年,旧中国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有的人强调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有的人强调清朝政府的腐败。我认为,无论强调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因为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国家并非只有中国。例如日本,1853年同样也遭到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美国舰队的威胁下,被迫开放了门户,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和《五国通商条约》,丧失了关税、司法等主权,同样使其面临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但是,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行“殖产兴业”、“和魂洋才”的政策。到1890年,完成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改革,1894年又获得日英修约成功,从此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且成为世界一强。又如美国在独立之前,也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可是经过独立战争和内部一系列的改革,终于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亦成为世界一强。日本能够避免殖民地、半殖民地道路和美国能够从殖民地枷锁下解放出来的事实,证明外因论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6.
五口通商时期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次大转型时期。这时期的中西贸易具有不平等性质,也有剧烈竞争的性质,而且中优西劣明显。不平等性质的中西贸易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逐步落到外国列强手中,中国社会经济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六十三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是划时代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的意义,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发轫于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之中。运动一开始,它就汹涌澎湃,滚滚向前,猛烈冲击批判着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它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影响。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  相似文献   

18.
对于何谓世界多极化和多极化的历史进程,以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我们要有清晰的了解。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发展程度随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而定,而且始终带着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支配和剥削。虽然各个时期形式不同,至今仍有人提醒经济全球化中的金融帝国主义倾向。世界多极化则基本上是一个国际政治关系概念,它反映世界各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关系。世界多极化作为一个特定概念,发源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战以前是少数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统治世界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及依附性国…  相似文献   

19.
西方列强为了永远奴役和压迫中国人民,不仅用政治、经济、军事各种手段大举侵略中国,而且非常注重在中国散布奴化文化,妄图使中国人民俯首贴耳地臣服于他们的罪恶统治之下。随着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文化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思潮与中国封建文化的腐  相似文献   

20.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并且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和经济独占情况下,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具体内容有:(1)闭关政策的打破和自然经济的解体;(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发展(包括殖民地经济);(3)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