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青”,《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为“用黑眼珠看,表示重视或喜爱(青:青眼,黑眼珠)”。如“他的表演深受观众垂青”。说起这一词语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呢.据《晋书·阮籍传》所载,阮籍狂放不羁,愤世嫉俗。他能作青眼和白眼,两种眼神各有所用。对情投意合的人,他就青眼相看,对那  相似文献   

2.
"垂青"这个文言词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常见于报纸杂志。可似乎很少有人会思考,"垂青"为何能表示对人重视之意。"垂青"源于"青白眼"这个典故。说起"青白眼",大家可能明白其意。《汉语大词典》:"眼睛平视则见黑眼珠,上视则见白眼珠,此谓之‘青白眼’。""青白眼"说的是阮籍的故事。《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眼,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在《笔记》中曾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他的内心深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也曾把眼睛的活动变化作为人类情绪的表现之一。眼神与语言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人们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眼神自然流露出来。眼神配  相似文献   

4.
<正>一、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学生个性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是各具特色的。教师们各具特色的处理往往成就了精彩的课堂。在教学《藏羚羊的跪拜》一文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这句话十分感兴趣:"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他眼里流了出来。"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藏羚羊哀求时的动作、神态加以思考:孩子们,这是母羚羊的最后哀求,可惜它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  相似文献   

5.
《苏秦始将连横》是《战国策》中的名篇。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学术界对这句话中的“秦”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的是秦国,如刘忆苎在《战国策选讲》里解释道;“他(指苏秦)既不满意家人的态度,但又不敢怨恨他们,而把造成这种情况的罪过归于秦国不采用他的建议,以致不能‘衣锦还乡’,博得家人青眼。”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个“秦”字指的是苏秦自己,如杨公骥在其《中国文学》第一分册里译为:“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呀。”此两种意见,孰是孰非?我认为当以后者为是。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9,(1):96-102
<正>魏建: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讨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上周已经布置了,谁先讲自己重读《狂人日记》的心得?王菁钰:我在阅读的时候格外注意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表达的独特的东西,那就是眼神。因为中国人非常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一开头"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提到了赵家狗的眼神,这个切入点让人不寒而栗。连狗都这样看待狂人,何况是人。所以接下来先生开始描写赵贵翁的眼神"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一句话引人深思。为什么"怕我"为什么"想害我",简单的一个眼神勾勒出了狂人的心理世界和他困顿的生存境况。同样地,后面的七八个路人  相似文献   

7.
在跟宝宝眼神交流的时候,感觉宝贝的眼神有哪个地方不对劲,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奶奶发现丹丹是个"斗鸡眼儿",看东西的时候,丹丹的两个黑眼珠特别靠近。小雨特别爱看图画书,可是每次看的时候,几乎要把脸凑到书上去了,妈妈很担心自己的高度近视会遗传给宝贝女儿。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09,(9):33-33
他的外号叫《熊猫人》,我们一直是很好的朋友。暑假里的一天,他打电话对我说:"《北京下雨了》,雨后的空气很《清新》。这两天过来玩吧,我想见见你。""《why me》?""没什么。"他低沉地说。"这两天事情多,《明天过  相似文献   

9.
赵婉竹 《考试周刊》2013,(33):17-18
虽然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在数万字的中篇里,作为主人公的黑孩竟然未发一言,但眼睛是心灵之窗,读者仍然能够通过他的眼睛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文中共61处写到黑孩的眼睛,他有两只"又黑又亮的眼睛",这眼睛"清澈如水",这眼睛"水光潋滟"。他沉默拒绝成人世界的同时,向大自然敞开了心扉。黑孩在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中的眼神的不同折射出他不同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青睐”和“白眼”是两个意思相对的词语。“青睐”意为对某个人或某种事物喜爱或重视;‘名眼”则是表示轻视,是看不起人的一种表情。关于这两个词,还有一段典故呢!魏、晋交替时期有~位著名诗人,叫阮藉,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有一种会使‘清白眼”的本事,对志同道合的人,用青眼(两眼正视,眼球黑的多)相看;对其不欢迎的人,就白眼(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相待。据《晋书·阮藉传》载:阮藉母亲死的时候,秘喜去吊丧,他以“白眼”相对,科喜十分难堪,不快而退。随后税康带着酒和琴前往,他便换了‘请眼”,表示欢迎。至今…  相似文献   

