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花木兰到女勇士——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汤亭亭作品的普及程度在当代美国文坛几乎是无人比拟, 她的作品不仅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 历年来居于畅销之列, 而且在学术界也占居一定地位。汤亭亭的文本的一个突出特征, 就是对中国材料的使用, 她大量移植、挪用、改写中国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文学典籍。以她在∀女勇士#中对中国花木兰故事改写为范例, 探讨作者在故事的移植变形中传达出的独特的个人的、族裔的经验, 以及这种移植在文学表现中也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犯罪分子和恐怖组织正利用合法的金融机构转移、隐藏财产, 立法者必须依据以上事实对该犯罪行为作出创新和更为有效的反应。洗钱犯罪目的是为了给自己􀀂 肮脏 的资金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而恐怖主义融资是为了掩盖其财产的来源, 它们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蕴涵刍议     
实质蕴涵与否定、合取、析取、等值等其他逻辑联结词一样, 其实质是对自然语言中复句的关联词所进行的合理的逻辑抽象, 所谓的&;#1048577; 实质蕴涵怪论&;#1048577;其实并不怪, 它是人们要求实质蕴涵反映条件联系中除真假联系之外的内容、意义方面的联系, 从而作了错误的解读所造成的; 作为一种特殊的条件语句, 在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的关系问题上, 在反事实条件句与一般性条件句的区分上,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张家山汉简、睡虎地秦简与历史文献记载的比较,探讨汉《贼律》内容沿革,汉《贼律》律与秦律、唐律的继承与沿革关系。  相似文献   

5.
审丑近乎勇     
《庄子》大量写“丑”。庄子美丑兼审,其审丑有勇而知耻。审丑既是庄子对华夏文化感性学特点的传承,也是他力图扭转被儒墨异化的人性的尝试,同时是对战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庄子之丑发展于老子之丑,庄子之丑不等同于恶,庄子之丑学与其美学一样,是庄子研究中不可偏废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表象表征及其加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时间隐喻为研究材料,考查了隐喻表象性与多个心理维度(理解度、熟悉度、喜好度、适当性、重要性)的相关性,并通过比较被试对表象程度不同的时间隐喻在表象加工和语义加工后的语义确认成绩,考查表象加工对时间隐喻表征所产生的加工效应。结果表明时间隐喻表象性与这些心理维度有密切联系;虽然语义表征是时间隐喻表征的基础和起点,但表象表征并不完全是一种附带产物,而是句子表象性程度的函数,在隐喻理解过程中有介入作用。高表象性的隐喻存在双重编码。  相似文献   

7.
1949年至1971年期间美国采取了复杂的对华文化政策。美国政府实施了文化接触、文化封锁以及重点对台的政策;然而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却通过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建立教育文化机构、组建与中国有关联的学术组织以及大力开展中国学研究等方式来维系与中国大陆的文化交流与接触,凸显其不同于政府的行为特征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8.
以180 名大学生为被试,以图片为实验材料,探讨大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知有无刻板印象及其成分和形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 1) 大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医生职业刻板印象; ( 2) 年龄和性别刻板是医生职业刻板印象的重要成分,且男、女被试不存在性别差异; ( 3) 被试与医生在性别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效应。在男、女医生同时备选的情况下,被试都遵循一致的职业刻板印象,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男医生。但在单一性别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同性别认同,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同性别医生,而在异性排斥上,男性被试的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在对庙产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与佛教界发生了诸多磨擦和冲突。有些磨擦和冲突经过多方协调,基本得到解决;有些磨擦和冲突由于比较复杂,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也未能完全化解。  相似文献   

