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唐代经与传有别,传的地位低于经,疏经释传的义疏类著作地位更低,《毛诗正义》即为其一。唐代明经科考涉及《毛诗正义》的题目很少,且多在首卷中。《左传正义》和《文选》李注等解《诗》存在与《毛诗正义》相异之处。《文选》李注、《史记索隐正义》等均有征引《毛诗正义》原文者,但通过版本比勘和义理分析,可以确定这些引文都是后世羼入,非唐人直接引用。唐钞本《毛诗正义》存在文字错讹、缺漏、倒置以及整段缺文现象,均非善本。总之,唐代《诗》学占据主导地位的只是经文及《毛传》《郑笺》,《毛诗正义》受重视程度较低,其经典地位还没有确立。  相似文献   

2.
《诗》之"六义",汉代以前多认为即"六体",《毛诗正义》提出"三体三用"说,风、雅、颂为体,赋、比、兴为用,较为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了《诗》的特点,对后世的解《诗》方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诗补传》与《杲溪诗经补注》分别为戴震早年以及中晚年治诗作品,本文将二者中的诗旨部分试作比较,以窥戴震说诗思想之异同,并对这些异同进行归纳或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唐亮 《家教指南》2023,(6):104-113
清代是校雠学的鼎盛时期,陈奂所著《诗毛氏传疏》是清儒研治《毛诗》的集大成之作,对《毛诗》特别是《毛传》的校勘成果丰硕,可据出土文献验证其校勘的合理性。敦煌《毛诗》写卷可以佐证陈奂在删汰衍文、辨正古今字、校理错乱等方面的成果,判定其部分疏失,而陈奂的校勘亦可助益敦煌写卷的整理与校订。  相似文献   

5.
王基是魏晋时期《诗经》学的著名学者,《毛诗驳》是其代表作之一。但由于此书散佚,故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付之阙如。如果钩稽文献,详细考证其与郑玄、王肃《诗》学之关系,则可以看出:"依郑驳王"是《毛诗驳》的基本学术倾向;以史证诗,诗史互证是王基的基本学术方法。然而,间以谶纬之说释诗,对史籍失之详考,也造成了申驳失当之不足。  相似文献   

6.
刘友朋  蓝岚 《天中学刊》1999,14(1):77-81
郑玄治学严谨,注释诸经,所下论断,皆有所据,决不臆造。他的《毛诗笺》既重视字、词、名物的训释,又注意章句的析义。其训释的体例如下。一、释词(一)释词有依据。1.宗《尔雅》而不注出处。如《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笺》云:“兹,此;来,勤也。”《尔雅·释诂下》:“兹,此也。”《诗一回风·谷则:“我躬不阅,逞恤我后。”《笺)云:“躬,身。”《尔雅·释治上》:“躬,身也。”(诗·魏风·硕鼠):“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笺)云:“之,往也。”《尔雅·释枯水):“之,往也。”(诗·大雅·…  相似文献   

7.
《毛诗》中十五国风次序颇为复杂,孔颖达不反对《左传》所排,又认为《毛诗》含有深意,并努力寻找其中的微言大义。《十月之交》等四诗,孔颖达亦认为其排列极具深意,只是大多数《诗》篇意义无法明辨。孔颖达的这种观念,进一步巩固了孔子的圣人地位,也为新王朝确立了道德规范,后世多有采用。  相似文献   

8.
郑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语言学家,同时也是诗歌鉴赏家。他的诗歌鉴赏是通过对《毛诗》笺注的方式来完成的。统观郑玄对《毛诗》的鉴赏,其具有阐发诗句之义,联系诗之背景,揭示诗之手法,体悟诗之情感四方面特点。郑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在给《毛诗》作笺注中,践行了对诗歌的鉴赏,并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鉴赏特点,这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9.
安大简《诗经》与《毛诗》有14篇在章次方面存在差异,因《诗经》多重章叠唱,故大多章次变化后对诗旨表达、诗意理解并无影响。但《驷驖》、《绸缪》两诗较特殊:《毛诗·驷驖》采用倒叙手法,而安大简《驷驖》将二、三章顺序变化后采用插叙或顺序手法,相较而言,《毛诗》章次顺序更佳;《绸缪》一诗早在1984年就有学者质疑二、三章错简,简本《绸缪》正好颠倒二、三章顺序,从婚俗和《绸缪》的音乐来看,简本章次顺序更允洽,但也无法排除《毛诗》章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毛诗故训传》的诗学渊源,历来争讼不绝。然而《毛诗故训传》的阐释重点在于"传",即诗义的阐发,从《毛诗故训传》这一本身的设置意图入手来看,《毛诗故训传》与《孟子》的关联更为密切,这一层面的相似性足以证明两者之间的渊源。这一渊源关系的判定,不仅再次确定了孟子为毛诗的重要渊源之一的观点,也为理清毛诗对先秦典籍的承袭的具体表现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汉书·艺文志》称《诗》,看《诗》在西汉的传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洲明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5):45-48,65
《汉书·艺文志》对《三家诗》和《毛诗》均有著录.通过对《三家诗》著录的考察,认为“故”和“传”分别为汉人不同的解《诗》经文的方式.又联系汉代人和清代人对“故”和“传”的解释,认为“故(故训)”是对《诗》经文属于文辞方面的解释;而“传”则是对《诗》经文属于内容方面的解释.就《毛诗》系统说,今所谓《毛传》,恰恰是汉人讲的《毛诗》的“故(故训)”;今所谓《毛序》,恰恰是汉人讲的《毛诗》的“传”.以此出发,揭示出西汉《诗》(特别是《毛诗》)传本的状况,并对纷争不休的《毛诗序》形成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2.
《毛诗郑笺平议》是章黄学术继承者、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焯的一部《诗经》训诂著作,是对东汉学者郑玄的《毛诗传笺》与《毛诗谱》作考订和评议,全书十卷。黄焯出身经学世家,国学基础深厚,自称"毛氏佞臣",笃信《传》、《序》,故本篇小文章将从训诂方法之因声求义进行释例描写,以展示黄焯征引诸家之说以申毛斥郑的训诂特色与成就。  相似文献   

