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佘俊英,亦佘英,字竟成,泸县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四川分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革命军川南大都督。黄方,字鹿生,叙永县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四川分会重要骨干之一,川南革命军总司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初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遍及中国,最终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这场划时代的革命运动中,河南的仁人志士积极投身其中,支援了全国的革命。一、参加同盟会,积极宣传革命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当时载入名册的豫籍同盟会员就有十多位。冯自由的《革命逸史》中载有曾昭文(光东县)、杜君然(汲县)、刘基炎(光山县)、阎铁生(新蔡县)、李锦公(商水县)、陈庆明(延津县)、刘积  相似文献   

3.
清末林伯渠吉林视学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伯渠(1886~1960),又名林祖涵,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05年加入同盟会,开始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3月,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鉴于长江流域起义屡遭挫折,决定在东北实施“边疆革命”的计划,林伯渠被同盟会派至东北从事  相似文献   

4.
1893年11月27日,续范亭出生于晋北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续范亭的族兄、辛亥先驱续桐溪,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在宏道镇创办川路学堂,联络各地豪杰,酝酿举事。川路学堂以同盟会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青年学生,青年知识分子对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都曾起过启蒙和推动作用.我们陕西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积极参加了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并且通过他们创办的报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引导舆论,推动革命。现将陕西旅外学生创办的报刊简介如下: 一、《秦陇报》(简称《秦陇》),月刊。1906年8月,在日本留学的陕西、甘肃学生在同盟会的倡议下,由党松年(积龄)、郗朝俊(立臣),赵世钰等创办。该刊设有论著、译述、时评、实业、译丛、小  相似文献   

6.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个革命组织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为加强革命宣传,同盟会于同年11月26日在宋教仁主办的留日学生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基础上,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出版发行,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每月一期,共出26期。始由张继主编。《民报》出版后,刊登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卖国,介绍法国革命和俄国1905年革命,声援殖民地人民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林修梅,字浴凡.1880年3月1日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城北凉水井. 1901年,林修梅考中秀才,因家境困难,即外出教私塾.他痛感清廷腐败,不久就选择了习武救国的道路,1903年考入长沙陆军武备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于1906年以公费资格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孙中山、黄兴于1905年成立了同盟会,他们的革命思想对林修梅影响极大,他毅然加入同盟会,投身于反清救国斗争.1908年底,他在士官学校毕业后,与同学、同盟会员程潜一同受同盟会委派,入四川新军,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次年,随军进驻西藏,在驻扎拉萨时,写有<西藏游记>、<治藏策>等著作,阐述治理西藏、抵御外国侵略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褚辅成是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辛亥革命期间,他秉承同盟会政治纲领,从事民族民主革命。本文拟对浙江辛亥革命前后褚辅成的历史实践作一探讨。一、宣传和组织反清革命褚辅成(1873—1948),浙江嘉兴秀水县人。在浙江新思潮的影响下,他于1904年"只身东渡,联合同志,以期复国自强"[1]160。留学期间,他结识孙中山,并于1905年宣誓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担任同盟会浙江支部长,开始  相似文献   

9.
《云南档案》2011,(10):59-59
<正>1.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中华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相似文献   

