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高中语文传统篇目《孔雀东南飞 (并序 )》中“①媒人去数日 ,②寻遣丞请还 ,③说有兰家女 ,④承籍有宦官”这四句诗 ,课文注释说 :“这里可能有脱漏或错误 ,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有人认为‘说有兰家女 ,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 ,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意思是说有兰家之女 ,出身于做官人家 ,可配太守之子 ,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 ,不能相配。但这两句后边 ,恐仍有脱漏之句。”笔者认为该节诗文不存在上述的脱漏现象 ,更不能把“说有兰家女 ,承籍有宦官”句移到“阿母谢媒人”之后。要正确理解该节诗文 ,必须理清其表述…  相似文献   

2.
其一、“脱漏”说殊不可信。既是诗歌,起码要讲一点押韵。“脱漏”说主张将“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搬到“阿母谢媒人”之后,其实,这样搬,仅从诗歌的韵脚来看就是行不通的。不搬。“还一官:婚一人一君一门”。依次成韵,读来音韵和谐,语气贯通。若搬。“人一女一官一誓一言”,连续五句无一成韵,不合传唱文学组句用字的规律。且搬了以后,“阿母谢媒人”连“说有兰家女”,“谢”与“说”连用,语颇不通。更何况东汉已经发明了纸。不存在着“错简”的问题。因此。在没有充分的版本材料为依据的情况下就断定哪里哪里有脱漏而任意搬迁。其科学性是颇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有“媒人去数日,……故遣来贵门”十二个短句,对它怎样标点、理解,历来众家观点多不相同,似乎成为一历史疑案。现摘录几种:(一)高中语文课本: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注云: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开头四句无法解释清楚。又介绍了一些人的切割移位法:“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当在“阿母谢谋人”之后,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二)余冠英《乐府诗选》:…日,…还,说:“…,…官”。云“…郞,…婚,…人,…言”。直说“…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一文中,编者对“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几句作了这样的脚注:“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对于此说,笔者不敢苟同。现不揣冒昧,略陈己见于后:其实,并非无人能对它作出解释来。查看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教学解难天水市第一师范学校赵健在中师《文选习作》所选《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教学中,教师会碰到一段情节错乱不清的表述,即“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这八句诗,参照古典文...  相似文献   

6.
一、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福建戴光华: 历来注家以为前四句有脱漏或错误,实不足信。“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译成白话意思是:“县令派来的媒人才去几天,随着是太守遣丞前来请婚。”由县令“遣媒”到太守“遣丞”,情节逐步逼紧,文章脉络清楚。由“说”而“云”而“直说”从府丞口中道出,一气呵成,既写出府丞做媒口吻,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遗媒来”至“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六十五句,都是述刘兰芝再嫁情节的。对于其中“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四句,历来讼讼纷纭,至今还是叫人莫衷一是。鉴于此,笔者想来一个大胆的假设:将“遣丞”不作动宾短语解,而作偏正短语解,即变“派遣丞”为“遣归故里之丞”。此解一旦成立,则六十五句诗所叙情节可一气贯  相似文献   

8.
对《孔雀东南飞》中的“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见解,这里笔者亦简述愚见,以企争鸣。我认为这两句中有错字,即“女”是“子”字之误笔。“兰”是姓,《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兰氏、姬姓,郑穆公裔也。穆公名兰,其  相似文献   

9.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孔雀东南飞》中这节诗是疑义最多之处,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丞是县丞还是郡丞,谁最先遣丞这两个问题上.文革前高中语文课本的注释采用"丞是县丞"说.按此说,诗意可理解为:"媒人去数日",是说媒人从刘家离去几天后.县令和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难句新解●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孙新对于《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一个疑难句段“媒人去数日……故遣来贵门”的解释,争议多年,终无定解。试把各家不同标点及不同见解,略加比较:各家不同标点注家标点余冠英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  相似文献   

