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体育》2014,(8):60-63
还没有哪个NBA球星的孩子能像蒂姆-哈达威二世这样愿意把篮球当作毕生的事业来做。迈克尔-乔丹的两个儿子依旧烂泥扶不上墙,“魔术师”约翰逊的儿子在出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拉里-伯德的儿子刚刚被判了刑,而作为如今最靠谱的星二代,小啥达威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是MBA的变向运球鼻祖,而对自己有任何松懈,他一直在球场上追逐着对篮球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一门3箭客     
休斯敦,这座全美第四大城市其舒适度排名第1,这很可能是巴里一家在职业生涯的后期都来此安度"晚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俗话说,子承父业,没想到中国的这个光荣传统,已经发扬光大到了美国。不过对于两位巴里兄弟来说,可能继承的不是里克·巴里的球技和得分能力,他们继承的是老巴里的结局——来到火箭,并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父亲,两个儿子,休斯敦火箭在这30年里见证了一个家族对篮球的追求,无论如何者都将是NBA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3.
刘晓宇10岁开始练球,用他自己话说:"因为我爸爸喜欢篮球";用他父亲的话说:"这孩子小时候身体太弱了。"父子间的争论不会有结果。10岁的刘晓宇被父亲经常带到球场,边看边练篮球的同时,家里安排刘晓宇练田径,主攻项目是跳高。这让刘晓宇从小就具备了超越同龄人的出色身体素质。因为自己的父母在参加工作前都是正规的大学生,所以他俩对刘晓宇的期望是:通过打篮球锻炼身体,通过打球培养孩子正确  相似文献   

4.
爱与责任     
"从1989年到1993年这几年间,我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娶了妻子,有了三个漂亮可爱的孩子,摘取了三次NBA总冠军,获得了职业生涯的巨大成功;然而,我也失去了我最爱的父亲。这四年的光阴里,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连我自己也想象不到的。这四年,教会了我如何辨明是非黑白,教会我把生命放在放大镜下面透视生活中深层次的秘密,也教会了我如何不骄不躁地面对生活。防止自己从人们为我树起的荣誉塔上摔落下来。在篮球场上,我提高球技和  相似文献   

5.
父与子     
午后,杨斌和杨鼎新父子如约来到了天地间,很普通的样子。天地问也不时有带着孩子来学棋和下棋的家长,两人看上去与他们并没有太多不同。然而,这又是一对不普通的父子。还不满十二周岁的儿子却刚刚拿到了第3届衢州·烂柯杯四强的成绩.差点进入决赛,而心直口快的父亲因为儿子的缘故,也在围棋圈里多少有了点名气.尽管这并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  相似文献   

6.
大震  李慧男 《当代体育》2011,(22):50-53
我从不避讳自己喜欢韦德,但我必须公正地进行评价。当看见韦德在这几个赛季受到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屡屡错失联盟第一阵容和最佳防守阵容后,特别是在韦德被联盟最佳防守阵容拒之门外之后,我感觉韦德受到了"侵犯"。韦德出色的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和肯定。韦德在生涯经历了三个特殊阶段:2003-2006,他悄然成长为联盟超级巨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稿     
再熟悉不过的陌生影子凝视着墙上的海报,海报上的他是那么超群脱俗,但又显得那样的孤独。今年是他的第六个赛季,是他的另一个新起点。一个我无法忘却的名字,一个我永远崇拜的偶像——德怀恩·韦德。遥想6年前韦德初入联盟时,不到12岁的我对篮球依然懵懂。但"闪电侠"让我对篮球有了新的认识。当詹姆斯和安东尼为"最佳新秀"争个你死我活时,当科比的性官司闹得沸沸扬扬时,我们的"闪电侠"却一直默默地带领球队闯进季后赛,并在首轮对阵黄蜂时,投出了制胜的一球。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了对篮球的追逐和对韦德的关注。当然,爱屋及乌,热队也是我的至爱。多数和我年纪相仿,从03  相似文献   

