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重点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直接作用于农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如下阐述: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适应了西部农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两部农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和物质手段;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效地促进了"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7,(4):28-3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对塑造现代社会新农民、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形成良好农村社会新风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进一步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培育"文化四员"、弘扬"文化四风"、建设"文化四馆"、完善"文化四制",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基础、有队伍、有内涵、有载体、有保障,方能有效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诉求的分析,结合"知三农、懂经济、善管理、会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证研究视野下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分析,提出岗位胜任力视角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设计,包括根据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进行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三农"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一个农村社会问题.在农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最关键的是将农村中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农村合作组织,而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要靠农民自己,这就要求农民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起来.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借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机会,加强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合作,开拓自己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讨论了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背景下,借其东风,发展壮大自己,加速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综合国力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必然要求农村教育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型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明确指出了农村教育发展的两个最终目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而农村经济和社会本身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两个立足点。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显示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力 《天中学刊》2002,17(4):20-22
目前,落后的农村地区在基层政治、区域经济、地方文化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 调整、基层组织民主生活的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和农村治安状况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图书馆事业也迅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但是,这种发展还很不平衡,城市优于农村,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广大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还十分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因此,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一、发展农村图书馆的迫切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要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必须解决好农村问题,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一、农村社会建设史实质是党的发展观演变史,历经从"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变化。二、农村社会建设经历了从尽力满足人民最低生活需要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致力平等社会关系到建构和谐社会、从依靠政治动员到加强社会体制机制建设的过程,反映了建国以来党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扬弃"过程。启示是: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始终把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农村社会建设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味强调向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会引发城乡发展失衡问题。在新农村范围内可以通过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大公共产品投入等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可以发展农村经济,还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农村人才需求结构与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应根据本省农村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来调整和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模式,确立为"三农"服务的培养目标;推进与科技园区对接,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实践技能;结合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实际,搞好专业建设;合理定位,设立各级各类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由"农耕社会"演进为"农工社会",新农村建设也已成为全社会的行动纲领.基于农村社会的转型,未来农村职业教育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成人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定位多元化,逐步实施农村义务职业教育,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制度逐步健全.区域职业教育体系一体化,注重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建设与我国农村养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决定养老,有什么的文化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同时,养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我国农村养老面临了新的情况和挑战.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强化以"孝"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加强民风民俗建设以及养老法律法规建设,努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有效地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新农村与农村成人教育概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而农村生产力发展根本在于"科教兴农"战略的落实,使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粗放经营转向依靠科技含量的集约经营。因此,培育新农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目前农村地域广、农民人口数量多、经济底子差、原有基础弱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县级"图书分馆"和"流动图书馆"制度.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为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兼顾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建立起来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化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培养新型农民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职业教育从"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完全转向为城市输送劳动力的"就业教育",甚至加入"升学教育"的行列,谁来培养本土需要的新型农民?陈埠职业中学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始终没有放弃"为农服务"这一办学宗旨,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三种为农服务模式。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格局,必须在认真总结过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农村的新变化,与时俱进,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上的严格管理,没有获得应有的"刚性",这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村规民约建设,依靠法规制度、村规民约建设农村精神文明,能够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出"刚性"原则,从而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范、持久、健康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并对我国农村的村规民约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定村规民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存在着作用发挥不够、育人功能不强、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从重视农村文化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文化活力入手,以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发展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农村文化机制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而又要与时俱进的农村文化体制和机制,是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生命力、能持续进行下去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由政府的"行政主导"向农村的"民主自治"转变,文化建设最终也要由政府独立支撑和主导推动向由社会、市场与村的自我发展共同推进转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基层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构筑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推动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战略决策.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目前农村中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与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