11.
乐府名诗《孔雀东南飞》中的一句话:"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历来饱受争议。对本语句的准确理解成为了语文教研的重难点。历来研究成果呈现不同观点,其中多数结论缺乏有力论据,且论证过于主观牵强。"兰"象征美好和高尚,在古文中常用作定语修饰人与物。通过文本分析和文献考据,可得出"兰家"即指芳德贵品之家,"兰家女"即指刘兰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查阅辞书虽然可以直接了解词义,但也有局限性,因为任何辞书的编纂都要受时空条件的限制,绝不可能把汉语发展过程中一切词的一切意义都收集无遗。所以要有效地进行义训,除查阅辞书外,还得注意稽查旧注。旧注,就是前人读书作过的注释批解。它是前人针对某些文章中的具体文义、词义刻苦钻研后的心血结晶,往往大有发明,绝对不可轻视。有些在辞书中根本查不到的意义,依靠旧注却可以解决。如《古诗为焦件卿妻作)}云:“媒人去数日,寻遣丞清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所谓“兰家女”,指的当然是刘兰芝,可为什么要把刘家女说成兰…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一课中,对“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几句注释道:“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由于这四句的阻塞,接下去的几句也无法解释清楚。对此,我们的意见是: 一、在“说”和“云”之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中的“遣丞为媒人”一句,一般都认为是太守“派丞到刘家去说媒”,向无疑议。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亦取此说。其实,这一理解是错误的,而且由于这一错误理解,从而造成了有关“寻遣丞请还”一段的千古疑案。关于“丞”,向有“县丞”、“府丞”二说。“府丞”说知道“请还”的是媒人,但既然自己做媒人,还请媒人“还”干什么呢?无法解释,不得已,只好“疑有脱漏”;“县丞”说不请媒人“还”,而让丞直接去当媒人,但“说有兰家女”是对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入朱东润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内,中学语文课本亦有选者。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各种选本,自《玉台新詠》起,千百年来,对其中错简,注家所见不一,读者莫测一是。今陈管见,就教方家。其原文为: “媒人去数日,寻遗丞请还。说有(艹阑)家女, 承藉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试卷总体分析201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是在依据新课标谋求学生能力发展,稳定之中谋求变化稳中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上设计的。所出记忆理解的题目都可以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找到答案,如第4小题考查古文实词的积累,所考查的几个词都在课本之中。"振":"振长策以御宇内"(《过秦论》)"当":"以当南日"(《项脊轩志》),"当侍东宫"(《陈情表》)"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籍":"云有兰家女,承籍在宦官"(《孔雀东南  相似文献   

17.
木兰,应是姓穆名兰。木兰是鲜卑族人.据《北朝姓氏考》所载,鲜卑族姓氏中有穆、陆、贺刘、楼、于、稽、尉等,并无木姓.因此,木兰应是穆兰,后世简字被误写成木兰.过去曾有材料说木兰姓朱,还有说姓魏,豫剧称“花木兰”,这都是毫无根据的随意附加.这种情况在古代作品中是不乏其例的.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本是姓兰名芝,诗中“说有兰家女,承藉有宦官”写得十分明白.可是后人附加的诗前小序,却又给她加上刘姓,称刘兰芝。朱木兰、花木兰亦属此类.户织,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太守派人求婚一段,高中语文第五册的注释不甚明确,教学参考书也未作详细解释,下面谈谈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这一段文字有两句是难点;一是“寻遣丞请还”。“遣丞”的是谁?“丞”是谁?“请”什么?“还”到哪里?二是“说有兰家女”。“说”,是谁说?这个“兰家女”是姓兰家的女儿,还是兰芝呢?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编印的几套《语文》教材在《孔雀东南飞》一课后均有这样一条注释:“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此注似可商榷。笔者认为,这段文字本来如此,不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综观全诗,作者“为焦仲卿妻作”,旨在伤兰芝的薄命,戒后世的人勿忘。故始终紧紧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该诗时,觉得第十七节(即“媒人去数日”一节)的解释,往往有些勉强。主要还是由于“兰家女”一词众说纷纭,大都回避了一些问题,或似缺了什么,不能连贯。我认为,“兰家女”也许可解为“兰交之家女”,试析之。 “兰交”易系辞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故谓同志之交曰:“兰交”。如李峤诗:“兰交聚北堂”。又《宣武盛事记》云:“戴引正每得密友,书于简编,焚香以告祖考,号金兰簿,又称兰簿”。 “兰交”为密友,记密友簿为“兰簿”,“兰家”为密友之家当亦可成立。更重要的是如此一解,全段便通。试看下文疏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