8.
吉安娜·布莱恩特,生于2006年5月1日,在2020年1月26日的坠机事件中,她和父亲科比·布莱恩特一起遇难,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昵称是"吉吉"的吉安娜是科比四个女儿中最有篮球天赋的,她本人也非常热爱篮球。每当有人建议科比再生一个男孩继承自己的篮球天赋时,吉吉总会告诉他们:"我可以打好篮球,不用非得是男孩。"很小的时候,吉吉就会到斯台普斯球馆观看父亲的比赛,科比退役之后,她也是最常和父亲一起去现场看球的孩子。在遇难之前,她已经成为了最受关注的中学女子球员,亚特兰大老鹰队的特雷·杨就经常在网络上搜索吉吉的比赛视频,他承认自己不只是科比的球迷,也是吉吉的球迷,而特雷·杨也正是吉吉最喜欢的球员。  相似文献   

9.
《当代体育》2008,(3):64-64
刘晓宇10岁开始练球.用他自己话说:“因为我爸爸喜欢篮球”;用他父亲的话说:“这孩子小时候身体太弱了。”  相似文献   

10.
当韦德在季后赛第一场出现在迈阿密美航球馆时,人们惊奇地发觉,韦德突然剃了个光头。远远望上去,他就像是一个微缩版的迈克尔·乔丹。“这是季后赛,我可不想在季后赛期间为发型担忧”,在被问起自己为何要改变发型时.韦德淡淡地说,却已经很清晰地表明了他决战季后赛的决心。韦德当然没有掩饰秃顶的嫌疑,看起来他更像是削发明志。至少在前两场季后赛之后,韦德还能带着光头来到芝加哥,恰好,乔丹也会到现场去  相似文献   

11.
不解之谜     
[1]双重因素每个人受到的最初的影响一定是来自于家庭。在JR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厄尔·史密斯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JR的篮球天赋遗传自他的父亲。厄尔是一个投手,在他的篮球世界中,射手是永垂不朽的。所以在JR很小的时候他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放上玩具球筐,教他的孩子投篮时要双膝弯曲用手臂发力。三岁时,JR就可以在正规的篮球场上命中罚球了。厄尔还会让他的孩子做俯卧撑,不会太多,但足以让他增长力量。两年后,厄尔的另一个孩子出生了,这对兄弟慢慢开始练习在面对不同人数的对手时打不同的配合。"防守是我最后教他们的。"厄尔说,"因为没有防守一样可以赢球。"JR也认同了父亲的观点。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其他方面也受到了父亲的影  相似文献   

12.
THE LACE NEWS     
《当代体育》2013,(9):72-77
韦德的现任女友、著名演员加布里埃尔·尤尼恩日前被《人物》杂志评选为世界上"50个最美丽的人"。对于已经年过40岁的尤尼恩来说,获得这样德感到十分骄傲,他大赞尤尼恩不仅貌美,内在更美。2005年,韦德也曾经获得过该杂志评选的该奖项。八年之后,比他大10岁的女友也获得这一奖  相似文献   

13.
新“恩仇录”时间:2006年12月25日结果:热队101比85胜湖人队主角:韦德关键词:横扫、交班意义:热队连续三年在圣诞大战中取得胜利,完胜湖人队。声音:“韦德打得实在太棒了,这小子真是打得太棒了,真是太棒了!他这么年轻,能打得这么好,真是很了不起。”——通常赞一个人的时候并不一定是从心里佩服他,科比的赞美姑且看作是他与韦德暗战的开始。“以前我刚进入NBA的时候,都是在电视上看圣诞大战,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动作会很兴奋。那时候我想,将来有一天我也可以参加这样的比赛,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打出一场经典比赛。在过圣诞节之前,能把胜利带回家,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相似文献   

