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李杨 《当代传播》2002,(2):88-89
2001年金秋10月,在昌吉召开了第十一届新疆“新闻奖”摄影作品、报刊使用图片评选会,这是进入21世纪新疆新闻摄影界第一次研究新闻摄影报道发展与改革的会议。前十届评选会倡导“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使新疆新闻摄影事业和报刊使用新闻图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报刊上发表了一大批新闻图片精品,极大地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增强了报刊的宣传及报道效果,并形成了新疆新闻摄影的特色。当历史的脚步踏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报刊也步入了“读图时代”。由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  相似文献   

2.
“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为报刊写稿的体会是:既要“有感快发”,又要“压而不发”。“有感快发”,即当发现一件事,或报刊发表了一条新闻,对自己的触动大时,要立即动笔。一瞬的情感逝去之后,就很难追回。今年5月19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集锦类”新闻成为诸多新闻媒体扩大信息量的重要途径。翻报刊、听广播,诸如“报刊集萃”、“九州一览”、“新闻集锦”、“环球300秒”等等“集锦类”新闻栏目、节目,五花八门。“集锦类”新闻也有不少值得细加推敲和研究的地方。这里不妨列出几种:  相似文献   

5.
由任 《新闻三昧》2004,(9):35-35
中华新闻报8月13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题为《构建新闻“防火墙”——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加强系列报刊审读阅评》的报道,以高度评价鲜明态度大力支持报刊阅评工作。  相似文献   

6.
1991年9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记者姜在忠采写的新闻特写《北京出新景满街“招客灯”》。这则社会新闻很受报刊用户的欢迎。首都有六家报纸采用,人民日报在新闻播发后十多天,还拿出宝贵的版面刊登,人民日报海外版到1991年11月21日还刊用了这条“招客灯”新闻。一则社会新闻何以受到青睐?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7.
黄晓宁 《青年记者》2016,(14):123-124
中国新闻真正意义上的诞生大概是19世纪之后的事情,可以说是“西学东渐”与中国固有的“新闻”形式互动的结果.那时,一些西方的传教士基于传教的需要,在我国境内和周边地区创办了许多报刊.外来的新闻概念与土著的新闻形式融合在一起,开始孳乳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本为传教的报刊开始刊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逐渐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报刊.后来就有了国内创办的刊物,开始了我国的新闻事业.蒋绍愚先生在《汉语常用词考源》一文中,强调了对常用词溯源探流的重要性,指出这样可以揭示词汇的发展规律,深入理解现代汉语常用词,不仅可以“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新闻”无疑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然而,“新闻”是怎么来的,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就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治一治“亚新闻”传染病杨思迅在当今的报刊上,一些奇闻趣事时有传播,人们兴味盎然,甚至街谈巷议。这是新闻传播媒介注意可受性的可喜景象。然而,有些“新闻”是否具备真正的新闻资格,却常常令人生疑。不妨信手拈来,请看1993年6月26日某报四版的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常德市程市长为减少一般性会议报道,“撵”记者出会场的新闻(载1989年4月8日人民日报2版),一时间传为“美谈”,不少报章杂志特别是新闻报刊纷纷评说。《新闻出版报》和《新闻战线》就分别刊用了《为程市长“撵”记者叫好》和《有感于市长“撵”记者》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在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的报道中,国内媒体的大部分新闻都贴上了“据CNN”、“据路透社”等“据”字标签。《21世纪经济报道》是国内少数被受众“点赞”的媒体之一,本文选取今年3月11日至4月21日期间该报刊登的117篇报道,探究其从“新闻搬运工”到“新闻钻探工”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报刊上出现了一种可称为“批评性表扬新闻”的新闻文体。这种新闻对于我国的建设和改革事业,对于端正党风和纠正社会不良风气,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批评性表扬新闻”,就是明显兼有批评功能和表扬功能的新闻。例如,前几年曾有一篇震动全国的新闻,说的是黑龙江省有一位飞行团长,在大街上只身与窃贼搏斗,被歹徒刺成重伤,当时围观群众很多,这位军官呼喊围观者援助,可是竟无人上前,致使这位军官壮烈牺牲。这篇新闻就属于批评性表扬新闻。它主要是表扬这位军官的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同时也批评了值得深思的不良社会风气。如果我们留心报刊的话,就会经常见到这种新闻。例如,1991年5月9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颂扬许昌县苏桥镇孟村治保主任杨荣德同志的新闻,与前面所  相似文献   