10.
人同房子 除了具有实用的居住关系外, 还存在着一层更加休戚相关的感情关系与精神关系。中国当代文学从新时期以来就存在着对于这一关系的揭示,房子不仅是人类存在的空间和建筑, 更寄予了人类深层的关于安居的精神诉求。从当代文学文本中, 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关于人类安居的精神性话语, 以及作家们对人类生存/存在根本问题所进行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东北民间故事中有一类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动物故事,如动物报恩,人与动物交友,人与动物通婚等。这类故事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或表现人们与动物之间的平等相待和睦共处,或表现人们对于动物世界的直觉感受或者对动物的某种信仰和崇拜的情绪,或表达人类对于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动物的一种敬畏。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母题以生动的情节与场景向人们传递了东北民间百姓素有的那种朴素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向我们昭示了人类与生态相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圣经·新约》中有的希伯来人的名字来源于《圣经·旧约》中的族长、先知或名人;同时由于希腊化的影响和处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有的希伯来人同时具有希伯来名字和希腊或罗马(拉丁)名字。此外,《圣经·新约》中也有希腊和罗马人。因此,《圣经·新约》中就出现了希伯来语源、希腊语源和拉丁语源的人名。了解《圣经》中人名的文化含义及其对西方的影响,对于中国人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众心态是一国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伊丽莎白一世在处理对外政策方面,一直以婚姻谈判为手段,采取"均势"外交的战略,以维护英国的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特殊的执政环境,使女王非常重视当时英国的民众心态。民众心态对女王婚姻外交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女王与法国、西班牙的联姻问题上。  相似文献   

14.
乌兰察布市作家孔庆元、刘亮的小说《大山儿女》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北方乡村青年男女奋斗、成长的故事。该文试图通过解读小说在客观层面提出的"是什么阻碍了青年男女婚姻爱情的幸福之路"这样一个命题,来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困境。作者认为,主人公婚恋不幸福根源于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子,其具体表现为:儿女情长让位于家国利益;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含蓄内敛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侗族实行一夫一妻婚。婚姻习俗男女社交公开,恋爱自由,婚姻缔结与解除有着自己一套严格的程序。但婚姻不自主,"姑舅表婚"较为流行,习惯早婚,结婚极少去民政部门登记,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等。侗族婚俗与我国现行婚姻法相比较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悖离之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侗族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因此,对黔东南州的侗族婚俗习惯与国家婚姻法进行对比分析和理论研究,并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在侗族地区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是十分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彬格莱和吉英的婚姻。他们的婚姻总给人一种缺乏力量的感觉,但最终还是建立了美满的婚姻。作者认为彬格莱和吉英在性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他们婚姻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作者也指出彬格莱和吉英是为爱而结婚,而不是为金钱、地位或相貌而结婚。因而也预示着他们的婚姻将会是美满幸福的。  相似文献   

17.
梅东伟 《天中学刊》2012,27(5):54-58
现存的"东京话本"形象地展示了宋元时代东京的"市井"风貌。东京的市井名胜,为小说人物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而市井人物活动又反衬出名胜的市井色彩。东京话本描绘了当时东京的多种社会民俗:节日民俗为故事发生提供了特定的时空框架,也使叙事本身濡染了市井节日情调;婚嫁习俗则以场景形式再现了市井东京的嫁娶风貌;而宫廷贵人、未发迹的英雄和落第士子、市井细民、市井义士和无赖等则展示了东京市井人物的层次类型。它们为我们了解北宋的东京习俗、东京社会民众心理和东京的市井文化保存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民间故事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公主婚姻的故事。从男女主人公的类型及其婚姻的意义、所经历的难题和解决难题的方式、婚姻的结局几个方面来看,民间故事中的公主婚姻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方志、法院档案与口碑资料的综合研究,可知羌族的婚姻习惯法自成体系,且有丰富内涵。婚姻缔结有正聘、入赘、转房、抢婚等形式,同时有同姓不婚、近亲通婚、早婚、强制包办、神灵定亲、婚姻尚财、多妻、禁止离婚、容忍性乱等原则,以维护婚姻稳定,刺激人口增长。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婚姻法强力介入,羌族的婚姻习惯法才逐渐消隐。  相似文献   

20.
车艾制度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奕车人的一种婚前半隐私,婚后隐私的性关系模式。本文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对奕车人车艾制度的概念、形式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具体探讨了车艾制度在父系社会表现出来的诸多特点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调试,并思索了车艾制度在奕车山寨传续的基础和未来的发展走向。该项研究为认识人类两性关系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