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备课与上课两张皮有的教师备课是为了应付检查,用于“书写”的时间远大于“思考”的时间,大部分精力用于文字的堆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占了一半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照搬教参的,没有自己的见解.备课的核心“教学活动的设计”部分只是几道例题,没有问题的剖析、思维的暴露和变式的设计等,有的甚至连解答都没有.由于教者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尽快缩短他们由合格毕业生到称职教师的适应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三条途径和六种方法。一、途径(一)校内带教一个中学的学科组内,如果新老教师齐全,就具备了“校内带教”的条件。校内带教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带教阶段本阶段内青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般是青年教师轮流听几位老教师的课,或重点听一位“师傅”的课。最好的方法是安排青年教师和老教师教同头课,便于共同备课。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青年教师的课安排在老教师的课之后,让青年教师先听老教师的课,由老教师“领”着走,然后再讲自己的课,效果更好。老教师每学期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听青年教师的课,便于发现他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带教提供依据。这一阶段至少应持续一年。  相似文献   

3.
每逢和青年教师们备课,我都让他们做到有备而来,先介绍自己的设想,然后大家讨论改进。但我越来越明显感觉青年教师受时下盛行的“演课”模式影响很大,备课时普遍“多虑”,不能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4.
深思熟虑课乃成──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谈牡丹江市教育学院初教部田常泰备课是教学链条上承上启下、关联左右的重要环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的教师把备课理解为“写教案”、“写讲稿”,这有失偏颇。顾名思义,备课包括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写教案”、“写讲稿”...  相似文献   

5.
“教后反思”的目的就是通过自我 评价、自我质疑、自我完善来提高自己的 教学素养。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把它当 做一项教学业务常规来对待,坚持对每 一课都要进行“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应包括“备课”“说课” “上课”和“教后反思”这四个环节。 “教后反思”是对“备课”“说课”“上 课”的回顾、思考和修正。它是一个以新 课标为准绳来确认和分析教学活动中的 成败得失,并制订出改进方案的过程,因 此能促进我们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和 实施。 一、…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备好课就是基础和前提。目前开展的“说课”活动,就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说课”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效果会大有改观。“说课”,就是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向其他教师述说自己的备课内容和课堂设计情况。那么,“说课”应着重说哪些内容呢?一、说教学目的。教好一篇课文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说清这一点就会使教师不至于在讲课时无目的地讲。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应是它的德育目的和知识要求的统一,双方不能脱离;同时还应注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  相似文献   

7.
改造备课     
一、问题表现1.备课要求陈旧机械不少学校仍在沿袭半个世纪前的前苏联“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教案和教学,关注点集中在“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项目上,课型多是“传授———接受”式,教学过程单一刻板,缺乏活力,很少见到研究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新课型。2.备课过程照搬照抄有的教师为应付学校的检查做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使教案成为“速成之作、应景之作”。有的抄袭参考教案,有的照搬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教案,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3.备课内容…  相似文献   

8.
说课是一个新兴的教研课题。说课是指任课教师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已备好的课面对同行们进行概述,以表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的总体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的依据和理由。说课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说课源于备课,而高于备课。备课主要是备“教什么”和“怎样教”,而说课侧重于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教”。因此,说课对提高备课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说课的目的要求,说课一般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说《大纲》和教材;二说教学过程;三说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 有经验的教师,把为“双补”对象上课比作“烧夹生饭”.“夹生饭”是比较难烧的:火太小,生的部分烧不熟;火太猛,又会把熟的部分烧糊.这一比喻确实恰当. 许多“双补”的青壮年职工,对初中各门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在中学时都程度不同的接触过。但是当时教学秩序混乱,教员无心教,学生无心学,所以就出现了“夹生饭”:有的内容比较熟悉,有的模糊,有的在理解上还有错误.现在补课,必须摸清这些情况,有的放矢地教学,既不能把他们当作高小毕业生从头教起,又不能上成复习课。这里的难度,是很要教师水平的. 最近,听一位数学教师上因式分解课,感到他深得此中要领.他从平时接触中知道:简单的因式分解题,大多数学生是会做的,但是对基本概念理解得不清楚,遇到复杂一些的题目,就往往不是无从入手,就是发生差错.因此,他没有简单地照教科书上的顺序教,而是一开始就选择几道典型的因式分解题让学生演算,然后从分析学生解题中的错误人手,引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补教了学生们  相似文献   

