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滴水     
一滴水想在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那里寻找自我。因为他常听其他的一滴水谈起这件事,说只有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才最了解一滴水。啊……一看见这个“啊”字,一滴水知道他找到的是诗人。“啊,一滴水里也闪耀着太阳的光辉。”这话多好,一滴水有那么大的本事,太阳的光辉!多么伟大的一滴水啊!一滴水感叹自我的时候也用上了“啊”字。当一滴水想到自己也是太阳的时候,他有了一种天才的悲哀:天上那个太阳也太骄傲了,好像世界上只有它一个太阳,不,还有一个呢,还有“闪耀太阳光辉的一滴水”。为了让太阳尽早地知道这一点,一滴水早早地…  相似文献   

2.
凡尔赛宫距离巴黎市中心有二十公里,要从塞纳河的右岸穿过左岸。想当年,曾是满眼葡萄园的左岸正因占了凡尔赛宫的便宜,才从乡村变成了都市,众多讨宠的贵族像蛾子似的扑向太阳,跟妃子、太监一样,做梦都想博得“太阳王”的宠幸。凡尔赛宫作为“太阳王”路上易十四的宫邸,是名副其实的“太阳宫”。  相似文献   

3.
《学习之友》2009,(5):23-23
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在一次公众讲演中说,从太阳光谱上的黑线表明在太阳上有金子存在。一位银行家听众讥讽地对基尔霍夫说:“如果不能从太阳上得到它,那这样的金子又有什么用处呢!”后来,基尔霍夫带着他因光谱分析上的成就而获得的金质奖章去看那位银行家,并说:“你瞧瞧,我终于从太阳上得到了金子。”  相似文献   

4.
“腾格里”一词兼有“天”和“天神”双重含义。作为“天”,最早绝非指“天空”或“天穹”,而是指凡颠之称和凡颠上空或上方之称。在凡颠和凡颠上空或上方,也即“天”上,最引人注目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什么天体呢?毫无疑问,是日月星辰。在日月星辰中,太阳、月亮占据着无与伦比的显赫地位。所以,蒙古语族远古先民所崇拜的“腾格里”,最初指的便是太阳和月亮这两个有生命有人格的天体;太阳、月亮这两个有生命有人格的天体便是蒙古语族远古先民所崇拜的“腾格里”。当然,这一结论并不是最后的。  相似文献   

5.
种鸡蛋     
有一首歌同学们肯定再熟能详,“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对,是《种太阳》。我虽然不会种太阳,可是我小时候会种鸡蛋。  相似文献   

6.
邵群仙 《山东教育》2004,(33):41-41
一次,美术兴趣班活动结束后,家长纷纷来接,对自己孩子的画都加以评述:“这么不圆,你看老师的太阳画得多圆……”“你瞧,老师的太阳是红色的,你怎么是黄色的……”总有那么多家长首先对自己孩子的作品加以否定,指出许多不足之处。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担对孩子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也有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画成灰色的太阳问道:“为什么太阳是灰色的……”  相似文献   

7.
论海子诗歌的太阳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子诗歌的意象自成体系,其中“太阳”意象豁人耳目且贯穿海子诗歌始终,形成一个自足的意象系列,有着相对稳定的内涵,太阳作为一个核心意象,还派生着“火”、“光明”、“血”等变体,共同构成了一条超越“此在”之路。“太阳”是海子内心充满创造活力和疯狂气质的另一极,是与土地母体相对的父本的象喻,是海子倾力完成的最有张力与深度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血虹     
天上的太阳依旧不停地向前滚,夸父依旧不停地追着太阳。他感到口渴难忍,但此刻已没有水可以饮用了,黄河和东海的水已被他吸干,却根本就解不了渴。终于,夸父倒下了,“轰隆”一声,响彻天地。……但夸父没有死,他醒来时已是黑夜,身边是一堆火,还有一个人。夸父问:“你救了我?”“是的。我看你严重缺水,就取出地下水来给你解渴。”夸父谢过人后,向天上环视一周,焦急地问:“那太阳呢?”“往西边去了。”夸父站起来:“你的恩情我来世再报,现在我要去追太阳。”“你为什么要追太阳呢?”“我憧憬光明。只有在太阳普照下,我才有…  相似文献   

9.
"捏太阳"     
什么?捏太阳?有没有搞错?别急,没谁敢真到天上去拿捏太阳。这是郫县二小刘文跃老师上的一节美术课:用彩泥捏太阳。这不,开始了———踏着上课的铃声,神采奕奕的刘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对孩子们说:“有个圆圆的东西,小朋友需要它,老师需要它,小草、小动物们都需要它。昨天,老师没看见它,今天嘛———”刘老师有点夸张地向窗外的天空望去,“哈,看见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孩子们一起高声回答:“太阳!”“太阳好吗?”“好!”多数学生大声说。“不好!”一个同学小小声声地说。这种回答可不能忽略。刘老师亲切地说:“这…  相似文献   