14.
①我绝不哭泣二十多年前,一对父子拿着球来到芝加哥球场,这位父亲教育儿子说:"要永远强壮,永远自信,永远认真。"于是那个儿子便把这话当作绝对真理。他真的很强壮、很自信、很认真--即使他在金州勇士队膝伤严重,没人再要求他什么时--他自己的母亲却不知道他的确切情况。因为他的父亲曾经说过:"如果你受伤了,要尽快振作,你要表现出自己能经受打击,绝不做哭泣的男孩。"所以,上周在迈阿密体育馆里,哈达威就表现出其父亲所要求的一切。蒂姆·哈达威拥抱了儿时伙伴,现在是对手的尼克·安德森。两个哈达成,不一样的评价:"便士"哈达…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有句俗语:"如果你想成为职业球员,就得找对父母亲。"科比是幸运的,他的家庭正是一个最适合培养职业球员的环境——父亲乔·布莱思特是一个天赋很高的篮球运动员,曾在张伯伦的头上完成大力扣篮。乔对于科比的影响从小就显露无遗,他认为,一个巨星就应该从娃娃抓起,所幸的是,科比得到了乔的遗传基因,加上给自己儿子的耳濡目染,科比似乎自小就和篮球结下不解之缘,而且科比的体型良好,这在乔的眼里,都是一个明日巨星的天赋,于是乔开始了他对儿子的育苗计划。  相似文献   

16.
是Dwyane Wade,不是Dwayne Wade,他与众不同,就像名字的拼法一样。在英文里,发音“德怀恩”的名字可以有很多较常见的拼法,例如 Dwayne、Dwaine或是Duane、Duan等。可是韦德的祖母在刚生下韦德的父亲时,偏偏故意要为自己的孩子取个同中求异的Dwyane,以期望他日后能够出人头地,成为独一无二的非凡人物。现在很难想像,当韦德高中毕业时,几乎没有 NCAA第一级的学校愿意给这个出身芝加哥贫民区的小孩一份篮球奖学金,韦德不是麦当劳明星,高中生排名也在50名之外,球探认为打得分后卫的他身高太矮,持球能力也不够格打控球,位置尴尬, 更糟糕的是,他的功课很差,进入大学后第一年不能上场比赛,招他跟浪费奖学金名额没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17.
1981年的秋天,一个3岁大的孩子穿着件圣地亚哥快艇队(洛杉矶快艇队的前身)球衣,在父母的卧室里拍打着一个小篮球。电视上正转播着一场快艇队和火箭队的比赛,他时不时看看电视画面,因为他的父亲正代表快艇队在场上比赛。这个孩子模仿着父亲的每一个动作,他学着胯下运球,学看飞身上篮,虽然这些都只是他假想中的动作,但他做得很认真,享受着其中巨大的乐趣。父亲回来了,小孩抬起头,高兴地说:"爸管,我以后也要打NBA!"父亲轻轻地把他抱起来:"是的,你要成为最伟大的球员。"  相似文献   

18.
"您能帮我签个名吗?"我身后一位阿姨捧着一本书走向讲台,"我儿子是这里大二的学生,他很喜欢您。"康震老师是北师大很受欢迎的一个老师,对中国的古典文学诗书典籍有着很深的研究。他出过数部著作,上过百家讲坛,更重要的是他只是仍然在专心做着自己的事,讲着自己的课,没有任何"大牌"的架子。康老师近期一直很忙碌,我们也是毫无预先告知地踏进了北师大,才得以在课堂上见到了他。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一个高中生经常在篮球比赛中能交出30分以上成绩单,并有一打篮板数做后缀时,是不是意味着此君可以不用听课不用做作业,更不用为期末考试发愁了呢? 在美国加州瑞奇蒙高中学生的家长眼里,如果他的孩子会打篮球,并且打得还不赖的话,不学习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把儿子塑造成为“艾弗森”而不是“比尔·盖茨”,这是个顺理成章的结果。而女校长觉得,让这些“捣蛋鬼”有个篮球玩着,顺便再为学校拿个锦标就已经谢天谢地了。那些自恃篮球细胞直逼NBA前  相似文献   

20.
十四岁的我与十四岁的《篮球》共同走过五个酸甜苦辣的春秋。在这五年中,充满了许多欢乐,也饱含着数不清的泪水。几年前,我还只是一名无知的小学生,但很喜爱打篮球。偶然一个机会,看到几个大哥哥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书,书名是“篮球”。就这样,我认识了《篮球》并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