10.
时下,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推广校务公开,但对教务特别是“教误”公开甚少。笔者从自己多年来坚持“教误”公开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教师实行“教误”公开好处多。笔者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已有15年,虽然已是青年教师眼里的“老政治教师”,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一些失误,有的是知识性错误,有的是课堂处理突发事件不当,有的是课堂时间安排松散,有的是批评学生用语过激,有的是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有的是课堂师生关系紧张等等。这些“教误”,笔者有时是当堂自己发现,有时是学生课上指出来的,有时…  相似文献   

11.
读了董美英同志刊登在2001年第32期《山东教育》上的《书袋学者》一文,不觉耳热心跳。虽自己只是一位中学教师,称不上什么“学者”,但回忆自己三年教学的历史过程,也可谓是一位“书袋学匠”,是一本“有声教参”了。由于自己的初始学历是中师,水平有限,再加之“教学中要教规范答案,以便考试之需”这种“经验”的耳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往往是“惟教参是亲,惟教参为上”,有的时候常常是不加思索地把教参上的东西从“袋子”中倒给学生。而未仔细钻研让其成为自己的东西,也未加以重整,寻找一条让学生宜于理解的途径。想来自己每日…  相似文献   

12.
卢俊 《现代语文》2006,(10):67-68
坛巨匠巴金先生已离我们而去。在纪念巴金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想起他晚年所提倡的“说真话,讲实话”的教诲。巴老正是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用真性情昂首走过他的101个春秋。他的这种精神不由得使我想起今天年轻的语教师,他们在接受时尚生活洗礼时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体温”,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仅仅是教参的冷眼、应试教育的酷刑,他们在解读教材时没有自己的感悟,没有巴老的“说真话,讲实话”的精神,没有自己的真性情,有的甚至懒于和本对话,借助各式教辅资料上演各种虚假的“语戏”。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质量源于备课质量,要做到有效教学,首先要做到有效备课.而不少教师把备课理解成照看教参、教材、以及其他参考书写教案,备课不具有实用性.“三次备课”模式其实就是教案的预设、课前反思、课堂验证,课后再备课、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这种备课模式提高了教师备课有效性,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也能使数学课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我校共有教师74名,其中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3%。青年教师勇于探索,勤于钻研,是我校教学的生力军。但由于他们缺乏教学经验,常感到满身的劲不知如何使。所以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便成了我校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开展了“说深”活动,找到了一条迅速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即授课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对其他教师和教研人员在课前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根据,然后由大家评析,以求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之效。说课一般是在备课之后上课之前进行。它以备课为基础,上课为终结。和教案相比,说深直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许多学校,教学参考资料特别受到教师的欢迎。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乐于购置这方面的书籍,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了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但是,也有一些教师过分强调了参考资料的作用,有的把它奉为圭臬,有的则是照搬照套,有的甚至抛开教材,凭“教参”照本宣科,这种“依样画葫芦”的作法,是完全不可取的。一.它违反了教学规律。因为每个教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会遭遇到“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的追问,名为语文教学设计,实质上却没有“设计”的过程,只是一味地停留在“教什么”的探索中。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语文教师大部分备课的时间都花在“教什么”的内容“生产”上:①按教参所提供的结论去“理解”选文;②“揣摩”教材编撰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7.
王银丽 《考试周刊》2012,(58):145-145
2012年3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改“香樟杯”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从备课到听其他老师的课和我自己上课及最后的组内讨论都给了我不少的思考。通过这次比赛,我认为自己在教学上成长了很多,对备课、讲课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路,教学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我就自己的课来谈一谈,把在这次比赛中的感受和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改已经搞了多年,课堂教学中的“少、慢、差、费”依然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备课这一角度,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备课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对教学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不备课或备课不充分是绝对上不好课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抱怨说,自己确实做了认真的准备,可是教学效果依然不好,对此他们感到茫然。我觉得这些教师对备课含义的理解片面、偏狭是其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备课只是简单地依据教参理解教材。其实不然,教学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师、教材、学生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教学的要  相似文献   

19.
终生备课     
报载: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他的课讲得非常好,听他课的教育局干部和外校老师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可以说我准备了一辈子;而对这节课的教材,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如果我们把直接准备叫“小备课”的话,那么终生备课就是“大备课”。 所谓“大备课”,就是教师为了教好书,育好人,在自己从教的整个生涯中,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以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永不停息地去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去研究教学和提高教学。一句话,教一辈子书,备一辈子课。  相似文献   

20.
教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料,它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较明确的说明。然而,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教参,就很难打造出符合儿童学段特点的数学课堂。通过对"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提出问题环节的三次教学设计,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理解教参,才能真正发挥教参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能理解的、亲近的知识,他们才会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