13.
以汉代经学大家郑玄《诗》学研究为考察中心,从其现存的《毛诗郑笺》及辑佚的《毛诗谱》、《六艺论》对《诗》的论述中去寻绎《诗纬》的客观存在。郑玄笺注《毛诗》,虽"以宗毛为主",但对三家诗的引用时有,对纬书及《诗纬》的引用亦有。同时,《毛诗谱》解《诗》还部分吸收了《诗纬》解《诗》的方法与内容,并在《六艺论》论《诗》中直接引用《诗纬》论《诗》之"五际"、"六情",从细节处揭示了郑玄对于《诗纬》的吸收与运用,也彰显了《诗纬》对于汉代《诗》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选》李善注所引《毛诗》极具考证价值。不过由于传世宋刊本《文选》多经后人窜易,往往难以采信,故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唐写本李注《文选》为依据,对其中10条《毛诗》引文(含毛传、郑笺)与今本《毛诗》的异同加以详细考辨。  相似文献   

15.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缁衣》第九章引《诗》,学者以为是《小雅·都人士》,但用字、用词、用韵、句数、结构、内容与《礼记》所引、《毛诗》迥然不同,也不见于汉代服虔所言逸诗。而《毛诗·都人士》首章与后四章在内容表达、主题思想、结构逻辑又难以统一。因而“三家则亡”,“毛氏有之”,不过是郑玄所见文本的一家之言。《礼记》引诗是对旧本的增益改换,后世《毛诗》学者将其中《缁衣》“子曰”文字写入诗序,也将诗句移入《毛诗》文本,成为《毛诗·都人士》首章。但有学者指出郭简为“节引”,“鲁、齐、韩三家诗没有《毛诗》的首章六句,当属脱漏”,也是值得再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韩囡 《文教资料》2011,(36):44-45
郑玄《礼记注》与《毛诗笺》中的诗说多有不同之处。《注》、《笺》诗说矛盾的原因有注《礼》时随文释义、笺《诗》时注入礼义、过分尊崇《诗序》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平山久雄 《中国语文》2012,(4):319-328,383
敦煌《毛诗音》残卷P.3383里的直音注有两个特点:(一)为数不多,对反切注的比率较小,(二)直音注里"同声直音"较多,即直音字的声符多与被注字相同。直音注在S.2729里为数更少。本文因而对敦煌《毛诗音》假定甲、乙两个祖本,还假定一个蓝本,据此解释:甲祖本把蓝本的普通反切和直音按自己采用的独特结构原则改换为新式反切,只留存了"同声直音";留存的理由当是"同声直音"写在卷子背面就容易认识表面被注字的缘故。乙祖本则把这些直音也都改换为新式反切了;P.3383属甲祖本系统,S.2729则属乙祖本系统。  相似文献   

18.
关于<毛诗故训传>的诗学渊源,历来争讼不绝.然而<毛诗故训传>的阐释重点在于"传",即诗义的阐发,从<毛诗故训传>这一本身的设置意图入手来看,<毛诗故训传>与<孟子>的关联更为密切,这一层面的相似性足以证明两者之间的渊源.这一渊源关系的判定,不仅再次确定了孟子为毛诗的重要渊源之一的观点,也为理清毛诗对先秦典籍的承袭的具...  相似文献   

19.
孔颖达《毛诗正义》的校勘工作和注释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校语皆融于注疏文字中。长期以来,其校勘成就被其辉煌的注释成就所掩盖,人们对之未有足够的重视。《毛诗正义》中的校勘方法多样,校勘态度极其审慎,结论令人信服。孔氏理应在校勘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毛诗·召南·甘棠》卒章"勿翦勿拜"一句中的"拜"字,汉以来学者的解释多有歧异,有拔除说,有弯曲说,有通"扒"说,有通"擘"说,有通"爬"说,至今无定论。从音韵、异文、修辞等方面看,郑玄笺云"拜之言拔也"确不可易,与诗意相契合。"拜"为"拔"的假借字。《广韵》引作"勿翦勿扒",疑引自三家《诗》,"扒"为"拔"之异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