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正首探地球壳幔边界来自美、英、中等国的科学家将利用美国"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域开展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第一次大洋钻探。这是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第360航次,也是"Slo Mo"计划的首航。"Slo Mo"是"慢速扩张脊下地壳和莫霍面的性质"的缩写。莫霍面是以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命名的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在这一界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传统的理论认为大洋下地壳与地幔之间被  相似文献   

2.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2,(11):9-10
正海底钻探新纪录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地球"号深海探测船日前在该国宫城县近海钻探到了海面以下7740米深处,刷新了海底钻探的世界纪录。此前海底钻探的最深纪录是美国研究人员1978年利用"格洛马挑战者"号钻探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查林杰海渊创造的,深度为7049.5米。"地球"号是世界上第一艘  相似文献   

3.
安利 《百科知识》2016,(5):28-29
正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地球科学界相继开展了"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大洋钻探计划"(ODP,1983~2003)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2003~2013),已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累累硕果。从2013年开始,多国科学家又开始实施为期10年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同样简称IODP)。现阶段科考的主要方式是用美国"决心"号科学钻探船,钻取  相似文献   

4.
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钻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居住的地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人类希望解开的“谜”。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人类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与之相应的“入地”计划正在应运而生。这就是“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许志琴在《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一文中告诉我们:在大陆科学钻探就是一个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壳的构造;还可以为人类寻求能量资源开辟新的前景;还可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作用及深部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其它,等等。本文还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规划情况。  相似文献   

5.
唐蕾 《科学大众》2013,(5):33-35
当地球因为某种原因而变得空无一人时,独自驻守在这个"空"的星球上,会是怎样一种感觉?你看到的一切,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地球吗?在好莱坞科幻大片《遗忘星球》里,阿汤哥扮演的就是一个来世后驻守在地球上的无人机维修员,他在森林里一个人投篮、看书、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在体育场里感怀最后一场"超级碗"橄榄球赛,也  相似文献   

6.
嫦娥飞天     
中国人何时也可在月球上留下一行足迹,在那里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何时建立月球基地?这些期盼将伴随"嫦娥1号"卫星的发射,一步步变成现实。对科学家而言,月球依然是一个充满神秘的世界:月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地球和月球是兄妹关系、母子关系,还是其他什么关系?月球能告诉我们有关地球的新信息,如地球的起源、地球的命运吗?  相似文献   

7.
对于茫茫太空,我们总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茫茫宇宙,究竟边界在哪里?边界以外又是什么?浩浩太空是否就像我们地球的夜空那样寂静、那样空旷呢?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才发现太空并不是"真空",而是活动着各种各样的"流浪汉",  相似文献   

8.
正"小璐你怎么不说话呢?你在想什么?""我一直在思考,地球被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将何去何从?""新闻报道人类发现了另一个‘地球',可以选择星际移民!""如果另一个‘地球'上有外星人,人们如何与他们联系,会不会和他们发生冲突,甚至发生星球大战呢?""我们可以用手机、电话、电子邮件、无线电等多种方式联系,但是,外星人能够听懂地球语言吗?找一个星际翻译应该比较难。"两个人通过网络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与外星人联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时候还  相似文献   

9.
《科技广场》2003,(7):44-44
据报道,为了揭开地球内部的奥秘,科学家们要给地球深深地钻上几个窟窿。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地球内部进行探测,但由于坚硬地壳岩石的阻隔,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仍然所知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科学钻探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科学钻探工程。科学钻探是通过钻孔获取岩芯、岩屑、岩层中的液体(气体和液体),以及通过地球物理测井和在钻孔中安放仪器进行长期观测,来获取地下的各种信息。尽管给地球钻个深洞当“望远镜”很难,但科学家们却没有望而却步。科学钻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0.
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称,在距离地球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能存在着一颗适宜生命的类地行星. 人类的寿命是有限的,如果人们想要前往这颗行星上生活,那么他们需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够顺利抵达这颗类地行星呢?  相似文献   

11.
郭炜 《知识窗》2005,(8):10
为了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度线.那么,最初的经纬度线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测定的呢?  相似文献   

