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就是命题者提供一段材料,为考生展开想象、联想提供一个开放的、灵活的“话题”。话题作文以其“自由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为人们所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话题的“开放”和“限制”是相对的,话题作文也存在着限制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有的学生常常问,话题作文是不是命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有没有区别,这说明对话题作文的认识还有些模糊,往往与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混为一谈。因此,要真正把握话题作文,写作时体现出话题作文的特点,还必须明确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的区别。一、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的限制比命题作文少。话题作文的题目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拟定,如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不必以“读书”作标题,习作者完全可以自由拟标题,只要内容与“读书”有关即可。而命题作文的题目是规定的,如要求以“一次难忘的实践”为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3.
有人做了一个概括,颇能说明问题:“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所以“话题作文”,即是用一段…  相似文献   

4.
所谓切题。就是所写文章与所给题意非常契合的意思。目前我们训练写作以及考试的文题无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命题,二是话题,三是材料。而就审题而言,话题是可以包括命题和材料作文的。因为一般来说,一篇话题作文的试题常可包括“材料”、“话题”和“其他要求”三个组成部分。话题虽不等于命题,但分析理解话题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与命题一致的;话题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虽也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但总要对材料的中心主旨进行确切的把握的,而这种把握方法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审好话题,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审题无误了。下面我们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审题时如何切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话题作文特点要写好话题作文,必须首先研究话题作文的特点。话题作文题一般由“话题材料”、“提示语”和“注意点”三部分组成。“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人们称之为“三自”: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一、话题作文。只要题干中有“请以‘XXX’为话题”一语,你立即便可认定:这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参考。它的核心是“话题”,话题是明确的、法定的指令,大家  相似文献   

7.
人们总习惯地把作文命题分为: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其实。这只是一种简便的述说,三者并无确切分界。所谓“标题作文”,只是要求以给出的“词语”或“语句”为作文题目;所谓“话题作文”,则给定一个作文范围,可以以这个“话题”为题目,也可以另拟“题目”;所谓“材料作文”,是命题给出一段材料,从中自行挖掘出“话题”,拟定出“标题”。当然,“标题命题”“话题作文”也不时给出一段材料。这样看。三者并无实质差异。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是近两年高考作文所采用的一种新的形式。“话题”是指谈话的中心内容。“话题作文”是指以所提供的材料作为“引子”而确定范围,引发思考的“自由作文”。  相似文献   

9.
《新读写》2010,(7):20-25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相对旧材料作文(即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而言的一种命题形式。它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不足。总之,它是一种集材料作文的限制性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为一体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人也称之为“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等。新材料作文“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元性、命题的开放性上。它有效遏制了套作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从恢复高考到2005年,高考作文经历了“三部曲”: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开始几年,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近几年来,在我国普通高考的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显著的趋向。例如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皆为话题作文。诚然,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展的一种必然,它克服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弊端,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与写作理念。正因为这种灵活性,话题作文使高考作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写作风貌也有了极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1.
从2000年开始,上海高考作文命题出现过命题作文、看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现今的“材料性话题作文”,可以说题型不时在“变脸”。作文题的“变脸”,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为此。上海卷的《考试手册》中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多种题型的作文。  相似文献   

12.
张淑瑶 《现代语文》2006,(9):123-124
如果我们把话题作文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思考评价,话题作文无疑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旧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尊重考生的人本理念,同时,为准确评价考生稳定的作文素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话题作文应运而生的“三自政策(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则进一步为考生开拓了张扬个性、表现才华的广阔天地。由于话题本身一般都贴近考生生活,能激发考生的感受、联想和想象,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加上容易下笔入题并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话题作文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欢迎。但考生往往只注重了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和“要求”,对“话题材料”漠不关心,甚至于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作文考试多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考试形式,它的出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方式、应试能力的培养、情感交流的异样化都有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使得学生作文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建立起一套新的作文系统。而往往在学生们读了一段作文材料后,采取“就事论事”的方式,使得话题作文这种新的作文形式得不到很好的弘扬。有些同学则将作文题目拟得很大,范围一广,不管是记叙还是议论,都会显得力不从心,有点儿“以大论小”的感觉。所以有必要把作文题目拟得“小”一点儿,而把内涵拓展得“大”一些,从而为美文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个有约束力的话题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和体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学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中的“一”。从近年中考作文命题的导向看,话题作文是主要形式。中考话题型作文的特点,首先是内容宽泛。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只规定了一个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曹阳 《考试》2002,(12)
一、主题语: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问题:2002年高考上海作文试题是话题作文吗?如果不是话题作文,则是否意味着今后高考作文试题开始进入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等多样化时期?认识: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作文试题和北京作文试题都明确表明是话题作文,所上海试题是规定以“面对大海”为标题,确实打破了近年来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一、注意审读材料的顺序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背景材料、引导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考生在审题时,往往是按“材料———引导语———话题———要求”的顺序。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引导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考生审题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二、注意理解话题的意义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  相似文献   

17.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的考查已经历了三种方式。一是命题作文,如《习惯》、《尝试》等。二是材料作文,“达芬奇画蛋”和“小姑娘与玫瑰花”等便是。三是话题作文,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等等。其中,从1998年到2005年,连续8年话题作文成为全国和地方省(或直辖市)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实践表明,话题作文是迄今为止高考测评学生写作素质最为理想的形式。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语、提示语、话题和要求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江剑锋老师在贵刊(2004年第二期)发表的《高考话题作文新探》一文有不少有见地的论述,而且江老师关于“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考生提示了一个写作内容的范围,用不用都无所谓”的阐述,进一步佐证了梁言老师、河北聂益锋老师(“把视点锁定在话题语上”,以免“被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定了目光”)、四川雷声老师(“材料只是话题产生的基础——在写作阶段,我们则完全可以抛开材料来进行写作。”)等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受高考“话题作文”的启示,中考“话题作文”悄然入试。尤其是近两年,全国各地中考“话题作文”急剧上升,大有取代其他作文题型的趋势。所谓“话题作文”,就是以某个话题为淡话中心的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内容的自由作文,它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  相似文献   

20.
首先要认清这是一道有限制的话题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还应该视为话题作文,因为命题中明确提示“话题” 二字,而从规定最明确的“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句话,也可以发现这是“话题”作文的要求。 但它与前两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又并不完全一样。1999年的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同样提供了一段材料,只能算是引导语,但题目中明示,所写作文不要受提供的文字限制,可以不考虑提供的文字。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也在题目中明确指出:“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