10.
范鸿仙(1882-1914),名光启,别署哀鸿。安徽合肥人。他生于安徽合肥北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聪颖好学,小小年纪就文名远播。1904年,安徽寿县咸丰状元、光绪帝师傅孙家鼐聘请他当家庭教师,范鸿仙得以结识孙家鼐之侄孙孙毓筠。1906年孙毓筠自东京归来,介绍他参加了同盟会,范鸿仙自此投身革命。1906年10月,范鸿仙在东京同盟会《民报》刊载文章《刚德之学说》,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08年,范鸿仙与安徽籍的革命党人李铎(警众)、李燮枢(辛白)、陈仲衡等,创办了在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同盟会”原名“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由原有的“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所组成。1905年9月18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大会一致推选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并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在东京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民报》,共出版了二十六号,《天讨》增刊一册和号外一张。它是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机关报。孙中山先生对于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同盟会,指1 905年秋成立于日本东京的同盟会本部,由多个革命团体联合组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统一机关,孙中山任总理,拥有对内对外各权.然而,辛亥前数年,在革命起义大兴之际,同盟会本部未能始终发挥领导作用,原各团体依然各自为战,同盟会内部斗争不已,孙中山就多次遭攻击,在此情形下,加上孙中山急切发动起义以及革命重心的转移,孙中山对东京同盟会亦开始有所疏忽,双方关系若即若离.这一微妙关系,很值得探讨,不仅对辛亥前的孙中山及其革命活动,而且对中国革命会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风雨沧桑话《夏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以后,清廷政治腐败黑暗,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剧。为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大造革命舆论,先进的知识分子犹如矫健的海燕,为传播革命思想呼号奔涉。《夏声》月刊是在井勿幕领导主持下筹办的,于1908年2月创刊。井勿幕(1882—1918),陕西蒲城县人,17岁即加入同盟会;1906年夏在东京留学生中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1908年冬,又于西安创建同盟会陕西支部,“奔走南北者十数年,经营蜀秦者百余战。”他以卓越的才干和大无畏的精神,深得黄兴、吴玉章、熊克武等人的赞许,孙中山  相似文献   

14.
于右任(1878-1964)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大风、太平老人等,陕西三原人。清光绪29年(1903)举人。肄业于上海复旦学院,后赴日本留学。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任社长,嗣又相继创办《民呼日报》、《民立报》等,宣传革命,持论  相似文献   

15.
此次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外语为30分。 一、填空题 (共20题,每题1分) 1.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2.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 》创刊,孙中山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革命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3.科学史上著名“太阳中心说”的创立者是 。 4.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成立,马克思给予高度  相似文献   

16.
名人手迹     
<正>黄炎培(1878-1965),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字任之,清末举人。一九〇一年入南洋公学。一九〇三年在川沙创办小学堂。同年因宣传革命,被迫亡命日本。一九〇五年加入同盟会。  相似文献   

17.
郑伯奇(1895—1979)原名隆谨,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人。人们都知道他是文坛名将,他还是一位创办报刊的骨干。 郑伯奇1910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活动。1919年与郭沫若在日本东京京都帝国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共同关心和探讨出版文艺刊物的事情。1921年和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在日本组成“创造社”。创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学之创立源于爱国运动,且由革命志士创办。受清季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公学试图破除省界,行自治之制,立民立学堂之典范,并将办学成效视为检验民族自立的试金石。中国公学与同盟会总部有直接联系,且学校位于上海这一具有全国影响的舆论中心,使得中国公学成为清季革命中东京同盟会与中国内地革命党联系的重要枢纽,以中国公学为依托所办革命报刊也成为向内地和中下层社会输送革命的重要媒介。中国公学师生献身革命者甚多,其中不乏直接助成各地光复之人。中国公学与清季革命的渊源关系,体现了清季学堂学生已脱离传统轨道而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凸显了学堂学生在清季革命中特殊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于右任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春乾 《新闻知识》2004,(12):55-58
于右任创办的第四张报纸是《民立报》。当时,同盟会领导下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风起云涌,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出现的“抢米风潮”,广西、广东、云南、浙江、河南、直隶等省先后爆发的抗捐抗税斗争,以及同盟会领导下的地下革命活动,革命形势继续高涨,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全国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偶然参观了涿鹿县实验小学“百年校庆”校史展 ,吕复先生的大名跃然于纸上 ,先只知他是中山先生的革命追随者 ,遂深入档案的海洋对他的生平作一探考 ,得知他还是一个法学家、教育家。吕复 ,字健秋 ,河北省涿鹿县人 ,1 879年出生于涿鹿县城内文昌巷 (今鼓南小巷 ) ,1 90 3年考中举人 ,1 90 5年赴日本留学 ,先在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攻读 ,后转入明治大学法科 ,从此与法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以后 ,他一直从事革命工作。1 90 8年 ,吕复先生受到当时革命思想的熏陶 ,在东京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编译工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