12.
正如今,太空传来的一张张地球照片无疑已经向人们展示了我们所处星球的球状面貌。如果这时候还有人告诉你,他笃信地球是平的,你肯定以为这是个玩笑。但是事实上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团体,这样一群人,认真地相信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盘状平面。他们所属的团体被称为"地平说学会"。地平?地圆?回顾历史,地平说的产生似乎比地圆说要早得多。中国古代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从印度的笈多王朝到美洲的古文明,总能在一些史料上找到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正>火星上的日落为何是蓝的?在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发回的一些火星日落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火星上的日落是蓝色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火星与地球相比离太阳更远。接收到的太阳光只有地球的40%,在日落时分,天空会显得更加灰暗。不仅如此,火星上的日出和日落也与地球大不相同。火星大气只有地球的1%,因此在日出和日落时,阳光穿过的大气层越来越低,永久存于火星大气中的细小尘埃  相似文献   

14.
正春节将至,异乡人又会踏上回家的路途。归心似箭的人们也许会觉得回家的路如此遥远。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离开家的路比归家的路更长。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伦·比恩搭乘"阿波罗"12号登陆月球。虽然去月球的路程与返回地球的路程在距离上完全一致,但是他却说,"从月球返回地球感觉路程短了很多"。这不是重返地球产生的幻觉,相信很多人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尤其是去一个新的地方的时候。自驾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如今成了人人喊"减"的"过街老鼠"了,但是说句公道话,它们在地球的历史上可是功莫大焉.要不是它们呵护着地球,地球早就成了一个冰球了.这个结论是人们在解决太阳演化中的一个悖论时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最多的矿物是什么?石英、长石、云母?答案全都错误,地球上最多的矿物,并不是我们能在地球表面看到的,它深藏在地球深处。这种一直无名的矿物处于670~2900千米的地下,即在地球内部的下地幔中。它是一种硅酸盐,属于钙钛矿家族,70%的下地幔都由它组成,但是它长期没有一个名字。那么,为什么科学家不给它起个名字呢?科学家也有自己的"难处"。要命名一种矿物,根据国际矿物学  相似文献   

17.
月球上的水     
在晴朗的夜空,人们抬头仰望茫茫的宇宙,看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月球。自古以来,它不知道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丰富想像;月圆月缺,又引起多少人的伤感情怀。现在已经有12名美国航天员的足迹到了月球,未来地球上的人们也将要在那里建造一个永久的居住地。这样,一个新的问题提出来了:月球上有水吗?尽管没有人到月球上进行过水源的实地勘探,但目前的一些证据显示那里是有水的。为什么在月球上会有水呢?从理论上分析与地球上存在水的原因是一样的。一个为较多人接受的理论是从地球上水产生的时间来推算的。无论是水本身,还是构成水的氢和氧元素,它们…  相似文献   

18.
正洋葱长得像小树,土豆如大石包,豌豆和大豆植株比人还高……这是地球上的蔬菜吗?回答是肯定的。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十分巨大,人们因此称其为"巨菜谷"。巨菜谷里的蔬菜为何与众不同?它们到底隐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呢?放大了的蔬菜这两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是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哥罗东北部的麦坦纳加山谷,一个是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库页岛)。来到这里,走进当地人的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颗"身高"近两米的大白菜。这些大白菜每颗都有近50千克重,采摘之后,  相似文献   

19.
正这些超自然术语是怎么诞生的?那些创造了它们的主人有着怎样的故事?"百慕大三角"百慕大三角位于美国东南沿海的大西洋中,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是地球上最著名的神秘地点之一。1945年命运多舛的美国第19飞行中队在训练时离开美国的佛罗里达后,突然消失在这片三角形神秘水域内,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百慕大三角"这个词本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美国作家文森特·加迪斯一篇杂志文章中首次将这片区域称  相似文献   

20.
发现海王星     
自古以来,人们就看到星空里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运行。1543年哥白尼的日心说公布以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也是一颗行星, 于是称“六大行星”。那时人们认为土星的运行轨道就是太阳系的边界了。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怎么发现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