11.
正杜老师:人教版六年级《唯一的听众》一文中"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一句,我认为有些不妥。因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慈祥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眼神"指的是眼睛的神态,不能比喻成"深深的潭水"。而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中也问: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所以我认为课文中这句话不妥。不知我这样理解对否,请老师指教,不胜感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冉启波  相似文献   

12.
随意之美     
<正>人生如果能做到随意而为,也算是达到了一种境界吧。朋友研习书法,他拿出几幅作品给我看。我不大懂书法艺术,但从朋友的眼神中看得出来,他非常满意这几幅作品。他颇有些得意地对我说:"你瞧,这几个字,龙蛇走笔,行云流水,多自然!"我看到他眼神里的光亮,说:"自己满意的作品应该是最好的。书法跟文学有相通之处,我写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华妃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其翻白眼的动作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引来不少人模仿.相传,古代有人比华妃更厉害,能做出青白眼,他就是三国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 阮籍对厌恶的人,眼睛会向上或向旁边看(就是俗话说的"眼睛一翻"),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他就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  相似文献   

14.
书种与奇才     
清代顺治年间有一大冤狱,名日“哭庙事件”,18位书生横遭死难,内中一人是金圣叹,其人其事传闻天下,颇有争议。金圣叹自称“书种”,出自他的《绝命词》一诗,曰:“东西南北海天疏,万里来寻圣叹书。圣叹只留书种在,累君青眼看何如。”  相似文献   

15.
《青年教师》2008,(4):39-40
《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就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他之所以获得了这一殊荣,是因为他抓住了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克拉克先生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中不仅包括了"眼神沟通很  相似文献   

16.
这几天,开皮豆疯狂地迷上了游戏王卡,即使是上课时间,他也在下面不停地摆弄卡片。他的动作很隐蔽,但同桌豆豆咪还是看得一清二楚。她实在看不过去了,就会问一句“:你累不累?”开皮豆一听,有门,以为豆豆咪也对游戏王卡感兴趣,就开始向豆豆咪发暗号,一会儿偷偷捅豆豆咪一下,一会儿问她喜不喜欢青眼白龙,一会儿问她喜不喜欢黑魔头。豆豆咪根本就不喜欢这些花花绿绿的游戏卡,被开皮豆搅得心烦到了头发尖,一点不给面子地说:“什么青眼黑眼的,我不懂!”开皮豆一心迷卡,没听出豆豆咪的弦外之音,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青眼白龙就是传说中攻击力非常强…  相似文献   

17.
Eye-wide Style: 为“三菱汽车”拍摄的广告宣传照一出街,旋即引爆尖叫激流,坚毅的脸庞加深邃的眼神,极致贴合宣传词所言——“既然你早有超脱平凡的欲望,那何必还在乎那一套无聊的规则呢?”Eye-wide Move: 最新作品为与梁咏琪拍摄根据几米作品改编的新片《向左走,向右走》,导演杜琪峰邀他当主角,原因之一是“他很像书里独来独往的男子”。金城武喜欢几米作品里淡淡的感觉,他说令自己动心的浪漫因人而异,平淡的,激情的,他都喜欢。那他碰到过这两种典型情人吗?金城武闻言不由大笑:“我碰到的可不只这两种!”  相似文献   

18.
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分析《水浒》的"忠义"思想,是能否正确评价《水浒》一书的关键.解放以来,除了别有用心的"帮论"以外,对《水浒》"忠义"观的看法,一直有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是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但未能给以足够的肯定.这一派观点以邓绍基同志为代表.他在《试论<水浒>的忠义》一文中说:"相对于《水浒》以前那些既古老又陈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2012,(16):62-63
《论叶圣陶的作文教学观》,李宝光,载《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叶圣陶特别强调作文教学的独创意识。在《临摹和写生》一文中,用学画的"临摹"和"写生"这两种通常技法比喻作文,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提出作文应以"写生为主,临摹为辅"的主张。他并不是绝对不赞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抓关键句子、语段进行文本导读,实现厘清文本脉络。这是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文本施教方法,但是这种导读法,缺失了对标点符号使用的一份关注。如《慈母情深》中的这段文字:"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句话中的一个省略号,两个句号,以及四个逗号,从标点符号入手进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契机,能促使学生想象、思辨,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在执教《慈母情深》一文的时候,我发现:在标点符号的思辨处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