10.
小太阳     
我们学校办有一份小刊物,名叫创、太阳》。“小太阳”这个名字寄托着老师们美好的愿望: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我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小太阳”一样,成长为光照人间的太阳。但要真正成长为,“小太阳”,就需要同学们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奋学习,石氏砺意志,增长才干,脚踏实地,付出辛劳和汗水。旧出东方红胜火。“小太阳”将给社会、给学校、给家庭带去生机盎然的光芒。小太阳@曾志光$五华县第一小学!校长  相似文献   

11.
一顶云帽子     
小燕子嘴里叼着一顶“云帽子”,准备送给太阳公公。一棵绿绿的大树说:“我戴,我最强壮。”花儿说:“我戴,我戴,我最漂亮。”这时,太阳公公出来了,今天是太阳公公的生日,所以小燕子把“云帽子”送给太阳公公。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戴上了“云帽子”。这下,大地凉快多了,太阳公公也可以躲到“云帽子”里悄悄休息一下。森林中的小动物们也不会被炎热的夏天闷到屋子里面了。顽皮的猴子跳出屋子,蹦上了大树;八哥在树上高声地唱歌。太阳公公看到这情景,乐呵呵地笑了。瞧,多痛快呀!小动物们都很感谢这顶“云帽子”。一顶云帽子$河北沽…  相似文献   

12.
俗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是有“温度“的。同一个意思、同一种对象,其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效果就迥然相异。它既可能是一碗“暖心的热汤”,也可能是一盆“透骨的冰水”。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赵衰、赵盾父子先后为晋国重臣,大臣狐射姑评价其父子说:“他们父子都是天上的太阳,不过一颗是冬天的太阳,一颗是夏天的太阳罢了。”原来,赵氏父子虽然都主持过国政,且忠诚为国,但因一善美言,  相似文献   

13.
一、“生成”在知识空白处:适度展开 有时候,学生对教材的关注点超越课文的知识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恰恰与本课的教学关系不大。如教学《太阳》一课,学生常会提出“太阳是怎么形成的”“太阳会毁灭吗”“为什么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之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心中的阳光     
黄小平 《成长》2007,(4):1-1
1932年,大文豪萧伯纳访问上海,林语堂上船去接他,说:“这里许多天来大风大雪,今天才放晴,你真是好福气,一到上海就看见了太阳。”萧伯纳笑道:“还是太阳有福气,能在上海见到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的由来在一天的餐后进区活动时,太阳悄悄地跑进了我们教室。这时,梁嘉炜说:“这太阳,晒死人了。”黎咏娴说:“怕什么,晒太阳可以消毒。”崔悦说:“太阳对人的身体有好处。”我反问一句:“有什么好处?”“太阳可以晒衣服”,“冬天晒太阳,我们就觉得不冷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那么,“太阳还有什么用呢?”“它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我给孩  相似文献   

16.
教师应从“像不像,美不美”的完美主义中解放出来,重视幼儿的情感表现,感受幼儿的童心、童稚。我记得有一次在美术活动中画“太阳”,有一个叫陈浩的幼儿一次在纸上画了6个太阳。作品展示时,小朋友都说他画得不好,理由是天上只有  相似文献   

17.
我的理想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要播种太阳,播种一个就够了,它会结出许多的太阳……”大脸猫迎着寒风边走边唱,美丽的愿望让她喝饱了寒风也毫不在意。 教室里同样像冰窖一样,穿山甲老师搓了搓手,“哗哗哗”使劲地抖了抖身上的铠甲,清了清嗓子开始上课了。“大脸猫刚才唱的歌真妙啊!种太阳,多美好的愿望啊!要是在这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  相似文献   

18.
黎明时分,太阳娃娃在云层上睡觉,她翻了一个身,滚落了下来,掉在了山公公的头上。山公公觉得头顶上很烫很烫,摸了摸,他大惊失色:“不得了,是太阳娃娃!”太阳娃娃揉揉双眼,惊奇地叫起来:“啊?我怎么掉下来了?”她忙对山公公说:“山公公,你能把我送回天上去吗?”山公公为难地说:“我又不会飞,怎么能把你送上去呢?”太阳娃娃说:“没关系,你只要把我高高举起就行了。”山公公就用自己那具有神奇力量的双手托起太阳娃娃。于是,太阳娃娃就越升越高。山公公和太阳娃娃$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二小二(3)班@陈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创造了“太阳”意象,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其化渊源乃中国古典学的古典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与太阳赛跑》是一篇寓含深意的短文。文章描写“我”小学三年级放学时与太阳赛跑,“跑赢太阳”了,使自己“心里涨满了感动”,有了“对生命的感悟”。作者由此对人生进行审视,阐发自己的感悟:我们与太阳赛跑,无论我们“微笑”,还是“悲哭”,太阳“依然沉落”。因此,人生就要“以全身心投注于每一个变化之中,在因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