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信用证业务是国际贸易支付领域成熟的商业做法,是举足轻重的国际结算方式;但是由于信用证结算方式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造成了信用证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本文分别从银行、进口商、出口商角度分析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使信用证能更好地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服务。  相似文献   

2.
马义玲 《陕西教育》2010,(3):111-112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之一,对于买卖双方的交易有着其它结算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双方刚开始进行交易时。买卖双方容易接受此种结算方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信用证结算也存在许多风险和问题。进口商往往利用软条款对出口商进行限制,一旦出口商不慎陷入了进口商的软务款陷阱之中,将会给出口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出口商正常的经营和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信用证中存在的软条款具体表现,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商会面临进口商的道德问题、开证行倒闭、单证不符、信用证软条款、直寄提单等风险。出口商应该通过对相关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加强催证审证工作、认真制作单据、要求信用证加具保兑等措施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信用证结算教学中部分常见的争议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浅谈自己对于议付与出口押汇的区别、信用证到期地点、信用证中汇票的使用和买方如何利用信用证规避贸易风险四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国际结算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因其自身存在的风险可能会给交易双方带来巨大的损失.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常用的结算方式,有各自不同的风险.如何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贸易风险、确保收汇安全是促进贸易发展,提高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付款方式日趋简单易行,信用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率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世界买方市场的进一步形成,世界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在付款方式上,出口商逐渐增加使用为进口商所乐意采用的付款方式.然而,托收方式毕竟属于商业信用,对出口商来说,风险较大,如果运用不当,出口商极有可能遭致巨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出口方来讲,使用托收有可能涉及到一下风险: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结算采用信用证方式都已占很大比重。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结算的50%以上采用信用证方式,但是,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和独立抽象性加重了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难度,因此,世界各国不时有信用证诈骗案发生,发展中国家更成为信用证诈骗的多发地区。信用证诈骗案往往数额巨大,危害严重,教训深刻。因此,有必要对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与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结算方式,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风险。本文指出了贸易实践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结算已成为国际结算中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贸易结算方式。但是,该结算方式存在—定漏洞和缺陷,以致使信用证诈骗犯罪屡见不鲜。根据刑法规定,信用证诈骗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主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单据、文件进行诈骗;使用作废信用证进行诈骗;骗取信用证进行诈骗等方式。对信用证诈骗犯罪需要通过银行和司法等途径进行有效地救济与防范。  相似文献   

10.
梁君 《华章》2013,(16)
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方式主要包括信用证结算方式、汇付和托收结算方式、银行保证函、各种结算结合使用的结算方式。在银行与金融机构参与国际结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信用证。本文主要论述了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风险及控制。  相似文献   

11.
电子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不断深化与飞速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对交易效率的不断追求,电子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明显。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证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最为广泛和最为重要的一种结算方式,但信用证结算也存在一些弊端。而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激烈,竞争手段的不断增加,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多元化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信用证结算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利弊,并提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信用证融资的风险管理展开论述,以信用证本身、融资担保以及监管政策三方面为切入点讨论信用证融资项下相关风险的产生及合理规避,从而提高企业运用信用证的实效,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承担信用证融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国际商务英语中信用证的语言和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在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国际贸易中一种主要的支付方式。翻译、审核信用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不仅需要有商务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从而准确理解证内每一个务款。本文通过若干实例,分析了信用证中特殊的用词,用句和它的文体风格,讨论了翻译信用证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主要的国际结算方式之一,信用证巧妙地将进出口商的商业信用转换为银行信用,较好地解决了进出口商之间的信用危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但是,在实务操作中,由于信用证使用手续繁杂、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增加了信用证的风险。文章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了进出口商在使用信用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所面临的欺诈性风险,对风险表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防范信用证欺诈性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诈骗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日益猖獗,对国际间的正常贸易产生极其严重的破坏。出口打包贷款诈骗宜定为信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是结果犯,对这种严重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的跨国犯罪,应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收汇风险主要由伪造信用证和"软条款"信用证引起,出口商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包括:慎重选择贸易伙伴;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严格审证,认真备单,等等。  相似文献   

18.
信用证欺诈及其法律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案件屡屡发生,但多数国家在立法上并没有就此做出专门规定。信用证欺诈有多种表现形式,独立抽象性原则是信用证欺诈发生的根本原因。在国际贸易中若严格遵循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势必为欺诈者大开方便之门,危害动摇信用证制度的存在价值。因此,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判例确立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以弥补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不足,防止信用证欺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诈骗罪主观上应当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侵犯的客体应当是信用证管理制度。信用证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对骗取信用证进行非法融资行为是否构成信用证诈骗罪,应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本罪在法定刑设置上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建议取消死刑,完善罚金刑、财产刑和资格刑,并严密对犯罪单位的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