12.
余玉  吴琴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11):91-107+128
近代报刊“耳目喉舌”功能在早期国人译报实践中萌芽,在国人自办报刊中历经“耳目”与“喉舌”之间的“统一——偏移——强化——统一”的循环过程,从而在近代报刊实践史上呈现出独特的嬗变轨迹。具体而言,报刊“耳目喉舌”功能孕育于早期国人报刊实践,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辩证地提出报刊“耳目喉舌”论并逐渐向“喉舌”功能偏移,清末革命派报刊不断强化“喉舌”而轻“耳目”功能,民初随着新闻业从“政论本位”向“新闻本位”转向,报刊“耳目”功能重新得到重视,并逐渐向“耳目喉舌”功能回归。在报刊实践语境中辩证考察近代报刊“耳目”与“喉舌”功能的关系,探寻其独特演进轨迹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畸轻畸重的现实表征,对当下新闻业有效发挥其功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刊要多些新闻,少些“星闻”,不论是党报党刊还是专业报刊都应该如此。可现在有些新闻报刊上的“星闻”多于新闻,有关明星的轶闻轶事、绯闻隐私、婚恋情爱、言谈举止、嗜好怪癖、行住衣食,专访、特稿,连篇累牍,通讯、特写,长篇巨制,陈谷子烂芝麻,颗粒归仓,鸡毛蒜皮,惟恐遗漏了少许,扬长避短著文章,浓墨重彩写明星,一件小事,见微知著,提炼出大主题,借题发挥,演义出大文章.这个这样写,那个那样写,童星、小星、大星、巨星、文星、武星、歌星、影星……群星灿烂,光天耀日。报刊成了群星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外国并无“新闻漫画”一说,这词儿是由我国首先提出,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所谓“新闻漫画”,顾名思义,自然指的是反映新闻动态或事件的漫画。其实,在讲究新闻性的外国报刊上,有许多漫画也是“新闻漫画”。日本所说的“时事漫画”,也就是“新闻漫画”,因“新闻”和“时事”毕竟具有共同的内涵。五、六十年代时,在我国书报中,也常见“时事漫画”一词;在本世纪初,我国刊物上已出现“时局图”,与后来所说的“时事漫画”或“新闻漫画”的含义相似。而美英报刊所发表的“社论漫画”(Editorial Cartoon),尽管表达了形形色色的政治观点,内容题材也相当广泛,但大都作为新闻印刷媒介传播信息的形式之一,故亦可视为“新闻漫画”的别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按照中央的指示,我国的报刊逐步实行“邮发合一”,即由邮政部门负责报刊的发行工作。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邮发合一”遂成为我国发行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开创了新中国新闻事业与邮政事业密切结合的新方向。 1949年12月17日至26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召开了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会议决议提出:“报纸发行工作应学习苏联及我东北、山东的经验,逐步地全部移交邮局办理。各报可按具体情况与各地邮局签定发行合同.”12月28日,第一次全国人民邮政会议形成的决议案  相似文献   

16.
时常听人说“亲眼目睹”,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亲眼”哪能修饰“目睹”呢?上人民网报刊检索系统检索一下,竞检索出14181条含有“亲眼目睹”这一短语的“新闻”,实则更多,因为该系统能检索的最早时间是2003年6月13日,这之前定然有之.自2003年6月13日至2012年3月7日,但九年时问,平均起来,人们每天至少可以看到四条含有“亲眼目睹”的“新闻”,即使是那些知道“亲眼目睹”是错误用法的人,也会因耳濡目染而被“同化”.  相似文献   

17.
打开收音机或是翻开广播节目报,有时听到或看到“专栏”、“栏目”之类的词句,我觉得不合适.显然,这类词是从报刊移植过来的.尽管广播、报纸都属新闻这一行,有不少行话、术语可以通用,但“专栏”、“栏目”等词,是根据报刊有版面、页数之说,创造的专用术语.它们指的是“报刊按内容划分的版面”,或是报刊上“性质相同  相似文献   

18.
今年第三期《新闻战线》登出一条短讯:《北京日报郊区版聘请“特邀读者”》,我觉得很是新鲜。过去只知道报刊编辑部聘请“特约评论员”、“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也有少数聘请过“特邀编辑”;而聘请“特邀读者”,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报刊是办给读者看的。近几年来,随着极左遗毒的不断清除和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逐步恢复,在编辑部同志眼里,读者越来越被看重。于是,新闻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闻爱好者》1989年第12期在题为《“羡鱼”与“网”》一文中,有“报刊杂志”之说。其实“报刊杂志”之说系病语。因为“报刊”即指“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实践》2007,(7):24-24
4月28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杭州表彰全国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绍兴日报首席记者袁云成为今年我省受表彰的80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唯一的新闻界代表。袁云从业20余年来,先后有200余幅新闻摄影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晚报新闻奖、浙江新闻奖等200余个省级以上大奖。有数千幅新闻摄影作品被国内外上百家通讯社和报刊登载,先后参加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韩日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