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育新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改革大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培养同时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应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
何妙玲 《教师》2010,(12):10-11
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愈来愈引起各高校的关注,人文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培养融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科学精神和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为一体的合格人才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人文教育应从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人文思想的理解、人文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和运用、人文精神的塑造四个方面来加强。  相似文献   

4.
现代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立足点,往往过于强调技能性的培养而忽视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方面比较匮乏,尤其是人文精神,缺乏与科学技能和谐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只有把科学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素质.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高中生物课程教育应该追求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时代及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新世纪高师教育改革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此,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从课程体系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摆到素质教育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工科教育而言,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追求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学校可以依托浓郁的人文环境,以"人文工科"理念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融人文精神于第一课堂,融人文培育于第二课堂,融人文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兼具的复合性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8.
艾容 《文教资料》2014,(10):130-13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在当今的思想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课题和教育理论问题。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出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失衡的现象。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使学生既具有人文精神又具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加强未来教师的人文教育重构新世纪师范理科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人文教育是当代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人文教育”研究的深入,从哲学和教育学两大学科的研究看.“人文精神”的内涵早已逸出了传统的认识范围,科学精神成为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培养教育工作者,而教育活动本质上就具有人文性。教育是一种人文活动,而在基础教育中,自然科学包括数学其课堂教学往往缺少人文精神,因此,必须加强高师理科学生的人文教育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意在加强科学人文教育的师范理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此,高校要切实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从课程体系入手加大改革力度,把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放到素质教育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叙述为适应现代人才发展的要求,必须积极推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突出人文精神的引领作用,加大力度、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3.
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大学轻视甚至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人文精神失落,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4.
建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进而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养。运用学科教育内在的人文意蕴,在具体的学科教育中落实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内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由此,我们提出了利用物理教育丰富的人文因素进行人文教育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下,大力推进创新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成了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基础和最核心要素。在科学生态观的指引下,正确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针对当前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缺失这一现实问题,探索高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相融的新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成为当今的焦点。针对女生特点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女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人类、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最根本的精神或内在的灵魂。人文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最佳途径。大学语文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对塑造学生人文精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使命,积极研究人文教育对策。挖掘语文中的人文内涵,通过科学的路径,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材。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人文的真实含义,把握人文精神的来龙去脉,为学科建设寻找新的坐标。1.西方的人文体系是人文主义,其中集人本传统、理论主张、工具思想之大成。中国的人文思想是人文精神。中国人在历史上不讲主义而讲文化、教化和化感。中西方的两种人文思想已经处于切磋、交流和互补的重要阶段。2.人文学科是以人文精神及其载体为对象的教研门类,它在本质上并非科学。科学研究的是无精神的或物化的存在,人文学科探索的是有精神的人文现象。前者是征服和管理对象的客体性知识,后者是领悟和化感人生的主体性智慧。唯科学主义的泛滥是人文精神严重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3.人文学问一切学科的命脉或曰学科生命学。应该理顺人文涵摄科学的学科体制,调整三大学科群的关系,强化人文与科学之间张力机制的良性运演。人文立国,教育振国,科技兴国,经济强国,促进综合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成为当今的焦点.针对女生特点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女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20):146-147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反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分离给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这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